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搜集到的《小雅·采薇》六首英译文进行了比较与剖析。作者认为,一首译诗应把意和韵结合起来,在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与原诗最接近,最符合原诗的风格,让读者久读不厌,给人以美的感受,那就是上乘译作。  相似文献   

2.
《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是新课标教科书改版后的一篇新课文,笔者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相似文献   

4.
《小雅》之诗兼具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其修辞方面,《采薇》一诗堪称典型,该诗以情写景而景中有情,以景托情而情中有景,达到了情融于物、景融于情的艺术效果.该诗赋兴合一的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的哲学思想及"心目所及"、"貌其固有"、"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等写景原则相矛盾;将"昔我往矣"等四个景句从全章抽离并前后割裂,拟想出"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两组"相反相成"的情景关系,立论虽新,却陷入了"分疆情景"、"一情一景"等以景就情的"阱"梏"。体会《采薇》原意,卒章乃是以节候物态的整体变化和对照,烘托因征戍日久、战事艰辛、思归心切等引发的无尽哀伤,其感人至深者,正缘于诗中所呈现并为船山反复推崇的真情实景和整体意境,而非缘于其所拟想的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的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6.
全诗共六章,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渲染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迭,完整展现了征人由战时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历,使得诗人抒发的情感在音韵回旋中递进升华,强调突出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小雅"除了一小部分为民间歌谣之外,大多数为贵族所作,内容多政治讽喻.其中的<采薇>,通过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写出了一个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悲,充满了对战争的讽喻.全诗分为六章,诗的第六章,即最后一章,历来为人所传诵.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中说:"谢公(谢安)因弟子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相似文献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昔:过去,指出征之时;依依:指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雨雪:降雪,雨:读去声,  相似文献   

9.
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昔:过去,指出征之时;依依:指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雨雪:降雪,雨:读去声,是动词;霏霏:雪飞甚密的样子。《采薇》是一篇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这四句写戍卒在罢戍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其创作手法对后世诗歌的体裁结构和语言艺术等影响深远。文章以《小雅·采薇》为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象似性特征,关注诗篇结构和认知思维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译作对于原诗中象似性原则的忠实程度再现,探究译者为呈现原诗的形式与意义所作的语言选择及其表达效果,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2日晴四季轮回,花落花开,新芽已经长大,那盏灯还在遥远的地方亮着,每一条路都能通向我的家,可我却不能回去,吹熄它的等待,一幻想,一幻想就幻想了一年啊!一年啊!我不停地与敌人厮杀,不曾停止下来,只为了让祖国早日和平,我也能早日回到我的家乡,看到我的亲人……冬去春来,柔嫩的小苗苗刚刚舒展出嫩绿的新芽,试图绿了那野山坡,还有那条冰封了的小溪,有盏灯在遥远的地方依旧亮着,一个战士在夜里忧闷,牵挂。举目茫然,我有着鸿雁要传书信,却不知该让它飞往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小雅·鸿雁》一诗 ,历代研究《诗经》的诸家分歧很大。该文发现此诗与鸟图腾有着内在的联系 ,认为 :《鸿雁》一诗是一首思念先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作。同时 ,也找到了“鸿雁传书”这一古谚的历史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诗经·小雅·黄鸟》(以下简称《黄鸟》)是一篇众说纷纭的诗。但对诗中的“黄鸟”,当代《诗经》研究者的意见却比较一致,即认为是指剥削者。高亨先生说《黄鸟》的“作者是个佃农”,黄鸟指地主,“此诗与《魏风·硕鼠》有相似的地方”(《诗经今注》)。余冠英先生说《黄鸟》写的是“离乡背井的人在异国遭受剥削和欺凌,更增加对邦族的怀念”,黄鸟  相似文献   

14.
对翻译学而言,它的"本体论归属"不是语言而是美,翻译绕不开美学。翻译美学关乎翻译中最高境界的艺术性,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之下,从"意""音""形"三个方面,对理雅各、庞德、许渊冲《小雅·采薇》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诗经》英译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薇》是该用深情和灵魂去教和学的生命之篇。悲哀的家园之思是全诗的情感主基调,诗歌以多种技巧,深刻强烈的表达了这种思归之情。时光飞逝,戍役漫长,战事激烈,生死不虞,因而归家无望,痛苦绝望。激励自己,鼓舞士气,同仇敌忾,故而为生而战,为归而战。昔往今来,时光流逝,生命损耗,人生的一切美好消失殆尽。音信断绝,生死存亡,两不相知。归乡之途,步履维艰,种种心绪煎熬磨折。《采薇》将战争与思归对立统一在一起,在战争的背景下,凸显人性,表现生命的本真和无奈,从而碰撞激起许多人性的思索,生命的悲叹。其思想的厚重又早已超越战争和思归本身,我们的先民有着多么至情至理的灵魂啊!  相似文献   

16.
<正>战争,总会关乎生死。而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除了死亡的残酷,还有离别的忧虑。所以,在战争频仍的先秦时代,戍边的战士难免就会生出思乡的痛苦。《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概括了《诗经》成诗的原因,也同时揭示了《诗经·采薇》中那位战士的心声。"猃狁"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无史记载,存于传说的时候,对于中原的政权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古今学者对《诗经·小雅·四牡》主旨的认识大约有两种,一为慰劳使臣,一为怀归思家。作者认为前者的说法更恰当,采用对比分析法子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19.
《小雅》中涉及诸多声音意象,但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其出现的自然之声、动物之声、人类之声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小雅·苕之华》一诗,后人大多认为是自叹生活艰难之诗或自叹身逢荒年之诗.此二说似乎有道理,然此二说没有挖掘“苕之华,芸其黄矣(其叶青青)”和“(样)羊(瓒)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的深层内涵.此诗所写的其实是盛年女子找不到配偶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