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佹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饱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班固对汉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他作为官方学者的历史局限,都对后代的汉赋研究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赋概说     
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年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言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5.
汉赋概说     
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汉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方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6.
巴蜀书社最近出版了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全国赋学研究会理事万光治的专著《汉赋通论》。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汉赋的通论性质的著作。全书三十二万余言,分文体论、流变论、艺术论,计十四章,作者突破了作家、作品论的传统格局,把汉赋和汉代文学置于较为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汉人赋论、汉赋文体因素以及汉赋产生、繁荣、流变的原因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也对汉赋的描绘特征,类型化、图案化倾向和用字造语的奥秘作了颇有创见的研究。作者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先秦文学、汉代  相似文献   

7.
汉人辞赋并称,故今人常注意辞赋之间的关联,即注重楚文化对汉赋的影响,而往往忽略秦文化对于汉赋的影响.秦代"刀笔吏"改进书写工具和书写技巧,简化文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汉赋生产提供了便利的客观条件;他们编订的字书为汉代赋家奠定了文字基础,其近于"分别部居"的编订方式,使得汉赋具有了类于"志书"、"类书"的接受效果;"刀笔吏"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思维方式,又使汉代赋家在作赋时,抱着"竞于使人不能加也"的仪则心理,而形成闳衍巨丽的赋风;他们的好颂习惯,亦是致使汉代赋颂难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贾谊辞赋     
贾谊辞赋无论是骚体赋意味浓厚的《吊屈原赋》,还是汉大赋色彩明显的《鸟赋》,都更多地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才智之士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忧愤感情和坚持理想的斗争精神。这些辞赋兼有屈原赋和荀子赋的体制,趋向散体化,形成问答形式,常用四字句,注意句法整齐,显示出从楚辞向汉赋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包括赋之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纵横开阔,声情并茂,极富思辩色彩与逻辑力量。《古赋辨体》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从长期的低落萎靡走向了复兴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囿于对模拟的偏见,笼统的否定司马相如模拟之赋作的价值,这往往会抹杀司马相如对汉赋定型的贡献。司马相如赋作正是通过对屈原与宋玉作品的模拟,逐渐脱略了散文的特征,形成了赋的主客问答体式,以铺陈为体现赋之文体特色的表现手法,凸现了汉赋“丽”的形式特征,形成一种非诗非骚也非散文的赋体句式。充分关注拟作,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文学史线索。  相似文献   

11.
宣帝赋论拉开了汉代赋论序幕,论及了汉赋研究的主要问题,如汉赋的源流、汉赋的讽谏与认识功能、汉赋的语言艺术特征等等,引发了汉人关于汉赋的深入讨论,将汉赋研究导入经学领域,并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年来的汉赋研究。汉宣帝的简短赋论既是对目益繁荣的汉赋创作总结,也是对后世赋创作的理论指导,在汉赋研究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史记》《汉书》与扬雄《法言》记载,扬雄对汉赋的批评有两种认识,一个是"壮夫不为",一个是"劝百风一"或"不讽则劝"。前者是说扬雄悔其"少作"及"风少劝多"之赋,后者是说扬雄以为赋的本质应该是以"讽谏"为主,而"劝"成分的增加,改变了赋的性质和作用。这实际上是扬雄从赋学理论批评的角度,对此前汉赋性质与功能的理论性总结。扬雄后来又提出"诗人之赋""辞人之赋"的概念,是对刘向、刘歆父子赋学思想的继承,进一步将汉赋纳入汉代主流的经学轨道,是从理论上对汉赋的第二次改造。  相似文献   

13.
宗亚玲 《现代语文》2006,(10):121-122
贾谊的《吊屈原》是令人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悼念屈原的学作品。这是一篇赋作,又名《吊屈原赋》,《选》中称之为《吊屈原》。贾谊擅长赋作,堪称汉赋第一大家,此篇既是一篇感人的吊.更是一篇优秀的汉赋。它不同于后来汉赋的堆砌辞藻、追求篇幅,而是投诸真情、精美恰切,不仅追怀古人,更主要的是借此抒身世之感,悲己之不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答盛擥作赋书》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这段话指出了汉赋类似一种以经纬编织锦绣,用宫商组合音律的艺术。编织、组合的结果,使图案化倾向成为汉赋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发展在于语言之用,汉代体物大赋以铺陈夸饰为主导,而赋之体物状貌在于语词的运用。汉人作赋,必读《楚辞》以为文体仿效的格式和语词取用的资源。通过《楚辞》和汉赋之文本,可探汉代体物大赋对《楚辞》语词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以稳定的形式依序递相祖述和夺胎换骨的脱化方式,体现出汉赋对于《楚辞》语词的直承与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可以说概括了赋的内容的两个方面。纵观两汉的赋作,体物赋数量最多,所托之物,大而至于京都、苑囿、宫殿,小而至于洞箫、长笛等等。这类赋一般都是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多角度地去“写物图貌”,却很少表现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类赋构成了汉赋的主流,所以提起汉赋人们便有“雕虫雾穀”之诮。但是,汉赋中还有一些言志抒情的作品,自贾谊以至赵壹,其间作者不少,也足以形成一个有统有绪的支流。我以为要想把握汉赋发展的全貌,对于汉代写志赋是不  相似文献   

18.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时代是汉赋创作最兴盛的时期。原因是,这种文体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经包括帝王最高统治者等上层人物大力提倡,加上众多作者的全力以赴,终于形成了在文坛上争相写作赋体作品的兴盛局面。在这个时期众多的汉赋作家中,无疑,司马相如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汉赋经他融合各家特色,加上自己的创造,才得以形成自己固定的文体特色。如他以描写游猎为题材的《子虚赋》、《上林赋》,成为后来历代赋家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