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目前比较通行的三种辞书解释如下: 1、靛青是从蓼蓝等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甘肃师大《汉语成语词典》) 2、《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与上述第一种解释基本相同:蓝色是从蓼  相似文献   

2.
成语语约意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下了工夫,成效却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成语,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求甚解地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有许多文言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一、在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选择的往往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此成语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相似文献   

3.
青出于蓝     
《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成语“青出于蓝”就源自荀子的这句话。这里的“蓝”指的不是颜色,而是一种染青植物。意思是说,青色的染料是从蓝这种植物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这种原料的色泽更鲜艳夺目。荀子说的这句话是把“提取过程”比喻为“学习过程”,强调只有经过学习才能  相似文献   

4.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现在一般都认为这是比喻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超越前人,获得比前人更丰富的知识。而我认为,这句话本是比喻一个人只要学习,他的水平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荀子·劝学》“非能水也”一句的解释,不少注本皆以“水”为“名词用如动词”。本文分析研究了《荀子》中“能”与“水”字的全部用例,指出“能”为动词,乃“禁得起”、“胜过”、“善于”之义;“水”为名词,不必讲成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6.
《课外生活》2011,(3):42-43
老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 学生:就是待在家里,等待接受别人的礼物。  相似文献   

7.
多用动词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老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了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便是惊慌失措。”接着,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吾了半天。这时老师说:“这便是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8.
青出于蓝     
青:即靛(dian)蓝,深蓝色染料,用蓼(liao)蓝的叶子发酵制成。蓝:蓼蓝,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这个成语意思是蓝色从蓼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相似文献   

9.
活页填字     
横向一、外行人的另一种说法。二、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三、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人物,历任日月神教光明右使和光明左使,后任日月神教教主。四、陶渊明《饮酒》中"悠然见南山"上句。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6期刊登的陆建芳老师的《成语教学小技巧》一文,介绍了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方法:会意朗读和变换词序。我认为陆老师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有相当语言文字功底的老师。如在“会意朗读”部分提到的“其实,有些成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思找停顿”指的就是语言文字学中成语的意义切分。按照汉语的诵读习惯,四字成语的节奏一般均作二二切分。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切分也作“二二切分,只有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成语才可作一三切分。陆老师文中列举的成语“情/不自禁”“目/不转睛“”美/不胜收“”学/无止境”,是作一三意义切…  相似文献   

11.
课间一笑     
贾老师有个本事,不管对什么词、成语或典故,只要学生向他请教,他眼一眯缝,脖子一歪,马上就能给予明确的解答。根本用不着去查字典或成语解释之类的工具书。有一次上阅读课,有个学生问:  相似文献   

12.
校园幽默     
含笑九泉上语文课时,老师叫醒了一个上课睡觉的学生:“你可不可以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的样子?不过,这个成语中最好能有个数目字。”这位学生想了一想,很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含笑九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招生》2008,(10):21-21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惶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老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便是惊惶失措。”接着,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这时老师说:“这便是不知所云,请坐!”这位同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坐了下来。老师又说:“这便是如释重负。”等老师走上讲台,那同学又趴下睡觉。老师猛一转身,指着他说:“这便是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4.
“养花”一文中的“秉烛夜游”,好些老师解释为“拿着蜡烛在夜里游玩”。这成语中的“烛”是蜡烛吗?  相似文献   

15.
智慧幽默     
《小学生》2013,(6):24
妙解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慌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及"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呼呼大睡。老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便是惊慌  相似文献   

16.
哇,精灵豆现在比我都厉害了,真是青出于蓝呀! 你用词不当!你既不是我的老师,又不是我的长辈,怎能用“青出于蓝”呢?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8.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孟宪法白集中学召开一年一度的春运会。校领导邀请来了有关治安人员和医务人员。白发苍苍的吴老师担任运动会的招待工作。邀请来的人员其中有三位是吴老师的学生。吴老师往各位茶杯里添水时,他的学生们赶忙起身说:“吴老师,您就歇着吧。有我们在,还用您忙活?...  相似文献   

19.
真挚的情爱     
我从生命的底蕴中获得一种独特的感悟,我从人生的际遇中获得一种特殊的情爱。老师是我人生的楷模,知识的火炬,道德的偶像,精神的支柱,智慧的大海。 当学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捧着华美的花环时,老师会欣慰地说:“青出于蓝胜于蓝。”而学生则认为,老师的胸怀,  相似文献   

20.
哈哈镜     
语法转换老师:"请把‘马儿跑了’这句话转换成疑问句。"小伊万:"马儿跑了吗?"老师:"正确。很好!现在把它转换成祈使句。"小伊万:"驾!"妙解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惶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老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