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型理论重视译者在确认源语文本信息原型后,如何在目的语中重新建立符合本语言特征的原型范畴,进而找到最佳样例。本文在原型理论视角下,对比英国汉学家大卫·波拉德(David E Pollard)和我国翻译家朱纯深二人的《荷塘月色》译本,从语言策略和文化策略两个角度,探究两个译本的得失,并对翻译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杨静雅  周晓曼 《海外英语》2013,(23):178-179
目的论由德国的费密尔(HJ.Vermeer)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目的法则",因为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为了实现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功能,译者在译文中所采用的翻译手段和方法会有不同。根据目的论,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这一著作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从而成功的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该文以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视点,从语域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出发,对美国作家伯内特的名作《小公主》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译文与原文应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卞之琳与朱生豪两位译者的翻译目的进行总结,大致包括四个主要目的:"为传承翻译思想而译"、"为预期读者而译"、"为赞助商而译"以及"为时代所需而译"。再者,以朱生豪与卞之琳的《哈姆雷特》片段为语料,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目的论出发,在各自的翻译目的指导下,两个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本文从词汇、音律、双关语三个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对原著和译文之间的转译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使用诸多前景化语言来增添趣味性、丰富角色形象和吸引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翻译应达到等值效果。本文基于数量前景化和质量前景化,从词汇重复、句式排比、风格偏离和语义偏离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康馨译本和任溶溶译本如何处理前景化语言,实现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即目的决定方法。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言处理手法和翻译策略,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叶芝的《当你老了》两个汉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说明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旖锶 《海外英语》2013,(23):192-193
《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已有一百多年的翻译史。在众多英译本中,学者王际真的两个译本在西方颇受欢迎。该文作者试图借助操纵理论,从赞助系统,诗学美学观念,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对其译本进行浅析,其中包括了译者在章回选择上的取舍,对诗词歌赋以及对人物名称的翻译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篇论文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来对比同一小说的两个翻译版本。总的来说这两部译本各有优缺点.由于受到其背景知识,教育,母语水平,个性,个人经历,英语能力等等的影响,每个译者对于原小说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比这两部译文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英语和汉语在发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具体来说,对比是通过单词、短语、句子和篇章层面而展开的.作者试图运用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一个翻译会比另一个翻译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其框架,对《背影》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选取的译本为张培基和杨宪益的两个译本,将从词汇、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实现功能对等的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所提出的诸多概念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对话理论了。从对话理论的角度分析翻译活动,翻译不再是独奏表演,更像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交响曲。其间文本的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便可以看作为一种对话关系,而译文便是三者对话结果的有机呈现。文章旨在尝试以张谷若和孙法理先生的《苔丝》译本为研究案例,对比分析翻译“对话”产生的交流结果,深刻理解译作体现出的对话性,欣赏交响乐演奏出的“复调”之美。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已被译成各种文字。勒菲弗尔认为译本主要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因素的操控。本文以《论语》辜鸿铭和韦利两个英译本为例,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两个英译本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廖珊珊 《海外英语》2013,(21):168-169
该课题主要研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情况,通过对张爱玲和余光中两位译者的译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译本存在的差异,并且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同时运用改写理论进行解释,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解释造成两个译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析得出哪一译本更能体现出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其所赋予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郑振隆 《文教资料》2009,(19):45-46
建立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本文作者从翻译语料库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介绍了以自建的<红楼梦>部分译文平行语料库为基础的翻译批评研究,通过Antconc,Wordsmith等语料库软件分析得到中文文本和英文文本这两者的词频、字数、词汇类别等信息,进行了双语间的比较,找出了两种语言文本的差别以及其中的翻译现象.作者认为可以对不同版本译文之间和原文译文之间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功能阐释,获得各种客观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孙致礼和孙易翻译了大量优秀作品,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比较他们对《爱玛》的不同翻译,剖析他们在语言、内容和翻译风格等方面所显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于探寻文学翻译如何忠实原文、如何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蕴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明霞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26-129
孙致礼和孙易翻译了大量优秀作品,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比较他们对《爱玛》的不同翻译,剖析他们在语言、内容和翻译风格等方面所显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于探寻文学翻译如何忠实原文、如何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蕴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闵慧 《海外英语》2012,(19):153-155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该文选取了朱生豪与梁实秋的两个译本,检验关联翻译理论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对这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凡是符合关联翻译理论,能够使译入语读者付出最少认知努力,并获得与源语读者最相似语境效果的翻译是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8.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该文选取了朱生蒙与梁实秋的两个译本,检验关联翻译理论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对这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凡是符合关联翻译理论,能够使译入语读者付出最少认知努力,并获得与源语读者最相似语境效果的翻译是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9.
沙丽 《中学生英语》2013,(25):62-64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郁达夫的经典散文《故都的秋》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评析比较。通过选取王椒升和张培基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发现功能翻译视角同样适用于散文翻译的质量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功能翻译理论对散文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纵理论,分析了理雅各《孝经》译本的特点,即细腻精确的文本理解、措辞准确的语言表达、详尽细致的文本注释,并探讨了意识形态操纵理论如何影响理雅各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