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还是不打     
儿子还在妻肚中孕育的时候,我就郑重宣告:坚决不打孩子! 之所以有此宣言,有我自己亲身体会的总结,也有耳闻目睹屡屡感慨的结果.父亲是个严厉的父亲,小时候的我,没见过他的笑脸.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儿子,我为什么打你>中,这样写到:"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所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都一次次地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相似文献   

3.
正Q我女儿7个月了,她6个月去社区医院接种疫苗的时候,医生推荐了一种计划外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说实话,我对疫苗总是有点不喜欢,毕竟都是病毒或者药,可又想万一有用,孩子不是可以少受点罪吗?心里很是纠结,到底应不应该给孩子打这些计划外的疫苗?  相似文献   

4.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5.
看,还是不看     
当偷窥演绎成一种集体意识行为时,一切似乎有了合理的理由。有人认为,“真人秀”在电视中的热播现象显示,喜欢偷窥他人隐私是人性中难以克服的弱点。如果没有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你根本无法想像每个人心灵深处所隐藏的窥秘欲望会发展为一种万众共同参与的娱乐消费形式,隐私权下深藏的窥视欲终于可以大方地拿出来。  相似文献   

6.
7.
教,还是不教     
在初语教学中,我发现《大纲》和教材的某些要求不相一致,也很不具体,很不明确,伸缩性较大。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一、不统一或脱节。例如:《大纲》要求初中一年级掌握词组最基本的四种:联合词组、偏正词组、主谓词组和动宾词组。而在初二册《词和词组(二)》中却有“比如‘从北京’是由介词‘从’和名词‘北京’组成词组”,这是指的什么词组是很明白的。在初  相似文献   

8.
恋,还是不恋     
这个寒假,我们会迎来新年。新的一年,我们有很多思考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学业、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亲情、我们的友情、还有我们的爱情。青涩的花季雨季,清涩的点滴情感,都可以在这个简短的假期中慢慢沉淀。沉淀,是为了再次出发!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堂诗歌鉴赏课。课的内容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当讲到用各种比喻来描写音乐时,老师启发学生说:"你们平时都喜欢听音乐,那么能否学学白居易,说说你听所喜欢的音乐时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0.
我想各位在考场上不用紧张,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都在为考试作准备。阅读报刊,哪怕一张药品说明书,都是在学语文;合理支配零花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32):55
正8月23日,浙江杭州一位小伙子因没给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让座,结果被妇女的丈夫连扇了5个耳光,当场鼻血横流;8月26日,山东济南的一位妇女因没人给她3岁的女儿让座,竟抽了一名男乘客一个耳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据媒体事后调查,杭州小伙子本身就有残疾,被打后回家痛哭流涕;济南被打者说自己当时酒喝多了意  相似文献   

12.
扩招,还是不扩招?这成了一个问题。近几年,每逢高考来临,学校、家长和同学们都十分关注当年高校的扩招情况。连续多年的结果都让各方高兴,特别是部分家长,在眼看无望的情况下,因招生人数一增再增,孩子们也找到了学校就读,一圆大学之梦。据统计“,十五”期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1.4%提高到22%,本专科在校生从29.9万人增加到87.48万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扩招,实实在在地让一部分高中学子能够继续提升素质,提升学历;扩招,也让社会就业的压力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扩招,还让与高等教育有关的部分产业兴旺起来。今年,根据高校的自身发展情况,有…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包装类饮用水,渐渐远离了便宜的自来水。究其原因,原来是人们觉得自来水看起来似乎很"脏",上面总有一层漂浮物,而且水质太硬了。按照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尤其是钙和镁的含量多少来划分,水可以分成软水和硬水。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水质都有一些差别,比如北京市的自来水水质就偏硬,水中的钙、镁就会以碳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时间一长就成了水垢(ɡòu)。很多人都对能形成水垢的自来水没有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考还是不考?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昔日,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身上一直披着某种“荣誉”的光环。当研究生文凭还是稀缺资源的时候,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纷纷趋之若鹜,以引进研究生人才为豪,甚至能作为一个单位人才层次的某种标榜。在就业市场上,他们被称为“皇帝的女儿”,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跟本科生一比,他们多读了三年书,从学校出来,身价就是不一样。可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扩招,硕士毕业生,这群曾经的优势求职者,也开始“愁嫁”了。他们似乎不再那么成为“焦点”了。硕士文凭似乎越来越成为…  相似文献   

15.
一位哲人曾说,为了寻找真理,我使劲敲门,但那门不开,我想我是敲错了,于是我放弃,去敲另一扇门。刚敲两下,门开了,出来的却是谬误。真后悔没有坚持去敲前一扇门,有时候真理就因为缺少了那么  相似文献   

16.
崔小春 《江苏教育》2012,(26):40-41
父亲说分田到户之前是大集体耕种,那时候没有农药、化肥、薄膜等农用物资,更没有什么农业科技,种田基本上是"望天收",收成的高低全靠老天爷的赏赐,风调雨顺,就是好年景,遇上灾年,好多人家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而现在,大棚农业、滴灌技术、有机耕种,大面积推广,反季节蔬菜、立体化种植,歇人不歇田,亩产值一年一个样。"精耕细作"让农民富裕起来了。同样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18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关中平原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那时候农村很穷,我家又是最穷的几户人家之一。生活上的压力和性格上的不和使父母的关系极差,吵架的事时常发生。为了多挣些钱,也为了逃避家庭矛盾,父亲长年奔波在外,很少回家,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她既要像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又要拉扯我和小我6岁的弟弟,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因此活得非常辛苦。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长大。我慢慢羡慕起那些家庭富裕的孩子,特别是看着他们手捧水果大口咀嚼那一副美滋滋的样子,嘴馋得实在无法忍受。终于,在10岁那年一个大…  相似文献   

18.
不打不相交     
刚上中学不久,我便结识了一位与我同名不同姓的好朋友——邢思雨。俗话说:“不打不相交”,我们俩的友谊便是从一次打架开始的。开学第一天,我来得特别早。刚进教室门,便看见一个穿着朱红色春秋衫的女孩,正踮着脚在讲台前擦黑板。见有人进来,她转过了头。女孩长得可真秀气,肤色白皙,身材苗条,扎着两条羊角辫,细长的眉毛下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你好!”我首先打破了沉默,本以为她一定也会问候我一句,可没想到,她见我在那里愣着,劈头盖脸地冲我喊道:“还愣着干什么?动手啊!没看见屋子这么乱吗?一会儿新同学都来了,就更乱了,快拿一块抹…  相似文献   

19.
不打不成长     
“省级优秀校长”这样一个美丽的光环,不能不令人羡慕,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光环下面,罩着的却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父亲,本着“不打不成才”的战略指导思想,以他特有的家庭教育方式,问心无愧地殴打着他唯一的亲生儿子。他是~名校长,而且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校长,他会这样做吗?事实是不是如此?文章列数了不少事例,“铁证如山”。那么儿子成才了吗?  相似文献   

20.
印象最深的那次打毛大约是她两岁半的时候,那天我们在包饺子,奶奶照例给毛拿了几张皮,挖了点馅在小碗里给她玩。包好了饺子,奶奶来收拾碗筷,毛护着自己的东东不让收,我就对她说:“饺子包好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