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高考改革是否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公平产生影响,应该作为衡量新高考改革是否成功的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以上海新高考改革为例,对改革前后3年学生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海男生群体的普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相对于改革前大幅提升,不分层次的入学机会和本科入学机会中的性别差异明显减小。在各层级高校入学机会方面,两性群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多于女生。整体而言,新高考改革促进了男女生入学机会均等,契合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依然存在,但并不突出;从城乡、学校类型、学科门类等角度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则十分显著。而从目前来看,发展经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鼓励女性自立自强等是缩小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谭敏 《教育评论》2023,(3):30-35
伴随高等教育扩张,女性教育地位得到普遍提升,这种历史性变化要求理论界强化高等教育性别差异的全方位摸排和过程性分析。王伟宜教授的新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变化研究》正是尝试探寻两性高等教育地位总体状况、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的系统性研究。该书突破了以往平面化的概况描述,引入了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推动了女性教育优势的萌发,但这种教育优势不是全面意义上的优势获得,而是呈现出阶段性、局部性特征。女性在学术、就业和婚姻等方面的劣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女性教育优势实质性转化为社会优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作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分析,透视了我国教育的公平现状。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方面分析导致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原因,强调基础教育"重城市轻农村"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共同协作,以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追求我国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了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演化的基本走势,并从高校招生数、高等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原因,认为"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的形成与各地非均衡发展的经济、人口、文化、就业和教育资源配置及地理位置等息息相关,考试公平是一种理想方向,区域公平则是根据国情做出的现实选择。对于入学机会的分配,要区分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和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既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政府宏观政策带来的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要尊重和保护地理位置等非社会因素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8.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又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特征。在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因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因此,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文章中,分析高考录取制度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问题,提出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9.
伴随“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因此保障农村子女入学机会均等十分重要。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为此竭力探究制约农村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西部在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素来有之,深深影响着地区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考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这种差异尤为明显.论文以江苏、内蒙古等十省区为例,着重描述了东西部间高等教育入学的人数、入学的层次和入学的学科分布等三个方面的不平衡,认为影响这种差异产生的因素有历史的差异、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的丰盛度差异以及政策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不同能力水平组考生在具体题目上的反应曲线,研究如何基于条件概率估计,采用图形分析法对高考试题进行评价。图形法既可以做0/1计分题目分析,如直观展示选择题的难度、区分度、选项的迷惑性及随考生能力水平的递增而变化的趋势等,也可以做多级计分题目分析,如直观展示主观题在可能获得的不同分数点上的难度和对不同层次考生的区分情况。本文结合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和考试数据,对图形分析法所传达的信息进行解读,希望能为考试工作者特别是命题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舆论既是高考改革的因变量,也是高考改革的自变量.公众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也是高考改革是否具备启动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启动高考改革的社会舆论基础评估,方法上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研究基于前几批试点省市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尝试对高考改革社会舆论基础评估的方法论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构建了五大指标的评估框架,并以A省为例,呈现了这五大指标的真实调查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A省的样例,文章在最后部分讨论了对是否符合启动条件的定性判断、"不知情同意"现象,以及社会舆论数据解读方法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和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实行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省和上海市的政治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中国的新实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浙江省按照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平选才和科学选才为基本价值取向,在推进分类考试、实施综合评价、扩大学生选择权、改革考试内容和录取方式、促进区域城乡升学机会均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浙江省高中教育生态和高校育人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中课程改革不断走向纵深,选课走班成为常态,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得到促进。针对改革试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省及时健全选考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政策,推动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浙江高考改革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成效明显,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考试招生制度贡献了浙江样本。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浙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高考综合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实行宽松的高考报名资格条件政策,引起不同方面的强烈反响。青海省实施的高考报名资格条件政策与当前国家高考计划管理体制及青海省省情紧密相关。放宽高考报名资格条件,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稳中求进与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加富于人性化,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封堵高考移民与促进人口正常迁徙之间的关系,切实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建议国家招生制度改革要与高校招生计划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要留给省级一定的政策空间,改革中不放松对高考移民的封堵,逐步增加对迁入地弱势群体子女定向招生的比例,以此弥补由于政策放宽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高考地理试题的考察也日渐新颖.为使教师更好地教学、培养学生较高的地理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以四川省高考地理试题材料作为分析基础,采用网上查询、翻阅试题、教师咨询等方法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地理教材和四川省多年的高考试题中引入了许多的材料来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通过进一步分析探索四川省高考试题命题规律、命题特点,提出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四川省的高考题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开展为指导高中教师地理教学、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广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文本收集法等方式收集材料,从课程的角度系统分析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发现课程在学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大、必修类课程的修读成本高、课程较难、考试设计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是作弊行为产生的课程方面的原因。综合以上原因,可通过使学生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辅导机制、考试管理科学化、发挥教学大纲的纲领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等途径有效防治高校学生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江苏高考是江苏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三次高考,通过对生物试卷的分析以及与2008、2009年两年新课改高考试卷相比,笔者对2010年江苏生物试题的总体印象是:继续追求江苏新高考的平稳,试卷的整体格局、难度、考查内容以及题目的质量和前两年高考保持一致性;彰显新课程理念,继续追求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并且2010年江苏省的生物高考思路明确,为今后的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郊农业的发展受到土地等资源的严重制约,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要创新思路,依靠科技,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现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从征集到出台到实施,一直争论不断。2008年高考后进行的微调,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方案,但仍存在诸多需要调整之处,如统考科目和选测科目分别划线、选测科目实行等级计分等。从整体上看,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对解决一系列原先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但还需进一步集思广益,借鉴其他高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