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汉语母语者对"(V+O+)V+的"的使用率极高,但是在对外汉语教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鲜有出现,这值得深思,从语义特征、产生机制及其格式义等几个方面综述前人对"(V+O+)V+的"的研究,以期对该格式以后的研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角度可把"V得+NP+都+VP"这一格式分成两大类,并从语义指向和句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两种格式的特点,提出了该格式进行变换需具备的几个条件,以及分化该格式歧义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3.
"NP+V上去+AP"的句法结构应当分析为"主语+谓语中心+补语"。关于该格式句法结构的研究,如"状语说"和"谓语中心说"都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上去"在该格式中的用法与它作为趋向动词时的用法存在较大差异,可将它分析为状态范畴。按照功能范畴假设与控制理论,能够为AP不同的语义指向,以及句首NP为外围格的情况提供句法解释。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中的特殊语法语用现象"有+V/VP"格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了"有+V/VP"格式在现代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情况,阐述这一格式的语法、语用功能与语法化过程,揭示其演进规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V一下"格式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它既可以表示具体动作进行了一次,也可以表示"动量小,时量短"等抽象的意义。同时,在语用上还具有表示礼貌、舒缓语气等功能。随着语言的发展,"V一  相似文献   

7.
周小兵同志在《“刚+V+M”和“刚才+V+M”》一文中(《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对“刚+V+M”与“刚才+V+M”两种格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刚才”句中的M只能表示较短的时段,而“刚”句中的M不但能表示较短的时段,还可以表示较长的时段。“刚”并不是纯客观地表示“发生在不久之前”,而是表示叙述者主观上认为“发生在不久之前”。 (2)在“刚”句中,M所指的时段的终点就是叙述时点;在“刚才”句中,M所指的时段在叙述时点之前。 (3)“刚”实际上表示完成体的范畴,所饰动词的时态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或现在完成进行时;而“刚才”句中的谓语动词的时态相当于英语的过去时。 然而就这两种格式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结论似有可补充之处。本文打算从四个方面对这两个格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作者及同行。  相似文献   

8.
李蓉 《文教资料》2012,(27):123-125
关于"V+P+N"格式中P的词类问题学界争论已久,归结起来有"介词说"、"词素说"、"过渡说"、"动词说"、"助词说"等五种论说。本文通过插入成分法排除了词素说,同形比较法排除了助词说,功能识别法排除了动词说和介词说,然后从正面论述了过渡说的合理性,最后提出在P的词类研究上仍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充当谓语的结构"V+中"进行了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此结构对动词V的选择条件与限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X也好,Y也好”格式的分析,探讨了此格式的语法意义和语用表达功能,并探讨了“X也好,Y也好”格式的表“情”功能。“X也好,Y也好”的格式意义是表示“例举”,是对某一范围内的人,事、物、方式、情状等进行列举说明。强调范围广、情状复杂。“X也好,Y也好”格式的语用功能就在于,它以“例举”的形式表明所列举项(可以代表人、事、物、方式、情形等)的差别是不重要的,在一定范用内是“任意”的。“X也好,Y也好”格式除了在篇章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外,还具有表明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的功能,它表明说话人只看重“X也好,Y也好”后续成分中的事件、活动及结果。  相似文献   

11.
"V 个 VP"是汉语中结构非常独特的句法格式,有不少学者曾专门对其进行过描写与研究。一是对"V 个 VP"格式的描写;二是对"V 个 VP"格式结构关系的研究;三是对"个"的句法性质和语用功能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语法学者们进一步开拓挖掘,将其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看来”及其相关格式“看起来”和介词框架“P+x+看来”的使用非常广泛,学者们对它们的关注度也很高。对前人关于“看来”、“看起来”格式的语用、语法化以及对于介词框架“P+X+看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由此提出“看来”及其相关格式尚需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V来V去"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由于进入该结构中的动词性质的不同,使得该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V来V去"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V得C"格式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可能补语,也可以理解为情态补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V得C"格式都有两种语义,它产生歧义是有条件的,一般和"V得C"格式的动词和补语的语义特征有关。首先,歧义格式"V得C"和它的动词有关,充当中心语的动词必须是自主动词。其次,"V得C"格式的补语对它形成歧义与否也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其补语必须是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或短语;其二,作补语的形容词必须符合说话人愿望。其三,补语形容词必须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其四,补语的形容词必须是非述人形容词,而不能是述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8.
周文华 《文教资料》2007,(7):181-183
“N1 让 N2 V得 R”因其R的所指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造成歧义,且歧义的分布在非疑问句和疑问句中也是不一样的。“让”字句可表致使和被动义,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形式标记“使”和“被”字替代“让”来分化歧义。  相似文献   

19.
祁杰 《文教资料》2009,(23):37-40
"V个NP"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口语性较强的一种语言格式.当其中的"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时,整个结构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本文作者从词汇、句法、篇章等多个层面考察"V个NP"结构的主观性,进一步分析该结构的主观量特征,并得出结论:"V个NP"表主观小量.  相似文献   

20.
“X+王”虽然从古就有,但其中“王”的语义不断经历变化,如今“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作为词根语素存在。通过对“王”的新义探究可知,“王”在原有语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义,多表示“形容的状态、程度之深”,在限制性语境或具有限制要素的固定称号中表示“某个领域之最”。结合“王”的语义分析及“X”的分类研究可以得出,“王”的语义发生了虚化,成为了“相对不成词语素”,具有类推性、能产性等特点,符合类词缀的判定标准,已经成为了类后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