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读《诗经》好处很多,最不济也可以多认识些动植物的名字。 然而,动植物名称因时、因地而异。《诗经》是西周到春秋的作品,要认识两三千年前的动植物名称谈何容易!以《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来说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到底是什么鸟?  相似文献   

2.
文载洲 《百科知识》2022,(33):13-14+20
<正>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部诗歌总集早于《诗经》,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从已经考证过的《诗经》诸诗的作者来看,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如《诗经》大雅篇的《文王》,这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按照这种观点,该诗成诗于西周。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诗经》诸诗的内容也反映了从商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也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这些证据都能大致证明《诗经》一书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300多篇诗歌。不仅如此,《诗经》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植物辞典,在一赋一比、一比一兴中穿插了诸多香草花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  相似文献   

4.
根据英语成对词的语音特点,如成对词中的叠音、头韵。尾韵、元音韵等,将其恰当地应用于英汉翻译中,如用汉语中的叠音词、四字格结构等,从而使译文尽可能达到等效的文体、语音、语义等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佳 《科学生活》2009,(11):12-15
青年男女的婚恋,历来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开宗明义第一首,便高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在现代中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剩男"、"剩女"这两个词,成了网络上以及生活中的时髦词汇,虽然有些戏谑的意味,但绝无贬义。今天将这两个词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可以检索到两千万个网页。  相似文献   

6.
李平 《科教文汇》2009,(6):245-245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见”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见”的使用较好地处理了《诗经》相同词旬等方面的注释问题。  相似文献   

7.
“是”在现代汉语中是判断词,表示肯定,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是”还有很多其它的用法。本文将总结对系词“是”产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是”作为判断词,即系词,最早始于《诗经》时期。  相似文献   

8.
蒋林宙 《情报杂志》2003,22(8):96-98
建立词间参照系统是《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阶段修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正确建立词间等同关系和等级关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举例说明,旨在为提高《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修订质量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葳 《百科知识》2012,(6):53-54
正商朝灭亡原因是喝酒?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如《诗经》中的《大雅·荡》以及《尚书》中的《微子》、《无逸》诸篇,都认为商代后期政治腐  相似文献   

10.
正婚礼上进行的"六礼"等仪式及"女主内"伦理观念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体现了妇女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而妇德教育使女性扮演顺从的角色,制度也在强化着男尊女卑思想。这些都可以从儒家十三经中的《诗经》和《仪礼》里看出。《诗经》中的弃妇诗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地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让女性逐步失去了独立人格,凸显了传统妇女身份的卑下。《仪礼·士昏礼》和《诗经》弃妇诗体现了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1.
马倩 《科教文汇》2008,(23):227-227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泰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2,(28):36-44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些篇章中,除了两篇是借助昆虫的生活习性来描写时令转换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虫表达一种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劝诫、讽刺、斥责、欣赏、美好愿望等。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诗经·周颂·小毖》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秦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存在着很多由一个音节叠用而形成的重言,有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等四种词性,并且这几种特殊形式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有些词一身兼多任、多义。本文尝试对重言的性质、功能等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崔侠 《科教文汇》2020,(1):151-152
诗词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起来朗朗上口。诗词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商周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代诗词,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楹联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广义的楹联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因为诗经中有很多对仗的语句,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狭义的楹联从五代后蜀主孟昶开始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而到了明清时期,对对联的风俗非常盛行,对对联成为文人士大夫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说,诗词和楹联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流传最广的文学形式之一。因此,小学阶段朗诵诗词楹联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日月》是《诗经·邶风》乃至《诗经》的一个很独特的篇章,它不仅情感深挚,且与绝大多数未知作者的诗歌不同,它的作者几无异议,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卫庄公之夫人庄姜。由此,这首诗歌有了固定的背景.固定的诗境氛围。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解读这首写作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文语义词典的语义相关度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词语语义相关度的计算,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分类体系的语义词典,而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基于语义相关的度量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词典和语言环境的依赖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汇总了多种基于语义词典的方法,全面地概括分析了这类方法的特点。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检索实验室提供的《同义词词林》扩展版,本文在真人单词对相关度判断实验中比较了多种方法的效果,从而找出了《同义词词林》扩展版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春燕 《科教文汇》2010,(19):71-71,113
本文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抽取整类副词及《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摘抄有关副词例句,对广东客家方言的一种——新丰话中的副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类描写后在与普通话相关副词语法的比较中,发现了新丰话副词语法的几点特殊现象,并尝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见"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见"的使用较好地处理了《诗经》相同词句等方面的注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