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敲》一文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整个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就这篇课文而言,要教些什么,怎么去教,特级教师卢谦以他多年追求的“简约语文”教学,给我们做了生动具体的诠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白居易《琵琶行》以其精湛的叙事抒情艺术,流光溢彩的音乐描绘,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成为后人传颂吟咏的经典。诗中诗人内心情思不断变化,呈现曲折动人的复杂容颜,笔者试着从诗人复杂的情感内容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重读经典时的一些粗浅看法。一、浔阳江头的孤独和寂寥笔者认为这篇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透露出诗人深沉的孤独和寂寥的情怀,这可以从"浔阳江头夜送客"中略探一二。古往今来的送别总是触动人  相似文献   

3.
王晨 《文教资料》2006,(30):169-170
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本文从古诗的特性出发,阐述了诵读和吟咏的重要性,细致地分析了诵读和吟咏的区别,并着重介绍了古诗中诵读和吟咏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结构中也存在"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空白"传达了诗人终极的生命体验,也体现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追求。因此,创造意境"空白"是诗人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古诗词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语言资源。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而学生如何走入古诗词的意境,便在于"空白"留存的时空感与个性化的独特吟咏。  相似文献   

5.
"赵女"是先秦以来,由美貌的赵地女子组成的特殊历史群体,以精通音律著称。作为后世诗词吟咏的重要对象之一,诗人围绕她们的相貌、才艺及其人生际遇,主要塑造出美女、倡女和怨女三类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创作者对赵女的欣赏和同情,也反映出诗人们寄情于歌舞,寓愁于闺怨的情结。  相似文献   

6.
身为一国之君,一旦为臣虏,国灭身死,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诗人,他却是成功的,因为李煜的词作(主要是后期词作)战胜了时间浪花的冲刷,为一代代读者吟咏品评。  相似文献   

7.
宋代严羽的《诗评》中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这是说唐朝人在作诗时,借吟咏事物而阐明某种道理,诗人借助意象,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让读者在诗的形象中感悟出某种哲理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针对所咏的事物发表议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作者身在山中不知山的原因,阐发了"当局者迷"的感慨。曹植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表现了诗人在兄长曹丕欲加害他的紧急时刻,表达了满腔怨怒之情。  相似文献   

8.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叙事抒情诗,全诗感情真挚,含义隽永,值得吟咏赏析。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9.
自古至今 ,草一直点缀着美丽的大地也点缀着诗国的天空。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 ,再经心灵的沉淀 ,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 ,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 ,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这样 ,普通的青草便折射出玄妙莫测氤氲万状的灵光 ,表现出玲珑剔透灵动飘逸的神韵 ,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青草的篇章 ,形成了诗歌百花园中独特的青草主题 :草 ,象征着生命境遇 ;诉说着历史兴亡 ;见证着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10.
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其吟咏月亮的诗篇数量众多且表现出了独特的情味。他诗中的月已和诗人自己融为一体,具有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因而那样鲜明,那样多情。  相似文献   

11.
推荐理由:用诗意的语言将学生的心、学生的情紧紧地裹挟进空灵的山谷,与鸟儿对话、与落花相拥、与溪水相嬉……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诗的方法一步步引领学生入诗境、抓诗眼、品诗情、悟诗语,品出诗人的"人闲心静"之美,更用"心静"之境去和星星对话,去和滴答滴  相似文献   

12.
林逋的诗歌体现了"适性情"的诗歌创作思想,更多地关注、表现诗人自我。无论是闲适吟咏的隐逸诗、诗情画意的山水篇,抑或是精巧有味的咏物诗、表露真情的寄赠送别诗,皆是诗人心灵、性格、意趣的自然流露,表现出诗人的高雅情怀。林逋的诗歌富有极高的艺术性,不仅涵浑天成、韵味无穷,而且在平易疏淡之风中不乏构思精巧,对偶工切、用典圆融,甚富理趣的语句。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长盛不衰的重要话题,从屈原到李白,从崔颢到李清照,又从马致远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长期旅居海外,思乡日深,于是谱写出一支催人泪下的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乡愁》。诗人余光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主题,又新意叠出。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不少诗人、词人,因其所作名篇佳句脍炙人口而获雅号。 唐代诗人刘象《咏仙掌》一诗,吟咏华山奇景仙掌峰:"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此诗自然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以吟咏缠绵悱恻、坚定执著的爱情为主,被誉为"爱情圣经",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6.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落花”组诗,反映出一股“疏离”心理潜流在滋长。明代唐寅等人吟咏落花,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以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取向;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相似文献   

17.
《濛池行稿》和《西陲竹枝词》是祁韵士流放伊犁西行路上精神生活的集中反映,诗人用纪实笔法展现了新疆的民俗和文化,其咏史诗借助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各种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慨.吟咏郭璞和王通,抒发怀才不遇的慷慨激愤;吟咏韩愈和张巡等人,寻求逆境中的精神慰藉;吟咏裴度,表达自己终将洗雪冤屈的坚定信念;吟咏郭汾阳和吴雯,期许伯乐的知...  相似文献   

18.
吴玉和 《现代语文》2009,(8):118-118
《将进洒》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即兴而作。诗人当时与好友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邱家巾做客,此时诗人由于受排挤被迫离开长安,去时豪情万丈踌躇满志,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于是怀才不遇、抱国无门之感喟借助酒兴恣意地抒发。  相似文献   

19.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学理论专著,也是一部系统和严谨的诗学专著。其序言涉及创作和赏析的理论,提出诗歌应该"吟咏性情",对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风气予以纠正,肯定了感情的审美价值。文章简要论述了《诗品》的理论价值,认为其体现出以品第论优劣的批评意识,客观公正地品评诗人诗作的层次,并就所评诗人在流派归属上也颇有建树,就创作方面具有共性的诗人诗作予以系统评论,并在同一个流派内部评出一个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位宋代大诗人,登山游览时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但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句。吟咏着这两位诗人写的《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我顿觉视觉敞亮,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