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学英语课本中出现了许多含有"动词 形容词"结构的句子。本文拟对这种结构作一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条件形的用法历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亦是考试的热点。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比较日语中"たら"和"ば"表示劝诱的用法,通过例句和场景的分析深化学习者对这一语言点的认识和理解,并为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意义”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从语言学、哲学、逻辑学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全方位地挖掘“意义”的内涵。同时,从“意义”的分类及特征着眼,也有助于对“意义”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5.
1.forgetdoingsth与forgettodosthforgetdoingsth的意思是“忘记了曾经做过某件事”,指动作已经发生;而forgettodosth则表示“忘记了要去做某事”,指动作还没发生。例如:①Theoldmanalwaysforgetslockingthedoor.那位老人总是忘记已锁上了门。(门已锁上)②Theoldmanalwaysforgetstolockthedoor.那位老人总是忘记要锁门。(门还没锁)2.rememberdoingsth与remembertodosthrememberdoingsth的意思是“记得曾经做过某一件事”,指动作已经发生;而remembertodosth则表示“记着要去做某件事”,指动作还没发生。例如:①IrememberwatchingtheTVplay.…  相似文献   

6.
“等”是一个不能以图画形式直接示意和描述的心理动词。“等”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外在“动作”和形式,只有内在的“期待”或“渴望”。人们对动作“等”的理解依赖于一系列情境。“等”始终是个过程,这一过程可包含一系列其他行为动作和过程。“等”又是一种态度。“等”就意味着“忍”。“等”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漫长的。社会生活中诸多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因恶性之“等”而导致的。正确处理因“等”而引发的问题,是避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俄语动词вступить,поступить ,участвовать,присутствовать都可译为“参加” ,但他们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范围是不同的 ,不宜互换使用。一、вступить作“参加、加入”解 ,接вочто,常与表示某个社会团体、组织的名词连用 ,即参加某个团体、组织 ,成为其成员。如 :вступитьвпартию入党 вступитьвпионеры加入少先队Позавчераонвступилвпрофсоюз.前天他加入了工会。此外 ,它与某些抽象的名词搭配 ,表示开始某行为或进入某种状…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日语中,他动词"あげる"的基本意义是"(使动作的对象)向上移动",也还存在其他的意义。此外,「あげる」不仅作为单纯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复合动词后项使用。作为复合动词后项时,「あげる」由于所结合的前接动词的不同而具有多种意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考察"あげる"的意义用法,首先调查他动词"あげる"的意义,然后了解"あげる"作为复合动词后项使用时有哪些意义,最后了解"あげる"与哪些前接动词结合。  相似文献   

9.
动词的意义和构式的意义相互影响,构式意义决定整体意义。"out"作为与动词搭配频率最高的小品词,也影响构式的意义。"动词+out"也是动词与构式相互作用中,构式意义决定整体意义,该构式倾向于表示完成、结束的意义,动词在这一构式中标示了动作的方式、手段、目的。Out的原型意义为物体由容器内向容器外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和相关的隐喻义,out在构式中表明了运动的方向、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古字作“吕”)是古汉语的一个常用字。在古籍中,“以”字最大量的用法是充当虚词,即作介词和连词,有时也可作语气助词。其实,“以”本是一个十足的实词,即动词(由动词意义引申,也可作名词),它的动词用法在古籍中并不罕见。《说文·已部》:“吕,用也。从反已,贾侍中说:己意已实也,象形。”段玉裁解释道:“用者,可施行也……巳主乎止,吕主乎行,故形相反……今字皆作‘以’,由隶变加人施右也。”《诗·邶·谷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郑笺指出“以”是动词“用”义。《诗·周颂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后跟动词作宾语时,只能跟动名词形式,而不可跟动词不定式形式。这一语法现象是英语考试中的常考考点,同学们必须牢记于心,并熟练掌握。为了便于大家记忆,现将常见的十三个词的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瑞安方言动词重叠形式丰富,VVX式动词重叠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其重叠形式主要为“VV+结果补语、VV+趋向补语、VV+眙、VV+动、VV+爽”等五种.本文对这五种重叠式进行了结构描写与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3.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动词重叠+补"结构。这种结构在语音上存在重叠音变的现象;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增量"和"减量"两种。表示"平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古汉语在潮汕方言中的保留,表示"减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后期由于搭配的补语的虚化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考察的"动词-名词/数量-数量/名词"结构是数量结构中的量词是名词的专用量词,可以组构"数量.名"定中结构的情形,本文将对"名-数量"与"数量.名"做宾语的结构差异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动词“给”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发展周国光1引言1.1在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中,动词语义发展的研究非常薄弱。动词语义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动词构句功能的发展变化和相关语法范畸的形成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动词“给”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发展的描述,对动词语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概论"作为一种系统性、理论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话语,它是对于"民间文学"进行言说和体认的特殊知识传承方式和知识生产途径。纵观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其呈现出的课程意义主要有三方面值得总结:一是作为民间文艺学而言,它彰显了民众口头文化的文学特质;二是作为民俗学而言,它突显了民众口头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同一性和关联性;三是作为文化诗学而言,它反思性地书写了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义。
Abstract:
As discourse in an entity of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 course system,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Folk Literature" is a special method of inheriting and producing knowledge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folk literatu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reveals its significance mainly in three aspects: 1) as folk arts,it displays literature features of folk oral culture;2) as folklore,it manifests identity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folk oral culture and daily life;and 3) as cultural poetics,it reflectively expresses unique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local culture in globalization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里,我们常见这样的句子:1.I saw him go by.2.I saw him going into the room.3.I told nim to see a doctor.4.I expect him to go.5.I stop children from playing with matches.  相似文献   

18.
不定式可以和疑问代词who,what,which及疑问副词when,how,where等连用,构成不定式短语,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表语等。现将这种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情态动词 have 过去分词”结构的意义和用法在英语考试卷中经常见到。有的考生由于对此缺乏深刻的理解 ,难于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 ,有必要对此结构及其用法作一简要归纳说明。一、表示说话人认为过去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时 ,用“must have 过去分词” ,意为“一定……”。该结构多用于肯定式的陈述句中。例如 :Hemusthavefinishedhishomework .他一定完成了作业。Herfatherthoughtthatshemusthavemetafairy.她爸爸认为她一定遇上了一位仙女。Wh…  相似文献   

20.
“情态动词 have 过去分词”结构在中学英语课本及各类试卷中经常出现,不少学生对其用法觉得困难,考试中失分较多,现将这一结构浅析如下:1.“must have 过去分词”表示对过去发生情况的肯定、判断:可能性大,意思为“一定……,”用于肯定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