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2.
小妾是一夫多妻社会中特有女性群体 ,她们承受着礼治社会多重的文化压迫。个体品行性格和应对生活的态度 ,虽然影响到各自的生存状态 ,却改变不了她们最后的命运 :失去自我———或者是生命 ,或者是人格。她们的悲剧 ,是男权等级文化在阴暗人性的光照下 ,结出的苦涩青果。  相似文献   

3.
妓女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是被社会所放逐的一群人,是处在道德之外的一群人。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不同阶层的妓女形象,不仅深入剖析了她们的形象特征;同时让我们看到,女性在男权文化下处于从属、服从、被控制、被建构的地位。女性人格并不独立,在父权和夫权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莫泊桑不仅刻画出了一群自我丢失的妓女形象,而且还有一群敢于追求自我的女性,正是这为数不多的女性,她们试图通过主体间性,建构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爱情的建构和解构是张洁创作的一条明晰线索,在《无字》中,爱情的真相被彻底还原,女性的爱情只是自我编织的一个自恋的谎言。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权文化中,女性一直居于被谋杀的被动位置,女性却依然在等待男人对她们进行救赎。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讲述了明朝晚期一户申姓人家从殷实富裕到破败的整个过程。书中有一群果敢、智慧、坚强的女性,她们在封建礼教制度的缝隙里努力追求着艺术的极致,以刺绣为寄托实现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自我的存在和坚守。她们的存在烛照了女性自我解放的早期进程。  相似文献   

6.
18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寻求自我独立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和生存境况受到的局限使得女性的话语权也随着她们面临的各种附加条件而被剥夺,她们的声音逐渐被掩盖在单一的男性声音之后。范尼·伯尼在其小说《伊芙琳娜》中以其女性独特的叙事策略发出女性叙事声音,这种叙事声音使主人公既不打破当时的社会常规和习俗、脱离她所处的时代,又能获得社会地位和美满的婚姻,最终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封神演义》女性角色的分析中揭示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不仅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而且丧失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她们的情感被忽视,她们的心灵被扭曲,这些都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的结果。男权社会下,主流价值评判所称道的贞洁刚烈中包裹着吃人的谎言,而女人是祸水的侮蔑更是对男人过失的粉饰。  相似文献   

8.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团圆鸭、祭祀的花瓶成为敬仁太太认为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她在心理受阻、自我压抑中把它们上升为一种精神的自我图腾。她的这种精神的自我图腾源自于中国男权文化社会遗留下的女性依附意识和女性对婚姻安全感的缺乏,作者借此来唤醒旧式妇女的主体意识,希望她们觉醒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莎世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很名的台词:“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诚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是弱的代名词,处于被压迫被役使被欺辱的地位,但是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为我们奏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她们是特别年代的特别女性,是那个特别社会的灿烂明珠。她们或是受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或是认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抗议和控诉。高中语课本所选的学作品里就有这样一些叛逆的形象,其中《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十娘,《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三个女子的形象光彩照人。她们是女中豪杰,千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品味鉴赏着她们的言行,慨叹着她们的结局,她们以其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她们美丽、善良、勤劳、真诚,却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她们的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形式告终,但是三个年轻女子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那个不公平的社会,不公平的命运,不公平的人生造就了她们的叛逆。  相似文献   

12.
童心丹 《文教资料》2012,(29):17-18,21
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他在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很多消费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影响,或追求富裕享乐的生活或进行挥霍性消费,爱情与婚姻被她们当做实现梦想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时代的女性和她们的婚姻爱情观来阐释美国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女性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异化的消费社会,女性很难得到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3.
激进女性主义者把弘扬女性特质当作解除人类弊病的最好方法。她们认为,只有依照女性特质,才能建造一种更和平、自然、和谐的社会秩序。此观点偏激,但亦敏锐地发掘了女性光辉而独特的一面。书中像林雪这样自尊、自强、对爱充满了执著追求的女性是一大亮点。她们对爱的执著让人动容,她们的美好品质让人赞叹。但她们同时是男权社会无法社免的受害者,她们莫名地被社会排挤,甚至奴性地陷入自我压抑的处境里。  相似文献   

14.
唐人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性格刚猛的女性形象。她们敢爱敢恨,个性鲜明,其形象极富文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因而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她们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标志着女性文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5.
陈贺 《天中学刊》2023,(6):109-116
高罗佩在《大唐狄公案》中描绘中国古代女性生活面貌时融入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元素。首先,高罗佩尊重中国古代社会各类女性群体,维护她们的人格。其次,高罗佩弱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贞节”束缚,塑造了大量自由开放、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最后,高罗佩谱写了大量具有现代性别特征的女性。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黑人的种族的历史出发,分析了《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杰拉尔丁、波琳、皮克拉对蓝眼睛的渴望的本质是自我憎恨意识,同时阐明他们自我憎恨意识形成的过程及其表现。这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在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下被白人的价值观同化的现实。进一步阐明她们的自我憎恨意识是因为其价值观的错位和本民族文化和价值传统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论《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女性及其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约圣经》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一方面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男女的不可分离,这决定了现实生活中古代希伯来女性地位的双重性。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但古代希伯来人也认识到女性的不可缺少,使女性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保护。《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男权占据中心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问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被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异常悲惨,而妇女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下面将以<卫风·氓>作范本来解读古代女性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9.
薛娇 《考试周刊》2015,(1):21-2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及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社会地位及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台湾女作家朱秀娟和大陆女作家张洁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但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她们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女强人”形象的塑造,通过揭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心路历程和婚姻命运,倡导女性的自我觉悟与自我完善,建立起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