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凡阅读过它的读者,总是有这样一个疑问萦绕心间: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的刘兰芝为什么会被焦母驱逐出家门?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被公认为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的长篇叙事诗,热情歌颂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背叛与反抗。用现在的眼光再去重读此文,我有了与此不同的看法: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情感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而不是爱情基础上的。一、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实质来看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夫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程序结合而成的,婚前没有建立爱情的过程,焦仲卿和刘兰芝分明也是这样一对夫妻。婚后的生活又是怎样呢?兰芝自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在这样一个婚姻中感受到的主要是痛苦和悲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学界有四种看法:一是无子,二是越礼和对家长制的反叛,三是爱情,四是门第观念。根据七去中的无子去这一点指出了无子就可以被驱遣。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是可以三妻四妾的,既然刘兰芝无子,那么完全可以再给焦仲卿娶个,也不需要驱遣刘兰芝,况且她聪明美丽,知书达理,就连比焦家好多少倍的县令太守家都来求这个被驱遣之妇,就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完美之处。  相似文献   

4.
传统说法是把《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归结为封建家长专制,是焦母这个封建家长活活拆散了二人的幸福婚姻,把青年男女逼上了死路。这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架空分析,以偏概全,进行抽象政治观念的说教,往往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种固定的模式里。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虽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人物活动的文化背景,但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5.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但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似充满着矛盾,只有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才能理性地认识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8.
杨鹏举 《阅读与鉴赏》2009,(1):24-24,21
凡是读过中国最早的一首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者无不为文中焦、刘二人的悲惨结局扼腕而叹息。尽管故事发生在几千年前,但每一次读过总觉是身边发生之事。面对这血淋淋的事实,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这场婚姻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谁该为此负责?笔者几经反复研读全诗。总觉得作为受害人之一的焦仲卿在此悲剧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此推断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我国汉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活泼的语言,生动细腻、夸张铺叙的描绘,个性化的人物对白,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扼腕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但它也给人们留下一个千古难解之谜:既然女主人公那么完美无瑕,那到底是何原因使她与婆婆之间水火不相容,最终走向夫妻双双殉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以悲剧结束,给人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历来对于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说法也颇多,本文主要从文本入手,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这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他们二人的爱情悲剧。一、自由刚韧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可见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勤劳善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作为古代叙事诗“长篇之圣”,不仅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而且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千百年来刘兰芝、焦仲卿纯真的爱情和反抗精神,曾使几多的读者激动、同情和鼓舞。历代文人论者在瞩目和惊叹的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刘、焦爱情悲剧的原因,诸如“门第说”、“无嗣说”、“越礼说”,直至“恋子情结”等不一而足。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同时,我觉得主要人物之间的性格对立和冲突,又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欣 《天中学刊》2002,17(4):34-36
如果仅仅把《孔雀东南飞》中焦、刘的婚姻悲剧看成是个案,从社会学角度去切入来看的话,他们的悲剧形成应该说与其自身社会化程度的欠缺,有着密切的关涉。  相似文献   

15.
解读《草本爱情》,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在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女性话语遭遇到男权和世俗欲望的双重冲击与压抑,边缘化情绪性体验愈加强烈,凸显了当下女性文化与道德的困境,暗示出对双性和谐文化理想的企盼,表现了作家对女性生存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对女性命运走向的真诚关怀.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表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我们把封建礼教,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作为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似乎不大有说服力。通过对焦母和兰芝进行心理分析,就不难发现,焦母有着浓厚的恋子情节。悲剧主要原因也正在于焦母和兰芝的关系之中,表现在焦母和兰芝的精神、性格和修养等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上。  相似文献   

17.
周淑粉  杨艳 《现代语文》2006,(12):109-110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朵奇葩在问世以后的多年里几乎没有受到多少人的关注,直到明清之际,才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它所演绎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动人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性格、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流传后世,经久不衰。胡应麟称其为“不假雕琢,工极自然,百代而下,当无继。”王世贞甚至盛赞它为“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的“长篇之圣”。从搁置箱底到众人争相拜读,《孔雀东南飞》就像陈年好酒,越藏越珍贵,愈品愈香醇。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是“无名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进《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现在人们常取此诗首句为题,名之为《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始末的悲慨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封建家长制压迫妇女、扼杀青年男女婚姻幸福的罪行,热情歌…  相似文献   

19.
汉代礼俗文化对焦刘爱情悲剧起着推动作用。联姻之风是县令、太守家提亲的外因。同姓不婚的礼俗限制了提亲人身份继续走高的可能性。“女有家”的礼俗使刘兰芝不能在娘家终老一生。汉代的婚礼、丧礼决定了刘兰芝不能葬在太守家。冥婚风气促使焦刘爱情悲剧以“团圆”告终。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被迫分手,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