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次我们在火车站候车室候车,3岁的艾米利奥对我和他妈妈说:“爱!爱!”然后让我跟维维安明白,他要看到我们抱在一起。虽然这让人十分尴尬,但在闷得发慌的旅客面前我们还是照做了。可是艾米利奥要的是我们更热情的拥抱。还要爱,他说,还要爱。我们只得很矜持地遵照吩咐,还是不行。艾米利奥一直坚持。最后直到他满意了,才一屁股坐在我们两个大人中间,当“爱的三明治”。孩子连做梦也没想过,为什么爱会不好意思呢?他所在意的,只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彼此相爱。当他紧挨着父母做“三明治”的时候,小脑袋瓜子里在想什么?我只能想象,但我相信他一定感觉…  相似文献   

2.
高颖 《家庭教育》2008,(4):4-11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做事磨蹭成为我们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磨蹭:衣服半天穿不完、作业半天写不完、东西半天收拾不完……我们的孩子似乎正在成为“蜗牛一族”。可相反。您越是着急.越是在旁边不停地催促、督促,孩子似乎越不以为然。越是慢慢吞吞。孩子的这种行为常让我们大人着急冒火,忍耐不住便是一阵“暴风骤雨”……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习惯似乎正阻碍着孩子的发展,也似乎正影响着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族”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总是置若罔闻,或者只是随便敷衍,采取“忽视”的态度。不能和孩子顺畅的沟通,成为令很多家长苦恼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孩子重视父母的话呢?  相似文献   

4.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应邀为许多报刊做专栏撰稿人,也接待了许多来访的朋友,知道了许多家教故事。在本文中我想和朋友们“实话实说”。如果您是一位特别想让孩子成为“人上人”或“超人”的父母,那么请您不必费心关注本文,因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人中人”,成为心理健康的“凡人”;如果您是一位特别想让孩子成为经天纬地之“才”的父母,那么也请您不必费心关注本文,因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心理咨询师越来越认为,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就能经得住…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无止境地要这买那,面对他的“贪得无厌”,你是否经常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来一点小仪式当孩子有了一个新玩具后,你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拆礼物仪式:让孩子把玩具给爷爷看,爷爷再传给其他的家人。当孩子看着大人们把玩着他的玩具,作出各种赞赏的评价,心里的珍惜程度会更强烈。列一张“愿望清单”“妈妈,我要……”孩子的要求通常非常直接,你可以这样从容应对:“先把你要的东西画在你的‘愿望清单’上。”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孩子的愿望就不那么急切了。你还可以教他看货架上的标价,告诉他怎…  相似文献   

7.
子墨 《家长》2014,(8):7-10
浏览网站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图中的父母亲手用大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孩子只是无奈地站着,任凭他们剪着自己的翅膀。图片的配文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翱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深以为然。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事等着家长做决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其实,孩子没有主见的症结主要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存、独立决定事情的人,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我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家长”。  相似文献   

8.
一凡 《家教指南》2007,(7):40-41
常有不少父母抱怨,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总是置若罔闻,或者只是随便敷衍,采取“忽视”的态度。那么,如何让孩子重视父母的话呢?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在每一个小孩子身上,人们都会发现许多美好的天性。在这些方面,他们甚至可以做成年人的老师。学习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出生之后,就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关注着大人的一举一动,除了模仿着大人说话,更多的是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妈妈洗碗,他也要洗;爸爸拿锤子钉钉子,他也要试一试,而且常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无休无止地问这问那,直到问得大人不知所措;有时还逼着爸爸妈妈给他们讲过来讲过去,直到大人烦不胜烦。做父母的想一想吧,天下哪有一个成年人是像孩子这样渴求学习的?有父母说:“这孩子从小就不愿意学习。”我想,…  相似文献   

10.
俗话讲:“正人先正己”。意思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模仿大人的榜样行为,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而且鼓励孩子监督我们做家长的,从而起到了让孩子自律的作用。我在帮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让元元监督家长的  相似文献   

11.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12.
常常有人说我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独立性强,整天笑眯眯的,很快乐。其实,她小时候是个“哭煞猫”,也许是我们让她学会选择、学会决断的一些做法改变了她。琳琳出生后,两家大人都极疼她,百般呵护。久而久之,我发现,琳琳特别脆弱,特别任性,依赖性特别强。如玩具掉地上要大人捡,吃饭要大人喂,玩要大人陪……否则,便呜呜大哭。于是,我们都叫她“哭煞猫”。怎么改变这只“哭煞猫”呢?左思  相似文献   

13.
这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童年的故事还未淡忘,就轮到了他们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了。其中“,狼来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怕孩子撒谎,就像当年怕狼来了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从来没说过谎的人吗?如果说谎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说谎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反,要高度重视,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个案一:一个4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邻居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世界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我们也有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欢声笑语,也有烦恼,你一定会问我的烦恼是什么,请你们往下看就知道了。我的世界需要一个快乐音乐  相似文献   

15.
一天晚饭后,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要给你们大人提意见。”见女儿说得很认真,我禁不住笑着说:“小孩子家有什么意见?好,提吧!”女儿说:“敢情你们大人轻闲,而做孩子的天天都要听你们大人说这说那,做这做那,多累啊!”说到这里,女儿的小脸蛋涨得通红。我忍不住笑道:“大人怎么轻闲?每天上班,回家还要洗衣服,做饭……”不等我说完,女儿便连珠炮似地抢着说:  相似文献   

16.
我的儿子进入幼儿园小班后,逐渐对大人玩扑克牌发生了兴趣。我认为,与其让孩子跟着别人去学玩牌,倒不如有目的地由我们家长教他一点玩牌方法,既可在“玩”中让孩子提高计算能力,又能活跃家庭气氛。我和爱人、孩子一起玩了以下一些游戏: 一、认数字我们把A当1,让孩子辨认从1到10十个数字,每种花色都会辨认,再教孩子数数和认  相似文献   

17.
自理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如让孩子自己吃饭、喝水,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等等。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学会自理,终生受益1.自理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新生儿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大人的护理。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经验的丰富,孩子产生强烈的“我自己来”的愿望,他们试图摆脱大人的帮助,反对大人对他们的干涉,迫切要求表现自己,做自己力所…  相似文献   

18.
肖梅 《家庭教育》2001,(12):20-21
四川威远李桦读者来信说:“我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总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好像没听见一样无动于衷。常常是我火冒三丈,他依然故我。我怎样才能让儿子听管教?”不听管教,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是常见的家教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怎样才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本期由来自上虞和杭州的父母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一家人正准备上床休息。冷不丁地,年幼的儿子突然冒出这么个问题:“爸爸,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以后你老了,我咋弄弄?”我毫无心理准备,心里格登了一下,抬头见儿子认真地苦着脸,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由得忍俊不禁了。都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可儿子才五岁,豆芽儿似的,再早熟也不至于如此“超前”啊,无非是受了一些蹩脚影视剧影响,“触景生情”而已。童言无忌,我并不太当回事。但他既然“郑重”地提出来了,我这个做父亲的有义务趁机让他了悟一些道理。我告诉他:大人迟早要离开自己的孩子,迟早都要老去,直至死亡。每个人最终都将面临这一天。“等爸爸老了死了,你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大人照顾了……”儿  相似文献   

20.
安徽芜湖刘云同志来信:我儿子5岁了,我知道也很想让他自己做点事。我是个急性子,看着儿子做事那么费劲,弄得到处乱槽糟的,我就急,与其让他那么费时费力地做,不如我自已动手来得干净利落。可老师一再跟我们说在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知您有什么好方法。 ——不当着孩子的面重做。由于孩子小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