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阎连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自人们感叹他创作题材的大胆而惊奇;另一方面来自人们对他在小说中所描写的"现实"的争议,认为他笔下的"现实",不仅有违我们眼睛所见到的"现实",也有违传统文学中所看到的"现实",是对"习惯文学"的变节。《炸裂志》自出版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阎连科践行"神实主义"的范本。以《炸裂志》为范本,从"神实主义"的内涵、"神实主义"在《炸裂志》中的呈现、"神实主义"对阎连科创作的积极意义以及"神实主义"仍存在着可继续践行的空间等四个方面加以探究[1]。  相似文献   

2.
阎连科的《炸裂志》讲述了耙耧山脉中的炸裂村从村、镇、县、市到直辖市的爆炸式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戛然而止的故事。《炸裂志》主要的着力点不在于书写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发展"正史",张扬中国发展的正能量,而在于彰显发展背后的"性"力量和仇恨力量,凸显了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发展"秘史"和仇恨"心史"。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是我国当代极富个性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都充满了极端化的形象、性格、情节事件或情感。在这种极端化的叙述下,阎连科在处理各类虚虚实实"关系"的过程中赋予了自己的小说作品一种既激烈又压抑、既写实又夸张、既美又难以称之为美的强大张力。《炸裂志》作为阎连科的新作,除了保持和发扬原有的写作特色之外,又加入了他对当下现实和历史新的思考。本文旨在透过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美学视域,抓住《炸裂志》中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网",解读和挖掘其中美学特色和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4.
阎连科的《炸裂志》采取"神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孔、朱二姓的复仇故事为主线,展现炸裂在从村变镇、县、市到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中,人性的变异、伦常的瓦解、道德的沦丧。其本意是批判城市化的弊端,却简单化地否定了城市化道路;小说从某些概念出发,导致其神实主义脱离现实基础,某些情节缺乏可信度;小说人物性格缺乏发展、人物形象扁平化;小说缺乏精心推敲,内容上有自我重复,语言上缺乏节制。尽管《炸裂志》是一部城市化批判的仓促之作,但不能因此否定阎连科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的《炸裂志》以地方志的形式呈现了当代中国乡村不断演进的历史,它以无比的表现力将发生在当代中国乡村纷繁复杂、冗乱无序的发展进程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其间不乏有关于乡土的点滴记忆,对那些立足于乡土之上家族间爱恨情仇的勾画,以及维系在乡土与家族、与血脉之间权力话语的实践。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乡土进化论的寓言,从这部寓言里可以读懂关于当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某些情态。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三个部分论述阎连科的文学创作.第一部分对中国当代文坛走向与阎连科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则通过熊修雨教授提出的“他者化”概念对阎连科写作的局限进行作品与理论的分析说明;第三部分则通过阎连科最新作品《风雅颂》与《炸裂志》的比较,分析阎连科未来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7.
阎连科的《炸裂志》呈现了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时间炸裂由村发展成为超级大都市的飞速发展、飞速瓦解的历程,以及在金钱、权利、欲望的捆绑下男人与女人如何一步步走向人性扭曲、精神瓦解、道德沦丧的过程,单从其中的女性群像来看,作品中对于女性身体的言说透露出女性精神文化的尴尬状态和生存的艰难处境,她们的身体在政治上成为男权争夺权力利用的工具,在经济上沦为男性施暴泄欲的消费品,在文化上又受纲常伦理的禁锢和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始终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在这部"民族精神史和心灵史"里我们应该看到女性自始至终难以解决的生存悲剧与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余华的《第七天》和阎连科的《炸裂志》这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中国当下小说的写作出现令人欣喜的变化,那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极其严肃的思考,用一种悲悯的情怀、真诚的良知与“赎罪”的勇气来抗争无家可归感.  相似文献   

