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和创新高等学校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是实现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自1993年以来,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职务工资标准进行了四次调整,逐步拉大了不同职务之间职务工资差距,进一步体现了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内津贴分配政府应体现新的特点,改革的对策是:应该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正确方向,最终实现以职务工资为主向以岗位工资为主的转变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高等学校培养的自主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等。  相似文献   

3.
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高等教育评估工作 ,是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加强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对进一步开展教育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要求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教育理论工作者与高等学校协同努力 ,逐步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研…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2007,(4):F0003-F0003
广东培正学院创办于1993年,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一所经国家批准设立,招收国家任务生的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突出英语教学,强化计算机技能训练,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逐步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进入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即逐步进入到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改革和发展的阶段,逐步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6.
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提出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实验室管理创新包括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创新、资源管理创新、人员管理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做好实验室管理创新工作,不仅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力、辐射源和生力军,应该而且必须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出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了国外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参与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新中国高等学校助学制度的演进过程。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的助学制度也从“免学费加人民助学金”制度逐步地过渡到“收学费加助学贷款”制度,呈现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多元化助学趋向,但一直坚持着资助贫困学生的基本理念。这种助学制度的演进过程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对其进行深入的探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继续教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在推动终身学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个人职业素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内涵和特征、目标和任务。基于国内外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策和建议。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于1989年10月颁发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并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内逐步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要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加强对全国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部分来自高等学校,因此,建立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是促进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将不再主要取决于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多少,是更多地取决于知识资源的多少,更多地依赖于国家范围内求知活动和创新的活跃程度,依赖于国家经济活动参与者求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大小,作为知识生产(科研)、知识传播(教学)和知识服务(科技产业)载体的高等学校,要能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首先要对自己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置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明确自己在科教兴国中的责任;其次要在完成国家任务的过程中敢一于创新、关于创新和艰苦创业,本文就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任务以及改革方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是关键。高等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大学的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出创新成果、育创新人才的文化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下,高校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高等学校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等学校新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教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学校需要不断调整部分旧专业,增设新专业,以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保证新设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新专业的审批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审批轻序。在新专业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积极监督和评估,保证教学条件的逐步落实,促使其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在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对推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采用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一、二十年来,世界各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高等学校管理问题的研究,以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任,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汲取外国的有益经验,努力研究和改革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教  相似文献   

18.
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必将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将逐步由过去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转变为国家统筹规划和教育部门宏观管理。而高等教育评估是政府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高等教育评估的方式、方法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将成为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办出特色的最有力的调控杠杆。同样,在高等学校内部,随着学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引入内部评估机制,不仅可以强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亦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中山大学是…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新时期高校的历史使命,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使科技创新的重任同时也落在了高校的肩上,研究型大学更是责无旁贷。一、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精髓。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几位世界名牌大学的校长,都谈到了什么是研究型大学,让我们充分…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特殊性、主体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社会性决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创新主体的多元性。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应适时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入诱致性变迁为主阶段。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二是高等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同时,必须遵循两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二是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