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频道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竞争在多频道竞争时代更多地表现为同质竞争,即相同或相近定位的类型化频道之问的竞争。目前电视媒体市场的现状,传受众感到“有节目,无频道”即品牌节目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黄培 《声屏世界》2011,(7):58-58
微博已经为许多媒体关注并使用,但是,目前电视媒体对微博的使用,绝大部分还停留在其即时互动的特点上。笔者认为,对于一直都希望进行多渠道推广、不断扩大影响的电视频道而言,微博的作用更应体现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上。  相似文献   

3.
杨会飞 《新闻通讯》2010,(11):44-45
新闻栏目是地方电视台追求媒体影响力的立台之本。纵观当下我国电视频道的主打新闻栏目,其皆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时效性强,在注重权威性、真实性前提下,摆脱说教讲究贴近性。但是,由于我国的频道资源很多,不少城市常常有数家地面电视频道在同一时间制作播出类似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4.
赵继光  曹军 《新闻天地》2002,(11):40-41
中国电视业的竞争开始走向国际化。面对内部同业之间的竞争和境外强势媒体的介入,地方电视媒体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及时调整办台思路,准确把握频道定位,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以"地方化、专业化、异质化"来了强化地方电视媒体的特色和竞争力。办台思路:地方化相对于抢滩我国电视传播领域的国际传媒业巨头而言,  相似文献   

5.
张娟 《视听界》2006,(2):60-61
在当今电视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地方台的专业频道和专业性栏目如何尽快将自己融入竞争的大环境,着力提升频道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呢?一、源自改革整合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盐城广播电视台在第二轮改革整合中,将原来有线、无线两台合并后的电视频道划分成三个频道并正式运行。2005年局台又提出“稳定一套,提升二套,试验三套”的口号。我们法制·生活属于二套,台里划定的工资福利保障供给人员只有15人,由频道自主向社会招聘了30名年轻的新闻从业人员。两年来,我们先后创办了“法治前沿”、“天天好生活”、“房产·家居”…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产业实施频道专业化,全国教育台、科教频道普遍处于专而不强,增长乏术的状态下,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通过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核心经营理念,寻求并实施了以“三个突破”(从“自办节目”突破、从“T向扩张”突破、从“团队管理”突破)为主体的经营策略,逐步由弱势走向强势,走出了一条相对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艳 《新闻知识》2006,(3):48-49
随着我国电视体制改革以及电视技术的不断创新,电视频道专业化似乎成为了电视媒体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仅2003年,央视就推出了新闻频道、少儿频道等一系列专业频道,而密切关注央视动态的省级卫视、甚至城市电视台也在纷纷效仿,专业频道如  相似文献   

8.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理论开拓是在电视媒体实践的刺激下才逐渐开始的。从中央电视台进行多频道、专业化改革试验以来,全国的电视媒体在集团化的浪潮下逐步开始关注如何优化配置多频道时代电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电视事业从制度、生产与经营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我国的地方电视媒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很多领域明显滞后,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化的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地方电视媒体只有在竞争中进行媒体理念革新、内容革新、经营策略革新,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机遇与挑战下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王光照 《青年记者》2007,(3):113-114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6月,全国现有2094个电视频道(包括中央、省、地级市和县级电视频道),其中电视台320家,上星频道33个,年产节目60多万小时,受众近11亿人。拥有如此丰富的频道资源和这么庞大的收视群,按理说是彼此相得益彰才是,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电视节目设置同质化,一般都是新闻加电视剧,资源浪费严重。经过两年来的电视集团化和频道改革之后,各省级卫视迈开了专业化的步伐,进行频道资源重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娟 《传媒观察》2006,(3):44-45
一个栏目能影响和带动一个频道,一个频道能影响和带动一个电视媒体,这在电视学界和业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那么,在当今电视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地方台的专业频道和专业性栏目,如何尽快将自己融入竞争的大环境,着力提升频道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2.
杨会飞 《视听界》2011,(2):62-64
新闻栏目是地方电视台追求媒体影响力的立台之本。纵观当下国内电视频道的主打新闻栏目,具有一定的共性:时效性强,在注重权威性、真实性的前提下,讲究贴近性。但是,由于我国的频道资源很多,常常会有数家地面电视频道同时制作播出类似的新闻节目,新闻素材的同质化和播报方式的雷同化使得观众日益审美疲劳;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年轻观众逐渐习惯从网上获得新闻;  相似文献   

