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科举制无疑发挥了其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当其演变为八股取士之后,它的消极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上升为主要矛盾,阻碍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八股取士的探析将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同学: 来信谈到,在阅读明清小说时,常触及到科举制的问题,要求能了解科举制的有关情况。我拟结合《儒林外史来谈谈这个问题。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是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任用人才的一项政策,与士大夫的仕进有密切的关系。科举制经历了由萌芽、确立、成熟到衰落的过程。汉代有个察举制,可看作是科举制的萌芽。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步蜕变为维护门阀特权的工具,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隋代废除九品中正制,设进士科,由朝廷用  相似文献   

3.
八股取士制度是科举制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它大约定型于明代中叶。八股又称“制义”或“制艺”,是明朝以后关于科举考试命题和答卷文体的僵化的规定。明初规定乡试、会试各考三场,第一场是经义,包括四书义三篇,各200字以上,五经义四篇,各300字以上;第二场...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主要以八股取士为标准,日渐衰落。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从双方争论的背景、过程及焦点等方面对此次争论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晚清八股取士的废止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关系密切.从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到提倡新小说,八股文完成了它从文体到功用的象征转化而获得新生.晚清八股取士的废止给新小说的兴起提供思想解放的契机.一方面,八股取士废止带来了作文的思想解放;这种解放,既表现为文体形式的自由,又表现为思想感情的自由.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的废止从体制上切断了传统士人对体制的依附性,从而带来了晚清士人身份的转型,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扫除依附体制的幻想.在科举废止背景下,伴随着近代报刊与出版业的兴起,在上海这个近代大都市里逐渐形成了一批职业小说家,推动了晚清新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秦观贬谪词是词人在绍圣元年(1094)至元符三年(1100)所作,代表了秦观词作生涯的最高峰。基于文学地理学视角从文本之外的贬谪地动态分布来分析秦观贬谪词,吴越、荆楚和岭南文学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促使秦观贬谪词书写由华丽化向清淡化转变;从贬谪词文本呈现出的空间构建模型及空间特点入手分析,发现其空间书写对象以宫室建筑和水域空间为主,空间观感呈现华丽与清冷共存的特点,也反映出词人心态由对往事留恋向现实绝望转变。从空间视角对秦观贬谪词进行审视,会对地域与词风、词作本身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8.
有比赛就会有使假,有竞争就会有舞弊,有遴选就会有冒牌,这似乎成了相伴而生的怪胎,也许哪朝哪代都无法绝迹。但这并不等于说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相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考场舞弊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并采取严厉措施加以解决。事实上,我国历史上对科场考试是异常重视的,对考场舞弊者的处理也是非常严厉的。科举考试前,监考人员先要对考生彻底搜身,考完的答案还要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8):22-24
在依据什么标准选拔人才的问题上,其争议在中国古代业已存在,宋代围绕改革科举制度的"取士"论争显得十分尖锐。到底是依据地域或者地理差别有区分度的灵活多样的分路取士,还是不分地域无差别地全国一张试卷"一把尺子"凭才取士呢?以司马光与欧阳修为代表的双方各持己见,互不让步。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复制"和再现,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当下的高考划定分数线和录取过程中,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怎样更理性更客观地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从宋代的取士争辩中获得启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骑士文学中的畸变心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英雄骑士和貌美佳人之间那一曲曲充满冒险奇遇的“典雅爱情”故事,固然引人入胜,委婉动人,但由于骑士的特殊境遇和经历,使这些故事有许多缺陷,有许多荒唐可笑、神经过敏之处,透射出一些诸如恋物癖、自残癖、恋母情结、贞洁崇拜等的畸变心态。  相似文献   

11.
从儒家文化和取士制度两方面,分析了科举制在封建社会盛行一千多年的原因,以此来启示我们废除科举制关键是要消除其内在的文化驱动因素,而且应以更客观、更公正的态度对待科举制。  相似文献   

12.
苏晨 《广东教育》2005,(12):26-27
今年是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有同学写信给《高中》编辑部,问及我国古代的“科举”和“八股”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取士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期。同时简明论述了从西周到清朝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如何推行取士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庄子的研究已全方位展开,在对原著的整理与诠释的基础上,已扩及到生平时代与思想,庄子与诸子的关系,与文学、美学、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与西方诸思想家的比较。本文试图从庄子的开放性心态这一角度,阐述其对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在来讨论审美心理的流变和文化的变迁问题,我想到的是文学的世俗化与文人心态的世俗化。的确,我们好像大梦醒来,睁眼面对世界时,忽然发觉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世界已今非昔比。我们已进入一个文化的世俗化时代,世俗文化的大潮正在无情地吞食着精英文化的大片家园:一方面是世俗文化不可阻挡地扩张,一方面是精英文化无可奈何地失落。作为文化重要因子的文学,同样无法躲避这种文化异变,世俗文学正如卡拉OK一样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世俗文学当然不等于庸俗文学。“世俗”本指民间的风俗习惯,或曰大众习俗。所谓世俗文学本指的是那种以反映大众习俗、普遍市井生活情趣为主旨的、以满足大众消遣、娱乐为目的、不刻意追求高雅艺术形式的文学。在文学史上,世俗文学大概可名之为“江湖文学”,与贵族文学、“庙堂文学”是很有些对立的。因此,无论过去和现在,世俗文学的社会价值都不应低估和一概抹杀。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有同学写信给《高中》编辑部,问及我国古代的“科举”和“八股”是怎么回事。执行主编约我代答,我试就近期从传媒报道和新版图书中所见,作一简单综述。“科举”,是从隋唐延续到清末的取士制度,是知识分子经过逐级考试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从而入仕为官的基本途径。因为它不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最终被废除。对科举的看法,学术界直到现在还有争论。有的人比较多看重它的一些优点,主张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加以改造,或许还有一定的用处。如史式教授最近送给我一套2005年1月新版4卷本《“史式谈史”丛书》,其…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诵读教育与国家取士制度之间的联系密切且悠久,从取士视角对我国经典诵读教育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可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回溯《论语》中的孔门教诲,可以发现“成于乐”是孔子对经典诵读教育的初心。其后,伴随着历代取士制度更易,经典诵读教育整体上经历了“多样化”“制度化”和“转衰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变。立足新时代,总结回顾经典诵读教育的初衷与历程、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守正创新,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8.
从柳词中可以看出,柳永人格结构的独特性集中表现为对世俗享乐的向往和热衷及对功名某种程度的漠视和厌倦。但自从科举制度产生后,便与士林阶层结下不解之缘,柳永也不能走出科举的怪圈,追求功名仍是他人格结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建安时代,“节义衰而文章盛”。此时的学术思潮与士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三曹呼吸着新时代的学术空气,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心态和富有艺术的人生情调。使其在感知世界,认知人生和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慷慨悲壮的精神,表现出动荡不安而又开放向上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本文通过考察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士人贬官后的一般心态,重在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通过描述古代贬官士人随命运变化而或喜或忧的心路历程,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进而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