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在+N_1+的+N_2"格式存在的句法歧义进行分化,发现该格式具体可分为"在+N_1[方位名词]+的+N_2[处所名词]"和"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两种多义格式类型。导致该格式歧义主要有四个限制因素:一是不同语境中,"在"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二是N_2[处所名词]具有[-方位]的语义特征;三是N_1、N_2必须都能作"在"的宾语;四是N_1和N_2之间必须能构成修饰关系,且"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格式还必须满足N_1[处所名词]?N_2[处所名词]。该格式的句法歧义与"在"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的语义指向不同,形成了多指歧义关系,这是导致其句法歧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N_(1 )+V_1+得+N_2+VP"句式歧义是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容易引起争议。本文以对"N_(1 )+V_1+得+N_2+VP"句式的概念整合分析为基础,分析了"那孩子追得我直喘"类歧义产生的深层认知动因,从概念整合角度证明了这类歧义句存在三种解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类歧义现象以及更好地发挥概念整合理论在汉语现象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能进入“N1 ( 的 ) N2 ”格式并造成歧义的 N的小类进行了考察 ,然后从词汇意义、句法关系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N1 N2 ”和“N1 的 N2 ”这两种格式不同的歧义类别 ,指出各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 ,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分化方法或分化格式。 (对因语义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本文将分化的单义格式列表加以形象说明。)文章最后对“N1 N2 ”和“N1 的 N2 ”两种格式在歧义的类别 ,N1 与 N2 的小类、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上的不同作了一个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汉语中"NP_1+V_1+NP_1+的+N_1,NP_2+V_2+NP_2+的+N_2"此类格式进行初步探索,从形式到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该类结构,同时对该格式中真伪定语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把"字句中的"把+N_1+当(成/作)+N_2"句式的功能是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这种看法总体来看没有问题,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该句式中N_1与N_2的关系多样。其中,"当事(V.)""当人(V.)"这两个短语尤其特殊,与其他"把+N_1+当(成/作)+N_2"句式不同。本文基于语料库并借助文本处理软件,首先阐明"把+N_1+当(成/作)+N_2"中N_1与N_2的关系,并据此说明"当事(V.)"和"当人(V.)"的特殊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学界,"N1+V1+N2+V2"句式从名称到内部结构到涵盖范围一直都存在争议,与"N1+V1+N2+V2"句式有关的歧义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专门的歧义现象来加以分析。试图在描写此句式的基础上,讨论"N1+V1+N2+V2"句式中的歧义现象,并且从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入手,探寻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N_1VN_2"与"N_1Vi N_2"短语的比较,对"N_1Vi N_2"短语的语义组合方式、音节组合和层次切分、扩展形式、句法结构和句法功能方面进行描写。研究表明,"V"的及物性对"N_1VN_2"的扩展形式、层次划分、句法功能影响不大,而对语义组合、句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轻动词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为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动因分别在形式与意义上找到依据。轻动词理论认为,在双宾句结构外层存在一个没有实体但有"给予"义的轻动词"v",为了满足v必须粘附在实义动词上的要求,本该与"N2"构成动宾结构的实义动词需要提升到"v"的位置与之并和,在形式上给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最先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卖"类动词自身具备"给予"含义,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产生"有意义地给予"的构式义,"寄"类动词随后进入该构式,经过推衍、类化使得非"给予"类动词也进入了"V+给+N_1+N_2"结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比"字句"N_1的N+比+N_2的+XP"是由"N_1的N+比+N_2的N+XP~1"省略而来,"N"的省略与"的"字的转指有关,其省略规律为:核心论元(由难到易),论元易被转指,词汇核心较难被转指。"N_1的N+比+N_2+XP"严格来说并非省略而来,这类格式与前两类格式的比较基准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称谓的N_1+N_2式定中粘合结构非常普遍,且构词能力最强、能产性最高。本文以"N+汤"类语法结构为例,虽然形式都表现为N_1+N_2,但是结构内部却存在着语义差异性。对这一结构语义模式的分析,不仅会使我们对该语法结构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还有助于对外汉语中留学生对此类结构的语义理解。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所谓“N_1A的N_2”式,指这种偏正短语: 碗口粗的树干 苹果圆的脸蛋 芝麻大的官儿 蜜桃甜的歌喉我们用N标记式中的名词,A标记式中的形容词。本文要讨论的N_1A的N_2式的内部构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式的语法修辞性征。  相似文献   

12.
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分析得出"V+N1+的+N2"格式短语发生歧义必需具备以下条件:1.V为二价动词;2.N1可以做V的受事,N1可以领有N2,N1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但不能是二价名词;3.N2既可以为V的受事,又可以为V的施事,N2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N2为二价名词时,N1必须能做N2的降级主语。  相似文献   

13.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111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 N1,N2 最/也 V 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N_(受1) V N_(受1)句型的分析和近似句型的比较,概括了汉语句子变换形式的丰富与否,不但取决于“述语”的词类等因素,还取决于主语与宾语所存在的关系,尤其是隐性语法关系。在分析N_(受1) V N_(受2)句型中是以变换为中心并辅以语义、表达等手段来概括其特点的。N_(受1) V N_(受2)指“南瓜刮掉了皮”、“文章删去了一段”、“小张割掉了阑尾”,“房子租给他一间”之类的句子,其特点如下: (1)主语,宾语均为受事成分。主语与宾语之间有从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V多为述补结构(A、B、C类)也可为单一动词(D类)。 (3)变换形式比较灵活。  相似文献   

15.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提出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弹性量域连续性——"达量、持量、增量、过量",且基于语言哲学和动态范畴观分析了"S比N_1还N_2"构式中的N_2在"还"的压制下所出现的范畴调变现象。本文继续沿这一思路尝试论述该构式在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所蕴含的深层哲理,主要强调以下两点:从原型标准到程度增量;从词典意义到百科意义。这充分说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专名有内涵义"是有根据的。本文最后还指出对该构式进行语言哲学研究的意义所在:这既为汉语研究增添了一条新的分析思路,也可丰富语言哲学的研究内容,更为国外理论本土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探讨双宾语结构及其特点,这对辨识与其相似的句法现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试谈双宾语结构(V+N_1+N_2)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歧义格式是能生成歧义实例的抽象句法格式,歧义实例即通常所说的歧义结构,指含有多个认知意义的具体句法结构。歧义格式按其结构项可分为含常项歧义格式和不含常项歧义格式,按变项的类别可以分为词类变项歧义格式和句法成分类变项歧义格式,按歧义源的类别可分为成分源歧义格式和关系源歧义格式,按照单义式之间句法语义关系的异同可分为内部歧义格式和外部歧义格式,按照生产歧义实例的能力可分为强势歧义格式、弱势歧义格式和临界歧义格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此类结构的主要歧义格式,探讨此类歧义结构的构成原因。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目前大致的研究状况,其次,对一层偏正结构“N1+的+N2”类格式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明和其它原因产生的歧义进行分析。再次,对“V+N”、“N+N”类格式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以歧义实例为切入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探讨了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