9.
《炸裂志》是一座城市的爆发和毁灭史,也是一个女人的崛起和衰落史。炸裂村的女主角朱颖,一直背负复仇使命。看似"宏伟"的目标,将她的命运带入无限的痛苦和孤独之中。本文从这一形象延展到其他女性形象书写,剖析女性的历史宿命和精神困境,找寻女性的终极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年月日》是阎连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代表作.在作品中阎连科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勇于同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同苦难命运抗衡的品质和精神的认同与推崇,进而延伸到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并以这种独特的主题意蕴在当代文坛上占据一个特殊位置.然而这种特质文学在产生极大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局限,悲剧意味有所消解.  相似文献   

11.
实验课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关键的。 我听过一节课是《物体的热胀冷缩》,当进行液体热胀的分组实验时,学生将刚烧开的热水倒入水槽中,准备将盛红水并插有玻璃导管的烧瓶放入进行实验,没料想热水刚入水槽,玻璃水槽便接连炸裂三个,水流满桌,顿时,课堂嘈杂起来,学生不知所措。如果教师亦手忙脚乱,则整堂课可想而知。幸而教师及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采用nAERO辅助气溶胶薄膜沉积技术制备TCO镀膜玻璃时,在TCO玻璃生产线上出现的玻璃连续炸裂的问题,通过分析和多次对加热炉温度曲线、气浮台高度、镀膜腔室尾气排放量、加热炉与镀膜腔室间隙等工艺及设备调整,对可能存在的原因逐一排查,最终确定炸裂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改进,使离线式TCO镀膜玻璃炸裂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寓言化叙事。这使他的作品超越了乡村层面,上升到寓言层面,表现了人类生存的整体状态,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阎连科成长经历的梳理,发现少年记忆给他的神喻,对他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神秘气息和寓言性的深刻影响。主要分析他作品中的生命这一寓言性主题。他通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去发现生存的艰辛和韧性。用寓言叙事的策略,以生命的特殊形式.追寻生命本身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2,(34):82-84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他便执著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他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直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其小说寓言化创作倾向十分明显,显示了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本文试从寓言化创作的角度分析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希望能通过分析其乡土小说中寓言化创作的表现,为人们更好的走进阎连科的乡土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5.
作家声音     
阎连科认为散文更能表达真情作家阎连科的一套新书:《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机巧与灵魂——阎连科读书笔记》、《拆解与叠拼——阎连科文学演讲》近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说和寓言结有不解之缘,而鬼魅异物故事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所以以鬼魅异物世界反映人间现实的寓言小说自然会应运而生。宋代小说家洪迈在《夷坚乙志》中已指出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谷神子的《博异志》,薛渔思的《河东记》、张读的《宣室志》,五代徐铉的《稽神录》等所写的鬼怪故事“皆不能无寓言于其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小说中寓讥讽  相似文献   

17.
锅锅盖盖 《音乐世界》2014,(12):102-103
作为BIGBANG的老小,除了自己的SOLO专辑,胜利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韩国正剧作品。剧中展现可可爱炸裂演技的他,看来作为演员也是前途无限!  相似文献   

18.
作家阎连科的一套新书:《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机巧与灵魂——阎连科读书笔记》、《拆解与叠拼——阎连科文学演讲》近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套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未收录在作者去年出版的《阎连科文集》中,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是一丛小书,却也是我半生文学和半世人生的大说大情。”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主要包括《年月日》《耙耧天歌》《春宫图》《受活》《丁庄梦》《日光流年》《坚硬如水》等中、长篇作品,它们代表了阎连科目前为止乡土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日光流年》是阎连科"耙耧系列"小说中比较有分量的一部长篇作品,曾入围第六届矛盾文学奖。笔者拟通过研究文本中反复、大量出现的ABB式叠音词,探析阎连科小说创作转型之后的语言观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二女一男"的婚姻爱情原型模式。这种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两性观。阎连科在其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和《受活》中,连续探讨这种模式,形成了自己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两性观。文章运用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两种方法分析阎连科对这种模式的继承与革新,从而考察阎连科的两性观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