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辞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悲士不遇”这一主题,其原因何在?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汉代辞赋中悲士不遇主题的成因。首先,士人的不遇是悲士不遇辞赋产生的现实基础。其次,对“遇”的强烈渴望和由此产生的强烈的不遇之感是悲士不遇之辞赋产生的主观原因。第三,辞赋是汉代士人表达其不遇情怀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2.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3.
吴均是齐梁之际文学复古恩想诗文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均的诗“清拔有骨气”,结构纵横跌宕,语言质朴有力,是汉魏“以气为主”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是一位备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他的诗表面上看来通俗易懂,实则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诗人以语音、词汇、格律、意象等手段使其诗歌呈现出了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本文将从解构主义视角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穆旦的诗非常有艺术性,总是在对传统的叛逆性、异质性中显现其创新。在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的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二十世  相似文献   

6.
生命主题是闻一多诗歌诸多主题之一,闻诗中的生命主题反映了他对于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于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他的这些认识和思考没有停留于为其遭逢而喟叹悲伤,而是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并归结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因此其生命主题之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而深邃的生命世界,而且展示了这个生命世界复杂而又纯净、平凡而又高尚的矛盾交错中显示出的人性美和人格美。  相似文献   

7.
遇与不遇     
昏昏的气象,窗口吹来凉凉的风。纵是酷暑的缝隙亦会贿纳入几缕清凉。时迫黄昏,我的心也慢慢地起了倦。我勉强支着头,听着室外远远的车鸣似起似歇,想象着这时的大道该是车潮涌动,奔波了一天的人们都来往交错,或是去解家人的一日等候,或是去赴友人的一场约会,或是去赶离乡的一列火车,归结一处,便都是圆一个相聚的遇,或者是偿一个相别的失。描绘得诗意些,惺忪的眼神也微微漾泛开来:月初上,柳未央,于河畔有一个氤氲着情愫的晓梦。这已是令人心旷的了。倦意一扫,便不禁吟出了六一居士的这首小令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相似文献   

8.
遇与不遇     
昏昏的天气,窗口吹来凉凉的风。酷暑的缝隙里挤进几缕清凉。时迫黄昏,我的心也慢慢地倦了。我勉强支着头,听着室外远远的车鸣似起似歇,想象着这时的大道该是车潮涌动,奔波了一天的人们都往来交错,或是去解家人的一日等候,或是去赴友人的一场约会,或是去赶离乡的一列火车,归结一处,便都是圆一个相聚的遇,或者是偿一个相别的失。描绘得诗意些,惺忪的眼神也微微漾泛开来:月初上,柳未央,于河畔有一个氤氲着情愫的梦。这已是令人心旷的了。倦意一扫,便不禁吟出了六一居土的这首小令了:  相似文献   

9.
吴均是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在众多的文学史及文学思想史著作中都有过对其诗文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成就的简单评述,但少有全面深刻的研究,多数停留在互相引述或对某一类作品形式的探讨上,可以说是湮没在了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复杂的文学艺术历史时期的繁华喧嚣的研究里。故而本文旨在对吴均诗文作品进行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对他的文学成就的各个方面作以整体研究,期与学界进一步研究并探讨这位在同时代和后代文坛上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诗人、作家。  相似文献   

10.
士不遇”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主题。春秋战国, 王室衰微, 权力下移, 给士人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遇。时代造就了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精神。儒家思想则在士的这种文化精神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忧患意识也如影随形, 最终“士不遇”成为作家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梁书·吴均传》中关于吴均体的论说是"均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多学之",由此可知,"吴均体"这种文体一方面是南朝末期矫正过分"圆熟清艳"诗风而"学古、尚古"的时代风气影响和世人推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吴均本人诗作才能和自身经历的体现。"吴均体"产生的时代契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尤其对中晚唐诗歌新变的影响是很值得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不遇     
王太生 《新读写》2023,(4):52-53
<正>推荐人语访友不遇,难免于满心期待之时陡生失落之感。可换个角度想想,“不遇”恰如绘画里的留白,给人无尽的空间。在这段“留白”里,寻访者可以与不期然的美好撞个满怀,也会更加懂得珍惜每次的“擦肩而过”。遇与不遇都是生命中难得的经历,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自古至今 ,草一直点缀着美丽的大地也点缀着诗国的天空。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 ,再经心灵的沉淀 ,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 ,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 ,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这样 ,普通的青草便折射出玄妙莫测氤氲万状的灵光 ,表现出玲珑剔透灵动飘逸的神韵 ,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青草的篇章 ,形成了诗歌百花园中独特的青草主题 :草 ,象征着生命境遇 ;诉说着历史兴亡 ;见证着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14.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是英国19世纪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华兹华斯的诗歌放弃雅致雕饰的古典主义诗风,用淳朴清新自然的语言来抒写大自然中的景色、生活中的人物及其周围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沉思。本文将就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表现的自然主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汉代作为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诗歌中有大量与防灾救灾思想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天命禳弭、水利灌溉治理黄河、重农仓储备荒等方面,是中华民族防灾救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史称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谓为吴均体"。关于何为吴均体,众见纷纭,或认为吴均体乃指其诗歌,或以为言其散文。而归结到"清拔有古气"这五个字,也是各持己说,莫归统一。吴均体之"清"当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辞藻的清丽;二是用典的"清淡"。清者,即沈约所说的"易见事"也;淡者,即使用典故数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18.
论象征主义诗歌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对死亡的表现尤其普遍,但又没有一个流派像象征主义诗派那样,几乎每个诗人都涉笔死亡,更有甚者,直接以“死”、“死亡”或“死者”等为诗题,由此形成象征主义诗歌中明显的“死亡主题”。但是,我国的评论界尚未正视这一...  相似文献   

19.
20.
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郑愁予作为见证并且经历了台湾历史悲剧的现代派诗人,抒写乡愁自然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愁始终是郑愁予诗歌中不灭的精魂。它不仅指地理空间的乡愁,更是一种文化的、时间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