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是小学科学空气单元的难点之一。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要研究它的存在,只有借助空气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实验观察。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设计制作了“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 ,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归纳概括能力 (从几个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归纳概括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思考 )。  二、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 :塑料杯 (去底、瓶口密封 )、泡沫、蜡烛 (一小段 )、水槽、白粉笔 ( 1盒 )、红粉笔 ( 1支 )2、分组实验材料 :同样大小的烧杯 ( 2个 )、盘子 ( 2个 )、水槽、广口瓶、漏斗、胶塞、拴有提线的砝码、拴有提线的 1号电池、粉笔、白纸、…  相似文献   

3.
1教学目标 ①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探究空气在哪里; ②探究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③ 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相似文献   

4.
实验内容和要求 首先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实实在在的物体,然后把空气和水进行比较,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在这一课,应鼓励学生“想出一些别的实验来觉察空气的存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要让学生知道实验和观察都是认识物体性质和研究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是第一课提到的“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的具体体现。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灯泡系列教具是根据农村小学教学经费短缺 ,学生分组实验教具不足而自制的 ,这套教具主要采用废旧灯泡 ,辅以医用输液管 ,青霉素瓶盖等精工制作而成 ,由于灯泡壁薄 ,便于加热 ;透明度强 ,实验时可从多角度观察 ,实验效果好。这套教具可完成小学自然课中 2 0几个分组实验 ,由于制作简单 ,学生可自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有启发与加深理解的作用。下面介绍部分灯泡系列教具。1 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器1 1 仪器装置图如图 1所示。图 1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 :直观易于理解。用途 :用于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6.
石灰水在化学实验中通常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因为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灵敏、现象明显,且石灰易得、价廉,因此石灰水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但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试剂瓶壁析出白色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即使是在试剂瓶中也如此)。又因为石灰在水中微溶、难澄清,所以不能在临使用石灰水时配制。能否将石灰水在容器中密封保存,随用随取,且取用的过程中空气不会进入盛石灰水的容器中呢?  相似文献   

7.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在上(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按照图1装置做实验。做实验时有个爱动脑筋的学生问:“老师,如果空气把空间腾出来,水能把纸浸湿吗?”我按照教科书上的办法把杯子倾斜来回答此问题。有位学生对此不满意,说:“不用玻璃杯,用可乐瓶,在瓶子上方打个小孔放气比较方便”(如图2)。我对这位学生的建议大为欣赏,并鼓励说:“大家还有别的好办法吗?回家好好想想,下次上课老师要看谁有新的更好的设计,好不好?”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自然第 5册《空气占据空间》中的实验 2—3,贵刊 98年第 1期刊登过两种改进方法 ,使该实验更加完善。我受到启发 ,也设计了一个实验 ,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的动态流程 ,并试图增加该实验的趣味性。[实验材料 ] ( 1)气囊 1只 ;( 2 )乳胶管 1段 ;( 3)直径 7m m L型玻璃管 1根 ;( 4)直径 7m m ,15cm长玻璃管 (带尖嘴 ) 1根 ;( 5)双孔橡胶塞 1个 ;( 6 ) 10 0 m L 广口瓶 1只。[装置连接 ]如图 1所示。提示 :L形管伸入瓶中部分要短 ;尖嘴管下端要伸近瓶底。[实验步骤和现象 ]将广口瓶中注入适量自来水(液面稍低于 L形管…  相似文献   

9.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本教具利用大气压自行密闭形成负压空间,且取材方便。②负压空间以及负压空间的端口可以做得较大,便于向负压空间中放置和取出实验器材与物品。③由于负压空间的容量允许做得很大,所以该装置可以做多种实验。如自由落体实验、声音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的传播实验、吸气涨大气球实验、负压下水的沸腾实验、真空中生物生存实验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在上(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按照图1装置做实验。做实验时有个爱动脑筋的学生问:“老师,如果空气把空间腾出来,水能把纸浸湿吗?”我按照教科书上的办法把杯子倾斜来回答此问题。有位学生对此不满意,说:“不用玻璃杯,用可乐瓶。在瓶子上方打个小孔放气比较方便”(如图2)。我对这位学生的建议大为欣赏,并鼓励说:“大家还有别的好办法吗?回家好好想想,下次上课老师要看谁有新的更好的设计。好不好?”图1图2过了几天,我再次走进课堂,学生们桌子上摆满了自己设计的作品,个个挺得意的…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观察正电子的雾室———小学生也能作的实验江余裕曾我玲子译对于小小的原子核来说,空气中到处是间隙。在空间中嘶嘶飞跑的α粒子,偶然也会与空气中的原子核相撞。但是,原子核之间的撞击,与石头的相互碰撞不同,它们相靠近后,由于电力的相斥又分开。所以将原子核的撞...  相似文献   

13.
两百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除去氧气和氮气后,仍有很少量残留气体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重视。一百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分离出的氮气,与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相比,稍重几毫克一可贵的是雷利没有忽视这微小的差异,他怀疑从空气分离出的氮气中,含有没被发现的较重气体,后来经过实验、分析,科学家们终于从空气中发现了氲等隋性气体。由此启示,我们在做实验时也应该仔细观察,对于微小的细节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深入研究,才能挖掘出他人尚未发现的“真理”,增长才干。  相似文献   

14.
正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所占据的位置极其重要且作用巨大。科学的物理实验和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实事求是态度、团结协作精神成长的摇篮。本文依据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基础。物理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以实验为根基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了感性认识所需的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虽然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作了改进,但本人认为不够理想,它依然存在污染问题,且难以终止反应,故需做进一步改进。该实验还可用多种仪器进行操作。这些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构思巧妙,可视性强,不但能控制反应时间,而且避免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教室内空气的污染。更加精彩的是微型化改进装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操作,试剂用量又少。不用拆换装置即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初三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两则南京市十六中学张长州(一)氢气和空气混合气点燃爆鸣实验九年义务制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关于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爆鸣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在我的教学中,采用了氢气制取、收集,和空气混合,点燃爆鸣在同一装置中进行。1.具...  相似文献   

17.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18.
概况: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影响极其深远。但现行初三《化学》教材提供的实验存在污染环境,结果偏差较大的缺点。其他书刊提供的一些方法虽然能消除污染并使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安全因素等。我们针对这些不足,对影响本实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测试,经优化组合,开发了电热石棉燃烧匙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安全,测定结果准确,实验成功率高,实验现象显著,不污染环境,各种损耗降低到最低限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易得、制作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空气有重量实验的改进浙江慈溪中学物理组冷志红315300在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中,证明空气也有重量的实验,方法是先用抽气机将烧瓶中的空气抽走,通过烧瓶在抽气前和抽气后的重量的不相同,来说明空气是有重量。但有些学校没有抽气机,只好用二用气筒,而二...  相似文献   

20.
实验改进三则江苏省灌云县沂北小学徐正文一、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教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用真空瓶做“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演示实验时,因抽去真空瓶中的空气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根据现有教学条件也不可能将瓶中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全部抽净,因而瓶中铃声的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