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北方话地区的商州话必然会在用北方话写的小说中有所反映,也必然会蕴藏大量书面语中的一些用词的。对商州方言中所见《红楼梦》、《西游记》词语加以辑录、阐释,致力于探究汉民族大文化背景下商州方言的发展与演进。以求对语言文学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就商州方言中所见两部小说词语加以辑录、汇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他“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写清初的河南社会生活,语言朴素而生动。”这部著作不但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也是研究清初河南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栾星先生在校本中对其中的一些方言俗语作了注释,行家们咸称精当。但里边还有不少类似的词语没有人解释,一般的辞书也未收录,或虽见收录而释义不全、不确。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参照现代河南方言,对书中“擘画”等十五个词语作了初步说解,希望能对阅读《歧路灯》的人略有帮助,同时希望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方言与明清白话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方言佐证,可以有效地对明清白话小说中的某些词语进行考释。文章考察了一些至今仍在山西大同方言中使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词语,以期为辞书编纂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方言含有大量独具风格和感情色彩的生动形象的词语。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们,日常离不开这些词语,自不必说。不少文学创作者也爱用来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地方色彩。实际上,它们不仅使人们的语言诙谐、风趣,言简而意赅,还展示出了汉语的发展状况。比如,不少方言词语在今天使用中,只用音、义,而难于书写了。写则多用同音词代替。然而,如果花点时间,许多都可以在古代经典中查出本字。从查出的本字,我们  相似文献   

5.
崽崽《我们的三六巷》中引用了大量海南方言,从方言土语的引入、俗话谚语的运用以及地方民歌的咏唱方面分析此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正是这些方言的使用,这部小说才具有了浓厚海南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方言的运用,解释这些词语在小说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力图说明方言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茅盾先生的《春蚕》最近被新编入高中语文第六册。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江浙方言和当时蚕事术语,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为了给教师备课提供一点资料,我参阅了手头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部分词语的注释汇集一起,以供参考。①塘路:江南的运河通称“河塘”,“塘路”就是沿河道路,是当地交通干线。②清明边:方言,指清明时节前后。③桑拳:桑,桑树。这是蚕儿的饲料。拳,拳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鲁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词语,是研究鲁方言尤其是鲁中方言的宝贵资料,但不少方言俗语不易理解。黄肃秋标点注释本是该书较好的版本,但黄先生本人不生活在鲁方言区,其注释中对一些方言词的训释不够确切甚至出现讹误。小说主要发生地山东武城,武城,地属德州,以德州方言对校黄注中个别误释的词语,可以得其确解。  相似文献   

10.
一、总论 在全国八大基本方言里,以北方方言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的基本词汇和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大致相同,它的语法结构跟普通话的语法结构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语音和一些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方言词语。所以北方人学习普通话实际上主要是学习掌握标准音(普通话音)的问题。大荔位于陕西关中东部,属于北方方言范围之内的  相似文献   

11.
保定作家群的文学作品以浓郁的地方色彩享誉文坛,其作品中的保定方言词语在故事情节叙写、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真实地记录了部分保定民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王月圣小说中方言要素的呈现方式:方言土语和普通话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方言要素丰富,包含大量富有表现力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等;方言要素的呈现特点主要体现为方言要素直接入文。王月圣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还善于把原生态的方言片语提炼成准确而富有意蕴的文学语言。王月圣小说中的表现力强的方言词语有:方言名词(人名、地名、物品名称等一般方言名词)、方言动词(一般动词和熟语类动词)、方言形容词等。这些方言词语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又高于生活,具有极强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3.
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明显带有冀中方言特点,特别是方言词语的频频运用,使小说的乡土气息更浓郁,历史氛围更凝重,人物形象更鲜明,为《笨花》增添了"笨"色,也显现了作者语言风格的变化。方言词语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文学创作中运用方言词语须得体适度,《笨花》为小说写作恰当得体地运用方言词语提供了一个颇有研究借鉴价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是作者以淮海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近年来,不少同志对小说中方言词的读音、意义做了很有益的注释工作,现在,我们根据自己对方言词语的认识,对该书部分词语的注释问题,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葛明星 《文教资料》2007,1(7):87-89
叶紫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特点,但更多的文学史在评价叶紫时往往集中于政治意识形态,对其小说的特点和创作立场有着不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作品分析入手谈叶紫创作中的精神努力,从农民关注和女性形象两个角度分析叶紫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建始县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方音色彩.收集整理建始地区使用频率较大的一些词语,从形象化词语、反映生活习俗的词语、形象化的熟语、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四个方面对建始方言词语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建始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山东方言区是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语言是各地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它内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有语音演变的差异,也有词汇、语法的不同."通常人们总是把方言中那些与民族共同语及其他方言不同的词语看作是方言词汇,我们在提及方言词汇特点时,也总是举出与众不同的词语来说的.[1]按照钱曾怡先生对山东方言区的划分,东潍区地处胶莱河西南方向,主要包括潍坊、青州、莒南、蒙阴、昌乐等25个县市.笔者在此仅想对潍坊地区方言略作补充,有些词语是潍坊方言中广泛使用而词典中没有的,有些是词典已收录但稍有出入的词语.  相似文献   

19.
周秦时代的雅言、西汉时期的通语、隋唐时候的官话,都是以当时都城的所在地关中地区的语音、语汇、语法为标准的。而雅言、通语、官话是当时的共同语。关中方言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几个朝代的准普通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都是用关中方言撰写的。因此,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中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也不例外,对《警世通言》里所能够见到的关中方言词语予以解析,以说明关中方言对古代汉语词语的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客家民俗语言研究,属于民俗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是方言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一般的词语解释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方言词语的民俗内涵。只有深入解读民俗意义,才能充分了解方言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语音和语法也反映了客家民俗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