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交的迅速崛起与日益发展,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热词新语,其中不乏有些新词已打破网络壁垒,开始从线上的虚拟世界流传至线下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网络称谓语"小姐姐"便是其中的一员,它产生于线上并迅速蔓延至现实社会中,相对于传统称谓语"小姐姐"来说,其概念义和色彩义均发生了变化,表达形式和功能也趋于多样化。通过考察其来源与发展历程、分析其语义演变的情况,本文从语言学研究中的称谓语视角对"小姐姐"如何能在线上、线下迅速走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任何称谓语,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本文采用PMI-IR计算方法,对一类来自于现实生活交际,并在网络中使用时产生了书写形式变化的流行称谓语进行语义褒贬转化的计算和分析,以反映这类网络流行称谓语当前的情感语义状况.  相似文献   

4.
有关称谓语的研究由来已久,但不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汉语语言学家都侧重各自语言中的称谓体系的研究和概括。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称谓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有些名词在单独使用时意义是中性的,一旦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格式,词义色彩就会发生改变,偏向积极义或消极义。本文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结构,探讨其中名词的语义偏移现象并对偏移的不对称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有关称谓语的研究由来已久,但不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汉语语言学家都侧重各自语言中的称谓体系的研究和概括.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称谓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称谓语的翻译为素材,对比了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义特点以及因此而在称谓语的使用方面形成的鲜明个性,从而探讨造成称谓语翻译困难重重的根源。文章从称谓语变迁、礼貌标记、称谓语的使用3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在翻译时要区别对待汉英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并要充分考虑其社交意义以便对等传达其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二拍”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尝试探析汉语称谓语的产生方式及其在语义、功能上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张阳阳 《现代语文》2016,(4):103-104
近年来,中性词语成为语法界研究的热门问题。本文根据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理论,分析"有味"这一中性的名词性短语发生语义偏移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对等翻译——以《木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语境下的各种英汉称谓语,不能简单地按其字面意思理解,而必须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揣摩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表达称谓者的情感,传达称谓者的语气,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反映交际发生的特定场合,以达到称谓语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语义的传递。本文以动画电影《木兰》为例,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电影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并探讨其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1.
性别歧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而且渗透在语言使用中。称谓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语的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以标记理论为指导,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语义标记的角度探索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小姐”“同志”称谓语指称差异看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人们对个体或某个社会团体的集体定位在语言中的反应,因此,观察称谓语是观察社会的重要方式。对称谓语意义演变过程的分析也可以成为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称谓语“小姐”“同志”的语义演变过程的分析,来研究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并简略探讨相应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一些词汇的语义范畴得以扩大,从而获得了新的语义,而新的语义又与先前的原型语义存在某种联系。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网络称谓语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对网络称谓进行语义分析,以帮助人们理解其演变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称谓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现象和语义内涵,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透过汉语词汇层面,可以窥见汉民族的文化状况和词汇的文化渊源。如何称呼他人,体现出家族亲属关系和社会交际关系,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色彩。总体上讲,汉语的称谓语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亲属称谓语系统,另一个是社会称谓语系统,本文主要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个方面来论述汉语称谓语的民族文化色彩义。  相似文献   

15.
"吃瓜群众"自出现以来,通过语义隐喻、语义抽象和语义含混三个阶段,将一切指称对象尽可能地容纳到自己的语义范围。这与语言的内在要求、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众多网友的猎奇从众心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语义泛化为"吃瓜群众"这个充满着新鲜感的网络称谓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能保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语存在缺位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从构词和语义特征角度也可分析出该缺位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语义结构角度讨论了目前学界提出的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语的"补位"选择项,并试图探讨其可能的选择路径。语言始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既有"缺位"现象的产生,也会出现合适的词来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17.
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文中的称谓语往往体现着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亲疏程度,但英文中的称谓语却很难体现出这些。因此如何将汉语的称谓语准确无误地翻译成对应的英语称谓语显得非常重要。在《红楼梦》的两大译本中霍克斯和杨宪益都尽其所能对称谓语进行了翻译,通过对比他们对称谓语的翻译,可以得出在翻译称谓语时,首先应该注重原文称谓语的所指,其次应该注重原文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女性社会称谓语和新兴女性社会称谓语这两大类女性社会称谓语进行描述,归纳其特点,比较得出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语发生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认为社会地位、伦理价值观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云亦云"的思想造成了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安娣"(Aunty)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语中特有的社会称谓语,用以指称女性长辈。本文分析了其来源及其语义范围,并通过对中学生和成年人两组问卷调查的分析,来探讨调查对象对"安娣"一词的态度及其使用情况。此外,"安娣"一词近年来开始有语义范围扩大的趋势,可以受"很"的修饰,并且带上贬义的色彩,而与之相应的"安哥"(Uncle)一词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反观较书面化的"阿姨"、"叔叔"等社会称谓语,却没有类似的语义发展。本文探讨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分析了"安娣"与"阿姨"在马来西亚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