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创见     
众所周知,文艺的生命在于创作,在于生活源泉,在于作家的灵感。文艺作品,应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样,科学创见(造)也在于长期的潜心钻研,更在于研究者的科学灵感。没有闪耀火花的科学灵感,大脑中的知识就不可能成为某种“升华”后的产物,具有新意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可能诞生。因此,科学的生命也在于创作(或创见或创造),在于洞察和发现。创见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没有创见,科学事业就不可能前进。在科学研究中,知识信息量的多少,固然是必要的基础,但仅有广博的知识未必能完成科学研究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年轻的时候起,就敢于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工作提出质疑,特别是那些与实验不符合结果的,常在我的脑海中打个问号。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发现客观世界的新现象,寻找新的规律,寻找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世界的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研究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研究。借鉴是必要的,借鉴的目的也在于创新。 科学家在科学上提出的一些创见,决不是无本的突发奇想,而是根植于他们坚实的、广博的知识,以及他们长期不懈地探索,从而对一些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有可能去认识物质的更深的层次和结构,最终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3.
创造的灵感来自生活的积累。(五.五刘倩)创造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主题。(五.四高梦华)生命在于创造,创造的人生才有价值。(五.四王子圣平)创造的根基在于常常提问和探索各种可能性。(五一王倩) 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4.
“知识对于形成人的道德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普通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是关于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的科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道德教育是绝对必需的。他说,在现代社会里,“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不应当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道德教育之所以落后,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的知识是肤浅的,就在于一部分学生的意识里只留下一些片断残缺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科学基础知识,不爱读书,也没有其它的智力兴趣,他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也就无从谈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他也不可能接受和追求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因而无法进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正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脑与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集中了艺术家无数的灵感。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巧妙运用了表演上的技能、技巧来完成。于是说,没有灵感,没有欲望,就创造不出有特色、有特点的人物来。然而,仅仅有灵感和创作欲,没有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切感悟,艺术家也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少年来,关于灵感、创作欲望在舞台表演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是艺术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实际上,这些东西也着实困惑或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越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显淡薄.细究起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之所以不回答或不善于回答问题,主要是缘于教师长期以来没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习惯,没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对话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所以说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发展、方法形成的逻辑力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没有问题,就谈不上自主、合作与探究.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探究"就是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故教师的引导艺术往往就在于选择一个好的话题,或日"探索话题的预构".在这种适合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思想的火花互相碰撞,方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通过一些实例,来谈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话题"设计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要培养创新人才,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9.
阅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基本技能。从古至今,人们正是通过阅读来了解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来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化,弘扬人类的精神,进而促进自我的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健全的生活,也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并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广"、"放"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是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正如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思"是有思想的思考与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学校与教师只有在教育思想引领下的科学研究才能形成一种完整的有价值的教育生活。先进的教育科研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名师形成高素质高技能的保障。所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是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一定层次的知识基础是进行创新的前提。现代科学知识的优化及科学运用,是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增长点。因为创新的灵感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或接触点,研究人员知识储备越多,知识面越宽广,可能提供的接触点就越多,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或创造新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个性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有个性才会有异同,有异同才会发展,有发展才能谈到创新。军事学研究生个性的发展与智力优势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培养打赢局部…  相似文献   

13.
"灵感说",一直是中西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主要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文艺理论家关乎创作灵感问题的批评言论,或结合作家、作品的评论,或总结作家的创作经验而旁及灵感现象,尚未有一个理论家对作家创作灵感的问题做过细致的研究,建立起系统的学说体系.本文试图对西方文论家论文艺创作灵感问题的主要观点略加概述,就"灵感说"在西方古代的原起和近代的嬗变作大体的梳理,较清晰地显现出西方古典文论中"灵感说"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太阳》     
创作灵感: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所以我就编创了这首歌曲。我希望我们能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欲望.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被动的,每进行一次写作文,都是教师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这样实施作文教学,学生感觉写作文就是完成作业,或者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学生没有把作文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更没有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写作的热情,没有表达的冲动,没有写作之后的喜悦,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产品".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纷呈的生命世界。用心生活,世界每时每刻都是美好的。以前我们不要灵感,所以也就没有灵感。现在我们呼唤灵感——不仅仅是为了“诺贝尔奖”,更是为了生活。愿“灵感”给自由流淌的时间之河带来迷人的色彩,我们将因之而充满激情,欢呼雀跃:做人本身是如此的美丽和幸福!  相似文献   

17.
灵感思维是作家创作中感情受到出发后文思泉涌的表现。灵感思维的出现并非偶然,是作家长期生活积淀和知识储备的结果。灵感思维也不非神赐之物,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触发。本文通过对灵感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着重阐述写作活动中灵感思维的产生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在社会生活中,代数学的重要性是很清楚的,多种形式的代数推理,图象、数表和公式等代数表征都是发展人类文明有力的智力工具.没有符号代数,也就不可能有高等数学和定量科学,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应用数学和现代生活."由此可见,代数学在数学乃至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符号代数又是代数学的"主心骨".也许大家会好奇,为什么符号代数会如此重要呢?如果没有符号代数,我们不是照样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能否像自然研究那样,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是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其突破口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任何知识的学习、整理、贯通、应用,任何研究的入门、推进、深入、突破,离开方法都无从进行;不掌握科学的方法,即便再认真努力也可能做无用功;而掌握科学的方法,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研究者不仅要重视方法论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课堂不是单一的"知识课堂""能力课堂""智慧课堂",它是一种生命体的发展过程.生态课堂的生命体既包含学生们的生命.也包含教师们的生命.既是生物向度的生命,也是精神向度的生命.既包含生物体,也包含非生物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文就着重从教师、学生、文本三种生命体入手,探讨如何激活他们的生命潜能,构建开放、生成、互动、和谐、发展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