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3,(18):16-16
8月18日,琼瑶悬疑纯爱剧《花非花雾非雾》的主演张睿、李晟、万茜、高梓淇、邓伦、赵魏现身上海,参加由土豆网主办的粉丝见面会。  相似文献   

2.
第二萌 《音乐世界》2013,(15):48-49
油画般的场景,男帅女靓的赏,如痴如醉的故事。一切都被《花非花雾非雾》这部剧一个不落的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琼瑶作品进入中国大陆以后,立即俘虏了大批纯情少男少女的心,并出现了经久不衰的“琼瑶热”现象。但近年来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却不断遭遇着“追捧中饱受争议”的尴尬。琼瑶新剧《花非花雾非雾》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旨在从琼瑶新剧的成功与失败及其受众接受心理等方面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指出琼瑶小说、电视剧在以后应该做出改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研究者大都认为白居易《花非花》一诗具有朦胧的色彩 ,对其评价歧见甚多。其实该诗并不朦胧。白居易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家庭生活屡受打击 ,晚年又参悟佛理。故从佛学入手 ,对照诗人的身逢经历 ,可以发现白居易反映思想感情的独特色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6.
《花非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根据唐代白居易的同名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谱例分析法,通过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调式调性、伴奏、曲式结构以及情感处理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歌词的文学性、旋律的抒情性、节奏的从容性、典型D宫调式和单段体曲式结构的运用,以及正确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总此这些音乐元素得出歌曲《花非花》的音乐意境。  相似文献   

7.
《花非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根据唐代白居易的同名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谱例分析法,通过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调式调性、伴奏、曲式结构以及情感处理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歌词的文学性、旋律的抒情性、节奏的从容性、典型D宫调式和单段体曲式结构的运用,以及正确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总此这些音乐元素得出歌曲《花非花》的音乐意境。  相似文献   

8.
中篇小说《花非花》(载《人民文学》85年4期),是湖南青年作家何立伟继《白色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奖)后的又一部力作。它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见长,而是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手法的新颖取胜,而且较好地体现了作家的美学追求。本文试图对此作点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 (一)勇于正视严峻的现实,及时而敏锐地捕捉我国教育方面的种种矛盾,并形象  相似文献   

9.
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之一。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表现手法的同时,融入了民族题材。音乐旋律与唱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特点相结合,具有较深的文学性。因此,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花非花》作品为例,简要分析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娱乐圈的女孩大多给人一种外向闹腾的感觉,而恬静、淡雅、不张扬的孙俪则像一个"异类"。在她脸上似乎永远被定格的是那一副谦逊甚至有点惶恐胆怯的表情  相似文献   

11.
《金刚金》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花非花》的音乐,则完全以素雅的笔调,刻画出优美、深情、细腻的如梦般的意境。《金刚金》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正是《花非花》这首歌中所描述的短暂无常的浮生梦所切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药用植物学》课程中《花》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实施与落实。  相似文献   

13.
14.
提倡灵魂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幸福感,成为向学的生命。教育只有关注生命,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重建精神家园是铸造灵魂的导向;培育虔敬信仰是铸造灵魂的关键;反讽唤醒催产是铸造灵魂的艺术;体验终极幸福是铸造灵魂的至善;爱心甘露滋养是铸造灵魂的旋律;碰撞唤醒守望是铸造灵魂的途径;成就精神贵族是铸造灵魂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正>《再别康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广受师生喜欢的篇目,许多教师只把眼光放在内容层面的告别主题和形式层面的三美理论上。许多研究从惜别启发他灵性和智慧的康桥、惜别过去在康桥的美好时光、惜别那段和林徽因刻骨铭心的爱情、惜别他追求自由和美的理想、惜别他的西洋梦等方面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是解读的视角也还是停留在离别的视角上,教学就容易陷入到千篇一律的套路中。虽然《再别康桥》的诗名包含别的内容指向,离愁别绪也是诗的内容之一,但是没有抓住文本独特的魅力。梦  相似文献   

16.
历年来,人们对《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人物众说纷纭,但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观念:在金钱与性欲的枷锁中,她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别人。这样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张爱玲这个不喜欢“飞扬”,只喜欢在“安稳”中发现永恒的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感受世界的方式,从而也忽略了在曹七巧的身上所体现的作家对于双重夹缝中人的生存方式的思索。下面我就通过对曹七巧双重处境的细读,来展现张爱玲所体验到的尴尬和孤独。  相似文献   

17.
从<花非花>这首诗的语言意象及其构思特征入手,结合诗人生平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该诗关键意象是花和梦,主题是感伤美人如花来去匆匆.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个身心俱受摧残的不幸女性,一个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灵魂。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身世凄凉,天分极高的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初从呼兰河畔走出的一个优秀的女作家。在30年代就被鲁迅、茅盾等名作家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涌现,为我们重塑改写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文章分别从"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在文学阐释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和"在文学解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以<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存在,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