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身家"与"身价"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但在实际使用中有许多用错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解释如下:身家①本人和家庭:~性命。②旧时指家庭出身:~清白。  相似文献   

2.
胡礼湘先生在《语文月刊》2011年第11期发表《"身家"与"身价"》一文。认为见载于《杂文选刊》2011年9月上旬版《大学与大款》一文中以下四句话"1.再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好多位身家百亿的首富还没有上过大学,比如首富黄光裕才初中毕业。2.大  相似文献   

3.
误用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汉语母语学习者经常在“なる”的运用上出现错误,本文以高职院校低、中年级学生在翻译和造句练习中使用“なる”出现的误用例为分析材料,发现其误用主要表现为接续上的误用、“なる”的回避使用、“なる”和“する”的混淆使用等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考察其误用原因,并提出避免此类误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词义演变的过程中,除了词义的引申,词的误解误用同样会产生新义。词的误解误用现象在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时期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终风""谷风"和"耿耿"等几个词都存在误解误用的情况,并且这些词的误解误用义与古书的错误训释有关。具有误解误用义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成语等熟语。但目前对词语误解误用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5.
"不胜感激"常被误用作"不甚感激"。本文从文献材料出发,厘清了导致误用的原因有二,一为词义的引申导致了声调的变化,二是方言前后鼻音相混,为从根本上纠正误用现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至”“以致”辨安徽省巢湖师专史国东“以至”和“以致”作为字形相近,经常使用的一组同音词,都是能单用在复句中以表示结果的连词,都可出现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但用法不同。然而,在一些报刊、杂志中二者不分,混用的现象屡有所见,语言实践中的这种误用亟须规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A0):89-90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点,语篇的连贯性正是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其中,恰当使用连接词是提高语篇连贯性的最好方式。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连接词的误用现象时常出现。本文以连接词"so"为例,首先列举分析了连接词"so"的五种正确意义;其次分析得出学生对连接词误用的原因有逻辑错误、将"so"用作总结性词语及母语负迁移三类;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向学生提出了正确使用连接词的三点建议,即勤积累、勤运用和多查字典。  相似文献   

8.
成语作为我国古典文化中的奇葩之一,在当今现实生活的日常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对成语的运用,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在运用成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误用"现象和"错用"现象。本文中,笔者对"一言九鼎"和"一诺千金"这一组误用率极高的成语进行了系统辨析。笔者通过此文让大家对"一言九鼎"和"一诺千金"有一个相对明晰的认识,以减少对其的"误用现象"和"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9.
“老师”与“教师”的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与"教师"虽一字之别,但自诞生之时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就大有不同。目前社会对二者的用法并没有进行严格区分,以致出现混淆二者用法的现象,尤其要引人注意的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老师"称呼语,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上,可见,"老师"的意义已不局限在其本义上,显然超出了教育界,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对于区别"老师"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1.
"付""附"和"副"读音相同,虽然意义上区别较为明显,但是以此代彼的误用现象在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得仍较为严重。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帮助学生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不论日常生活、影视节目,还是报刊书籍、权威辞书,“合适”和“适合”二者的混用、误用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自身语言素养不高;二是受“同素逆序词”的影响;三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其现象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同素逆序词理论研究,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使用规范,才能避免此类混用、误用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13.
不论日常生活、影视节目,还是报刊书籍、权威辞书,"合适"和"适合"二者的混用、误用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自身语言素养不高;二是受"同素逆序词"的影响;三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其现象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同素逆序词理论研究,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使用规范,才能避免此类混用、误用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14.
副词"绝"与"决",在表示否定时,都可以放在否定词"不"前面,作状语。在使用过程中则出现大量混用现象,但通过分析发现,二者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对于二者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蔚三 《考试周刊》2015,(38):89-90
"りたりりする"句型是日语中一个常见的知识点,但在学习者的学习、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用。作者列举了常见的误用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指导方法。此外,作为一种补充,对使用"たりする"句型是日语中一个常见的知识点,但在学习者的学习、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用。作者列举了常见的误用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指导方法。此外,作为一种补充,对使用"りたりりする"句型中出现的不符合语法规定但难以判断为"错误"的"不规范"使用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涉及。  相似文献   

16.
“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玲 《中国语文》2012,(5):437-446,480
"说"和"是"分别是言说动词和判断动词,二者添加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例不断增加,有时可以任意替换而不影响语义表达,甚至还出现了同时附缀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法,这使得二者原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中和。学界一直将"说"和"是"与连词等的组合作为独立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说"和"是"与关联成分的组合在很多情况下既是对立又是中和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这种附缀现象的本质特点。本文考察"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的参差局面,探讨二者对所附缀关联词语功能的影响,分析二者对立与中和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语言,误用现象都会经常发生在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之中。误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往往发生在学习者不经意当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本质进行分析误用产生的原因,才会尽可能的去避免误用现象的产生。本文选取了森田良行所著《誤用文の分析と研究》中所出现的误用句,对其误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确定此句的误用类型,第二部分对于此句误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一个部分给出修改方案、得出最后结论。通过对此误用类型的分析,希望广大日语学习者能够引以为戒,避免产生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3,(44):81-82
很多日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已经接触到"でしょう"的用法。然而,近年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关于"でしょう"的误用现象,还有一些日语初学者造出来的句子虽然在语法结构上没有问题,但听起来却很不自然。本文通过对误用实例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でしょう"表示"推测"时的用法,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均有存在,是原有约定被打破,误解误用的约定重新建立的过程。"习非成是"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究其产生的动因,从语言符号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本身的音、形、义易混淆性,原有符号关系的生僻性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看,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和集体修辞创新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外在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汉语介词"给"虽然可以用韩国语助词"■■"表达,但是二者的句法功能不同,在中韩翻译过程中,助词"■■"除了具有"给"的义项外,还有"向、跟、对"的意义。所以,对于中韩对比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难点。本文对两大词类在句子中的位置、"给"和"■■"的用法及误用做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希望给研究相关领域的同仁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