13.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理论开拓是在电视媒体实践的刺激下才逐渐开始的。从中央电视台进行多频道、专业化改革试验以来,全国的电视媒体在集团化的浪潮下逐步开始关注如何优化配置多频道时代电视频道资源的问题,而中央级媒体的示范效应以及政策层面的支持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了电视业界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唐芬 《青年记者》2007,(16):93-94
我国女性频道的出现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个时候,电视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电视台改变了过去以"栏目"为单位、考虑排兵布阵分配资源的思维,而代之以专业频道的理念。市  相似文献   

15.
周笑 《声屏世界》2006,(9):48-50
简单专业化远远不够从下放广告经营权到制播分离,再到频道专业化,中国电视的产业化实践,已进行了近十年。但客观地讲,至少在频道资源的产业化经营领域,至今仍然没有一条明确的本土化出路。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切实从中国电视频道资源的特殊性出发来探索产业化的现实可行性。产业化的实质,在于以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来实现成本的相对最低和收益的相对最大化。分工,首先意味着频道资源的战略分化,然后才能达成更合理的协作,最终目标是实现目标受众的最大化,也就是目标市场的最大化。频道内容定位的专业化,是实现目标市场最大化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江 《新闻窗》2009,(3):67-68
频道专业化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体坩“广”播走向“窄”播,从传者中心走向受者中心的必然趋势,是对大量同质化的综合频道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有力反拨,目的是实现各种传播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进而使媒介自身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电视市场上,由于电视剧、新闻、综艺节目、法制节目的“四大金刚”效应,再加上电视节目的克隆和仿制速度太快,专业频道的同质化现象仍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在历经长久稳定之后开始倾斜,省台上星和凤凰卫视开播从被局限的边缘和地方向“中央频道”频频发起挑战信号。浙江卫视的周末版与文化品位最早分裂出部分受众,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席卷全国主要地区,凤凰卫视虽然落地范围受限,但在可收视的地区赢得许多受众,北京卫视也受阻于落地,但虎虎生气的新闻节目和经久不衰的品牌栏目独霸北京市场,并开始扩展,上海电视在保护策略下牢牢占据上海市场。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香港、台湾电视大举直入,当地电视台备受挤压,中央电视台也丧失霸主地位,直落到第四位。卫星时代为电视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挑战,中央电视台虽借助政策保护伞享有独特权利,但受众的遥控器却并非“特权”所能遥控。WTO为中国带来新一轮国际竞争,电视频道能否在收视市场称雄,归根结底只能取决于自身竞争元素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传媒》2022,(22):69-71
提高地方主流媒体在区域内的传播力、话语权,是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宣传能力的重要任务。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新使互联网场域中网民对大众舆论传播的参与度更高,“话语权下沉”效应显现。本文分析了地方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媒体公信力、新闻产品、核心受众,归结了地方主流媒体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为建设新型地方主流媒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打造地方电视媒体强势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敢为天下先的福建电视人,早在1999年5月,就开办了我国内地第一家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专业频道。经过六年的打拼,福建电视新闻频道已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电视频道。本栏刊发的六篇文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总结了该频道的创办理念、成功经验;同时分析了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和瓶颈,探讨了进一步打造频道强势品牌的对策。我们认为,福建电视新闻频道的同仁们在取得显著成绩之后,敢于正视面临的困难,认真寻找存在的问题,善于思考今后的出路,以谋求更大更新发展的精神,对进一步加强频道品牌建设,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柯遂喜 《新闻前哨》2006,(11):34-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正式颁布实施。深化化体制改革,对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个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