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爱的约翰: 就像我们身体上有食欲一样,我们也有精神上的食欲。但许多人却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总在使他们的心灵忍饥挨饿,只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充实它一下,却总忘不了满足他们脖颈以下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约翰:就像我们身体上有食欲一样,我们也有精神上的食欲。但许多人却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总在使他们的心灵忍饥挨饿,只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充实它一下,却总忘不了满足他们脖颈以下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约翰: 就像我们身体上有食欲一样,我们也有精神上的食欲.但许多人却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总在使他们的心灵忍饥挨饿,只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充实它一下,却总忘不了满足他们脖颈以下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柳兵 《课外阅读》2011,(12):345-345
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时代要求人们终生学习,但绝大多数人们却不喜欢学习。原因是在童年时受到了学习的伤害。也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老师,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受到了学习的伤害。现在是大人了,有了孩子,却还在在用同样的传统教育方法伤害孩子。仔细想来确有几分道理。也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通过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5.
曹树华 《班主任》2010,(10):15-17
“曹老师,您带班总是那么顺手,一定有什么秘诀,教我们几招吧!”几年前,总有一些青年教师向我提出这样的请求。我自认为自己带班没有什么秘诀,所以只能告诉他们一些零碎、点滴的做法。他们听后很不满足,觉得我有所保留,因为我所说的很多方法他们也用过,但效果却不如我。  相似文献   

6.
这一路懵懂走来,我们身边总有两双温柔的手,扶住或者准备扶住我们,我们在成长,他们在衰老,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给了我们,却还总是担心做得不够好。叛逆时期,曾想一个人在这世上生活,懂事以后,才知道:他们,是我一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我们发现,下面的情景总不经意地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在一些最寻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被遗忘、被失落的群体,他们也在呼唤:我们也是主角!  相似文献   

8.
张婷 《大学生》2013,(7):14-14
不久前,王小谟、郑哲敏获得了最新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离我们还有些遥远,他们的很多研究成果即使是科普作家写出来,我们也似懂非懂,获奖科学家似乎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想学却无从下手:学习业务,摸不着门;学习人生,似乎总有些文化隔阂。而读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事迹后感触就多了,他们的成果许多就是我们日常所用所见,汉字激光照排、杂交水稻、杂交小麦、载人航天……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学起他们来我们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有医生发现部分人群有特殊的进食状态,他们早上不想吃饭,或者根本就不吃饭,到了晚上却胃口大开,食欲特别好,吃得也很多,并有失眠等症状,后来医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尊重的细节     
佟岩 《天津教育》2009,(11):38-39
学生年龄虽小,却同样有被尊重的需要。我们总在说要尊重学生,Ⅱ可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可我们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忽视了尊重的细节,从而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不久前,我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周末,要好的同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儿子对我有意见了!(她的儿子在我班上读书)原因是我在上数学课时,分别提问了同事的儿子和另一个学生,他们都答对了问题,可我对他们两人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闪亮的母爱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是爸爸: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是妈妈;有两个人最伟大。那就是爸爸,妈妈。他们脸上的皱纹深了。却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们:他们的手变粗糙了。却把温暖的呵护给了我们;他们的腰弯了,却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韩琳 《中小学校长》2012,(11):62-63
假如我们每天只面对学生,只当"孩子王",只与孩子打交道,那关系多单纯。可现实教育中,我们却面临无数学生家长,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文化素养不同,思想品格各异,与他们打交道,颇具挑战性。当然,一般说来,大多数家长都通情达理,易于沟通。可就如总有让教师头疼的学生一样,每班级也总有难缠的家长。面对他们,教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觉得受到无形威压,这些家长到底怎么了?我认为,缘于以下因素:对孩子缺少关怀,或对孩子过度溺爱。据调查,相当多家长对孩子缺少关爱。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家长,生活条件大多数不太理想,不少家庭夫妻双方都  相似文献   

14.
在孩子的眼里、心里,总有我们看不到、想不到却趣味无穷的世界,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创设出想象的空间,才能让他们乐于想、乐于写。在奇思妙想的"梦境"中,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与日俱增,一起快乐地想、写,写作也就不再可怕了。  相似文献   

15.
文心 《当代职校生》2011,(12):18-21
在职场中,有一种人被称为老实人,因为“老实”,他们在工作中有的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却不太如意。老实人总吃亏,似乎成了一个职场共识,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在说:职场需要老实人。老实人在职场到底吃香不?做一个职场老实人到底好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16.
王凤 《甘肃教育》2003,(6):12-13
幼儿是渴望学习的。他们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世界有太多的困惑,他们幻想着老师满足他们的一切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把幼儿想像、幻想和创作的翅膀束缚了起来:孩子们由一个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了记忆的机器。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发展了吗?他们快乐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平健 《教书育人》2006,(11):20-21
在教师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在35岁左右,我们暂且称之为“35岁教师”(不包括学校领导)。虽然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对其今后的发展却有截然不同的心态。笔者认为,“35岁教师”的发展心态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他,错了吗?     
焦伟  胡志 《大学生》2016,(5):21-23
提起贫困生,我们觉得他们天生就应该自带励志标签,虽然他们的奋斗比常人多些辛苦、曲折,但是未来总是光明的总觉得他们的幸福远方一定有,但却忽视了在这奋斗的路上,他们也像常人一样渴望幸福、渴望发展。一旦贫困生的帽子带到他们的头上,一切都不一样了。拥有一部常人拥有的手机有了不一样的意味,发展爱好成了别人眼里不能容纳的奢望,甚至无法拥有一段最纯真的校园爱情。  相似文献   

19.
李富 《新疆教育》2012,(5):22-23
试卷讲评课无疑是常规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课型。许多教师想上却又怕上这种课,总觉得这种课不容易上出激情且吃力不讨好。现实中我们也看到许多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教师从头讲到尾,课堂气氛沉闷,讲评课的功能单一,学生有的依旧茫然,有的已不耐烦。如何:让讲评课生机盎然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李甲甲脖颈上戴着一个项坠。项坠很普通,做工粗糙,也很旧,但李甲甲却如获至宝,精心呵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