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加快城镇化步伐和科技进步,从而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这是由落后的观念、粗放的的经营方式和宏观管理薄弱造成的。为遏制沙化继续蔓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宣传以增强公众环境意识;2.必须加大资金投入;3.加大科技投入;4.加强领导和地区协调。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恢复和重建攀西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攀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认为恢复和重建攀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应包括:(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2)防治水土流失;(3)保护天然林草植被;(4)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5)保护和重建工矿区生态环境;(6)建立山地灾害预警和防治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退耕还林、种草种树、治理水土流失等有效措施治理好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就会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曾经的乱砍滥伐乱排乱放导致的土地沙化江河污浊,并由此引发的生存环境恶化让人意识到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人们越来越明白保护环境的最大法宝就是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改造,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和谐的发展。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小到屡禁不止的减负,大到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都在警醒人们,教育生态必须治理。生态教育的实践就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所作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逆向演替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部退耕还林(草)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确立能够确保西部地区脱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环境改善目标、改善路径和可行的对策措施,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整治与重建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稳固与坚实。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省生态环境目前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实施机制的缺陷、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技术水平落后等因素造成的。为实现建设生态雀的战略目标。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完善环保投融资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过程对区域水环境系统、植被系统、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敏感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现阶段,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不够完善、土地整理投入不足、相关基础研究不能满足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则是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加强国民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增加投入、加强土地生态系统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分析研究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工农业污染、漂浮垃圾污染、船舶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提出了进行库区两岸功能划分、加大重污染企业防治和监管力度、引导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行垃圾分类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等相应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文章对其现状和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即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和利用先进科技,节约能源并减少污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以环境自我恢复为主之路.  相似文献   

12.
周代的生态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由西周时期的良好状态转变为东周时代的严重恶化。生态的恶化引起了当时思想家的反思,这些思想家提出了宝贵的生态保护思想,统治者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其统治。研究周代生态的变化以及保护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徽的城西湖在历史上曾多次围湖恳殖,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因此我们需要在充分分析城西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恢复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城西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肖瑞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开发与土地沙化研究”(01BZS010),于2004年6月16日通过国家评审,获得全优鉴定(结项证书号:20040583)。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对泉州市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00年1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对泉州沿岸海域水质进行了三期的采样分析,并结合该地区1996-2000年五年的监测数据,针对沿岸海域及滩涂生态环境的现状,综合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就如何实现资源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污染的治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要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必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注重恢复植被,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还应完善有关生态保护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逐渐调整了对蒙政策。清末新政期间,禁垦蒙地政策被“放垦蒙地”所取代。放垦蒙地与新政的“裕度支”密切相关。它的推行是对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汉各族人民的疯狂掠夺。清末对蒙地放垦开了不顾当地自然环境、大兴垦务的先例,后人纷纷效尤。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开发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西部地区是一个古地理环境变迁的敏感脆弱地带,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扰动极为敏感。特别是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代表的各主要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扰动而发生恶性循环。历史时期气候、降水变化多次引起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同时制约着人类的开发活动,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农作物种植界线的改变。农牧业经济的盛衰也发生时间上的波动。明清土地开发同样呈现出自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时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实际的生态系统脆弱而又敏感,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文章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成就与不足入手,论述了西部地区生态法制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制定法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严重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边疆地区的稳定。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系统脆弱 ,西北干旱少雨 ,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爆发 ,沙漠化有增无减 ;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土地贫瘠 ,石漠化现象严重 ,森林大面积消失 ,灾害愈益频繁 ,应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的危害及其后果 ,提出相应对策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