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流动着诗性。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未掌握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也有待更新,而传统“诗教”思想的引入,恰好可以改善当前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解决古典诗歌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朱恒 《培训与研究》2007,24(10):7-10
新诗在将近一百年的发展中,没有能取得古典诗歌那样的成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新文学运动初期轻慢诗性肯定是重要原因。轻慢诗体,将诗与文、诗与(白)话等同,新诗文体一直受到合法性质疑;轻慢诗语,单纯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忽视语言的诗性,将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及口语等同,抛弃语言传统,导致新诗语言浅白,与几千年的诗歌传统脱节;轻慢诗情,或以科学之真否定艺术之情,或缺少节制,走向滥情,致使诗歌矫饰空洞。  相似文献   

3.
诗因情而作。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这一理论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曹丕的《燕歌行》充分诠释了"诗缘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有助于更好的体会诗歌。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褚斌杰、潘啸龙等前辈学者对《诗经》中的"梁""笱"意义,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解读与阐释,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将《诗经》中含有"梁""笱"意象的4首诗即《邶风·谷风》《齐风·敝笱》《小雅·小弁》《小雅·何人斯》互相对读,以"诗"解"诗",可以给出新义。由"鱼"象征女性情偶入手,则"梁""笱"是男性情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诗性言说"与"思性言说"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国古代文论自陆机《文赋》始基本上都采用以诗言诗的诗性言说方式,到清代叶燮《原诗》的出现打破了一千多年以象入诗、以诗言诗的感悟式言说方式,采用接近于西方体系性、逻辑性、思辨性极强的思性言说方式。两种言说方式各有优长,在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6.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7.
李怡多年涉足新诗研究领域,其新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一书,以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错综复杂的联系作出周密的考察,有力地证明中国新诗并不是什么“用中文写的外国诗”,而是既学习借鉴外国更接续转化传统的结晶,为新诗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相似文献   

8.
论李叔同诗词的“旧风格”与“新意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诗歌变革运动"诗界革命"致力于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倡导"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受"诗界革命"影响,其诗词作品具备"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特点,表现有三:思想性——以传统名士心态含现代人文情怀;艺术性——以古典形式美感含多元文化养分;美学风格——以华夏美学精神含个体生命境界。既代表启蒙运动时期新旧文学交替、东西方艺术碰撞的共性,更突显佛教思想与人文情怀融合升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1930年代,何其芳在回望古典诗传统时以一位现代诗人的眼光重新阐释古典诗传统,多次表示"欣赏的是姿态",重新发现了传统中许多可资建设新诗的优秀质素,以此建构了其个人话语场域中的"姿态"美学,这是何其芳对古典诗传统的独特"再发现"。与此同时,他以"姿态"美学的审美要求建构其自身的诗歌谱系,由此呈现出独特的诗歌风貌,形成了对他自己新诗自身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视觉诗“Me up at does”视觉语法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视觉诗分析模式局限于单一的言语信息,忽视构成视觉诗歌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其他符号系统的分析,因而无法充分地诠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视觉诗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同时分析视、听和文字互相兼容的系统研究体系.文章以"Me up at does"为例,尝试对其进行"图像语法结构"的分析,希望此研究对可视诗歌的文体分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作为先秦诗学观念一个体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献诗陈志”,这是文体诗的创作理论,产生于《诗三百》形成的时代。其二,“赋诗言志”,这是对文献《诗》的接受理论,时代自春秋开始,其例在《左传》、《国语》中屡见不鲜。其三,“以意逆志”,这也是对《诗》的一种接受,但要求对原诗全篇大旨进行总体全面的把握。荀子对先秦诗学观念进行了总结,他确认“诗”是“言志”的文体,其所作《佹诗》、《成相》与屈原所作《楚辞》,是“作诗言志”的典范,标明人们将文献《诗》还原为文体的诗,接受意识开始向创作意识转化。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历来对王维诗歌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山水田园诗的阐释,文章从王维诗歌整体创作上探寻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阐述王维诗歌创作"雅"出于《诗》,"丽"出于《骚》,即对"诗骚"传统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张传彪 《现代语文》2009,(10):60-61
古典诗歌鉴赏需要还原历史的本真。本事例说法既是探求诗歌主旨的重要方式,又是诗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本事"一词来自于唐代孟棨《本事诗》,用故事的方式记录诗歌本事,本旨是提供有关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便了解作品含义。  相似文献   

15.
“悠悠”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而且也是极美的一个诗歌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诸如“斜晖脉脉水悠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等名句俯拾即是。许多古典诗歌作品正是因为“悠悠”的恰当使用而使得全诗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声情并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杨 《考试周刊》2012,(71):20-21
威廉斯的经典名作《寡妇春怨》有别于西方的传统诗歌,其主题与意境更接近于中国古典"闺怨诗"。我国宋朝诗人李清照以女性视角创作的《武陵春》在古代闺怨体诗歌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庞德是二十世纪初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在1912年发起“意象派”并推行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主张。在接触并翻译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后,庞德将其归纳成集,也就是1915年出版的《华夏集》。在创作《华夏集》过程中,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后期的创作中对诗歌语言、表现手法等均做了大胆的创新。而这种影响在《华夏集》中已初露端倪。本文试通过分析《华夏集》的艺术特点,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雅言”的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学范畴,对其作为一种古典诗学传统的阐述尚付阙如。事实上,“雅言”不仅指涉语言学意义上的发音纯正,还涵括内容雅正、文辞典雅等丰赡的诗学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古典诗学传统。然而,“雅言”传统在新诗中屡遭破坏,导致新诗因语言俗化和口语化趋向愈益严峻而陷入发展困境。21世纪以来的一批诗人和学者意识到“雅言”缺失的困境后重新发现了“雅言”传统,并倡导建构“新雅言”,从诗性、雅性、简约性、音乐性等方面重塑诗歌语言的独特汉语气质。这既是对古典诗传统中“雅言”传统的重启,亦是对“新雅言”进行建构的新尝试,已构成对新诗俗化倾向的一次纠偏,对当下及未来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古典诗歌是中文独特的文体,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人跌宕起伏的写照。下面列举一些例子来分析如何对古典诗歌恰当的进行解读。一、追溯过去,以诗会友"知人论世"这一词,最开始是由孟子提出来的,"知人"就是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份作品,那么一定要先清楚作者的生平,所经历的事情,有没有遭遇过什么大的人生转折。以诗会友,与作者共鸣,体会到作者想要通过诗词来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