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与生     
读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故事,也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陆游的《示儿》诗。严监生的故事是说,严监生一生吝啬,晚上只准家人点一根灯草的油灯以节省灯油,严监生临死时,家人为方便准备后事,点了一盏有两根灯草的油灯,而严监生竖着两根手指死活不肯断气。众人皆莫解,有人疑其因有两位亲人放心不下不肯断气,有人疑其因有两笔财产未交待不肯断气,惟其宠爱的妾最了解严监生的心理,遂告曰,我知道你看到点着两根灯草的油灯,因心疼浪费灯油而不忍撒手人间,现在我拔掉一根灯草好了。严监生的爱妾…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皆不知其意,有奖竞猜似的久猜不中,最后赵氏一语中的———为的是灯盏里的两根灯草,恐费了油。这一细节历来被批评家及语文教师引以为表现“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的经典证据,并且成为一个笑料广泛流传。笔者仔  相似文献   

3.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1.为严贡生与王小二猪案、与黄梦统借约案,严监生花费:(严监生)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二王):“(你严监生)把猪还与王家,再折些须银子给他养那打坏了的腿。”“你(严监生)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  相似文献   

4.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文中的“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那伸着的两根手指,就是他的标志.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为“严监生”这一文学形象增添了无穷魅力.有幸又一次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的课堂,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进了古白话文,品味着“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感受着讽刺小说的辛辣.走出课堂,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的语文味令我感叹不已:这才是语文课,这才是语文教学,这才是语文教育. 一、这是依据文本特点渗透阅读方法的课堂 张龙老师的课是大气的,他总是能从宏观着眼,自微处着手,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独有之处,却又渗透着阅读文本的共通方法.  相似文献   

5.
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严监生的吝啬。一个将死之人,竟为点了两根灯芯而迟迟不肯闭目。待熄了一根,才合眼而去,实在是吝啬呀!但是他真的吝啬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吗?我有些疑问。在严贡生因被告而遁去省城后,是严监生花钱息事的。照理说,官司是他哥哥犯下的,与他无关。他大可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更不必自己破财为他哥哥消灾。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证明他并非锱铢必较,而是一个顾念兄弟情份的人。在为王氏办丧事期间,严监生对必要的花销,也并没有吝啬过。王氏的丧礼,办得也并不寒酸。对于必要的礼数,他也都尽到了。平时,他也…  相似文献   

6.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课前的预设是必要的,但课堂又是开放的,是千变万化的,新课程提倡平等对话,让课堂又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可预测的状况会时有发生,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些课堂中的节外之枝。记得我在教《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断时,就出现了不曾预设的精彩。《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断讲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直  相似文献   

8.
叶静萱 《作文大王》2022,(10):16-17
<正>《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也有一个“严监生”。他个子矮矮的,身材像根豆芽,戴着一副蓝边框眼镜,一有空闲就坐在座位上看厚厚的小说。他的书包里“清汤寡水”,只有三本书——语文、数学和英语,还有一只铅笔盒,餐巾纸都没一张,更别提零食了。铅笔盒也“营养不良”:里面只有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除了周六、周日,他几乎每天都要找我们借东借西。  相似文献   

9.
邹静 《初中生》2009,(3):32-33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读过的一些作品,其中很多情节都可能淡忘了,可是,那些与人物思想性格血肉相连的细节却总是历历在目。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这个精妙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的悭吝,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因临终久久伸着两根指头这一经典动作被世人以吝啬鬼的形象牢牢记住,然而仔细阅读原著细节并分析严监生的性格及其指着点两茎灯草的油灯的原因,发现严监生并不是吝啬鬼,而是颇有人情味的人,并进一步从全书大意及吴敬梓自身经历中分析其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  相似文献   

11.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在该课的展示课上,一位教师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中所分析的"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在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读过的一些作品,其中很多情节都可能淡忘了,可是,那些与人物思想性格血肉相连的细节却总是历历在目.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这个精妙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的悭吝,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3.
易错现象对小说的主题把握不准。纠错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叙,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将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与严监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有相似的行为表象,精神实质却迥然不同: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惟利是图的本性,而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因而得出严监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吝啬鬼的结论。然后,本文对严监生吝啬表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文本的客观内容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愿望角度证明论文论点。  相似文献   

15.
大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会对严监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他临终前因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也正因此,他荣幸坐上了中华吝啬鬼排行榜中的第一把交椅,且一坐就是数百年。对此,我一直心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插图选粹《儒林外史》画出了封建知识分子的形形色色,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严监生积下了十多万银子的家财。临死那天从被单中伸出手来,竖起两个指头,众人不解其意。妻子走到油灯前,把燃着的两根灯草挑断一根。严监生登时放下手来,断了气。小说借这一情节刻画了一个吝啬鬼渺小的灵魂,画家惟妙惟肖的描绘提升了文字的感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一定会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他看见屋里的灯盏上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直到他的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他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题引入 1.教师板书"严监生",问:严监生是谁? 学生交流资料.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监"读jiàn,"监生"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花钱买来的.  相似文献   

19.
季娅 《文学教育(上)》2009,(15):158-158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其主要依据是吴敬梓对严监生“寿终正寝”的那段细节描写: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既不挂念亲人.也不留恋生命,却为多点出的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乍看这段文字,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可是,如果你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已成定论的评判和文本的实际内容有很大的出入,严监生很难说是一个贪婪的吝啬鬼,他在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也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20.
最近观摩了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先后有三位教师展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他们在教学中都把重点指向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引导学生理解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三位教师只在介绍《儒林外史》时,提到这是一部讽刺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