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析"目前"的词汇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语法史上同时表示过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由于空间范畴"目前"的局部语法化,时间范畴"目前"的逐渐词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目前"一词完成了从表示空间范畴到表示时间范畴的演变。所以说是空间范畴的语法化促进了时间范畴的词汇化,时间范畴的词汇化又推动了空间范畴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2.
滇南方言的"咯V"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普通话的"V不V"和"V吗"两种格式。"咯是"是"咯V"中最为常见的格式,因此"咯V"语法化为疑问焦点标记,用于表示某种语义格的语词之前,这种语义格就是这个句子的疑问焦点。"咯V"还进一步语法化,失去疑问语义,只标记话轮转换。  相似文献   

3.
"一面"、"一边"、"一头"、"一壁/一壁厢"表示事物的某一个面或是某一端,它们经历了相同的演化过程,最终都语法化为关联副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一手"呈现出较强的语法化倾向。文章描写了这类词的语法化过程,分析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副词"才"表示对某种规律或参照标准的偏离,是例外的语法标记。根据"才"的分布情况,"才"的义项可以划分为:1)表示少量;2)表示大量;3)表示唯一条件或原因下的结果;4)用于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5.
小论以语法化研究中的非范畴化理论为指导,考察"V-上"与"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的异同。据比较分析,可以得出"V-上"在非范畴化阶段获得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开始的语法机能及表示诙谐语气的语法功能,因此可以视为进入了次要范畴变化阶段。与此同时,"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获得了"表示强调语气",其作用相当于副词,因此可以视为进入了中间范畴。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动作完成"、"增添谦虚语气"、增加‘赞美’的语气这三种属于次要范围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作为最基本的趋向动词之一,表示由低处向高处垂直方向或由远向近(由后向前)水平方向的位移活动,在使用过程中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位移事件概念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语法化活动进行分析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解释趋向动词"上"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许艳敏 《语文知识》2012,(3):106-108
"V开"是一个构式,该构式根据语法化的程度,呈现多种构式意义,但是都有一个一致的原型构式义即某种力量致使某物发生变化。构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在"V开"中为结构隐喻。"V开"构式的语法化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语法化过程中,"V开"构式內部的紧致度增加,与此同时,"开"逐渐虚化为标记。  相似文献   

8.
在词汇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于是"从介宾结构逐渐演化成了表示承接意义的句间连词。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于是"的语法化历程及其语法化原因,本文认为除了语言演变的动因——语法位置的改变外,人们在交际中的认知心理对"于是"的重新分析,也是一大动因。  相似文献   

9.
"不消说"最早出现于北宋,后从最初的短语到现在常用的话语标记,其语法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仅仅表示"不用说"的短语;2.表示主观判断的固定短语;3.可以独立成分句的话语标记。其最初的含义越来越虚化,主观化程度越来越高。"不消说"的语法化完成于明朝。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化,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一过程或现象.汉语语言学界将它称为"实词虚化".因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英汉介词的语法化及其进一步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体现了主体的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体现了主体的身体属性。语法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语法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描述,揭示语法化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为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体现了人的认知及语言的共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以英语人体词"head"和汉语人体词"头"为例,分析英汉人体名词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13.
假设连词"即"成词于战国时期,语法化完成的标志是:位于假设复句从句的句首,且在分句主语前。从用法上看,连词"即"所领的假设分句常表示"不如意"的情况。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从动词—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的历程,从时间副词到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过程则体现了从可能性认识情态到虚拟性认识情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在现代汉语中除了作为重要的否定副词,其表示非否定作用的功能不能忽视。在日常交际与文学创作中,"不"使用一些特定的具体格式可以起到加强语气、表达某种主观意义、表达某种语用意义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具体语料分析,就"不"在表示非否定含义时的三种语法功能及其具体格式应用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师”的语法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对“教师”的构词方式,历来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由于语法化的程度不同,“教师”一词在连接“传授专门知识的人”与“掌握某种专门技艺的人”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于。因此,“教师”的构词方式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常用"一点儿也/都"结构来修饰否定副词"不/没",表示完全否定,其意义特征来源于对微小量的差等否定,利用"连……都/也……"句式将语义焦点固定下来后,经过长期的语法化,成为了现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郭鹏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327-327
条件句是拉丁语语法专句,英文称作"the conditional sentence",是指一种表示假设的主从复合句,一般由连词if引导的条件从句引出某种假设,再由主句表示给予这种假设下的反馈。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往往是基于某种前提而进行相互的沟通。正是由于英语条件句上文提及的语法特点,谈判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是否能够合理地使用条件句也成为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为统计基础,分别从认知角度和语法化角度,对常见的"眨眼""转眼""瞬间""转瞬""一瞬""瞬息""扭脸""转脸""扭头""回头"等表示短暂意义的时间词进行讨论,分析其成因,浅谈它们的语法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如果"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假设连词之一,该词始于唐代,从其构词法来看,"如果"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同义语素并列。假设连词"如"早已存在,"果"则经过一系列语法化才沾染上假设义,并于宋代最终形成表示假设关系的专职连词。在这一过程中,词语的双音节化和类推作用是其发生语法化的主要动因和机制,且明清后这一用法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