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在儿童学理论批语以及翻译介绍外国儿童学作品等方面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仅就其“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学观予以观照,探讨这一理论观念的深刻性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的儿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一生始终关注着女性问题,对女性问题有过许多自觉的思考及探讨。他的女性观首先是一种道德观,表达了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其次是一种社会观,主张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再次还是一种思想观,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思考妇女问题,揭示女性精神上的弱点和缺陷。这种独特的女性观是与五四时代精神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历史题材作品很多,其中鲁迅的历史(神话、传说)小说与郭沫若的历史戏剧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本从其作品所引发的接受对历史的“前理解”在解读本过程中的作用、对古今关系的处理及其对历史情节与人物性格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对其他俐观作了一个简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女性由于她们独特的社会地位,其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她们的创作,从题材上看,主要以花鸟为主;从表现技法看,大多偏爱工笔和兼工带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派绘画"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它是在上海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以及西方文化的侵袭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海派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并对传统文人画有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题材的大众化、世俗化以及设色上的雅俗共赏.海派绘画对后世的中国画影响很大,它在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书信及其与朱安、许广平的关系等方面透视了作为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鲁迅的妇女观.既探讨了鲁迅妇女观中诸如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及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妇女解放首先应争取的是经济的解放,妇女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等闪耀真理光辉的思想;也论及了鲁迅妇女观中的某些局限,并进一步探寻了鲁迅妇女观与其世界观的必然联系,以及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就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女性美被艺术家普遍认识和关注,因此在人类社会文明中,女性也自然成为人物绘画中的重要题材类别,维纳斯绘画和仕女画分别为西方和东方女性题材绘画的重要代表类型。西方美术史中有众多的绘画大师都曾创作过维纳斯题材的作品,同样以女性为题材的东方仕女画自魏晋南北朝诞生后,经过千百年不断地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绘画的一支重要类别。作为东西方文明集体无意识的凝结体,东西方女性题材绘画在色彩、构图内涵等方面存在着美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鲁迅悲剧观的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著名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和”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内涵,发掘其悲剧观和悲剧作品新的美学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夏航 《教书育人》2010,(6):108-109
历史题材绘画是对人类以往重大经验和历程的画面再现,是沉淀下来的关于民族国家历史的珍贵记忆。历史题材的绘画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能够体现人们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宏大的场面和完整的叙事情节向人们展示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在创作上,历史画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和技术难度。它强调深刻而不是灵动,它是一部交响乐而不是即兴演奏。一切画面因素都要求被安排得恰如其分,而且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研究历史题材绘画作品中营造宏大气氛的手法,不但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去把握时代的脉络,而且可以领略“借古喻今”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新诗发展中就新诗的主体观、新诗的创作观念、新诗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卓有成效的见解,这些见解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国诗歌发展的低谷时期,鲁迅的新诗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崇尚美术作品的力量之美,提倡大众化美术,重视美术的现实性与民族性。这与鲁迅一生钟情民间艺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王婧锦 《考试周刊》2009,(41):37-37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简要叙述并总结鲁迅的翻译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玉芳 《文教资料》2006,(28):31-32
鲁迅一生从没有抛弃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因素,反映在诗学观上,是他重视“超脱古范,直抒所信”、“率真等诚,无所讳掩”,强调精神主体的真诚袒露、自然流溢和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胡适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其“五四”时期在中西方文化撞击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鲁迅和胡适文学观中有关文学作品的论述,一是可以找出中国现代文学发轫时文学理论的图景,探讨其作品论的理论价值;二是比较其作品论的异同,了解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复杂多样性,以期对当前的文学研究给予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适应、选择”为哲学依据,从新的视角来解读翻译过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该文试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围绕鲁迅翻译思想所体现的生态和谐的目的与宗旨、译者对自身需求的适应与选择、译者责任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翻译观曾经在我国翻译界引起极大的争议,褒贬不一,而更多的是遭到批评。然而鲁迅先生翻译观的形成过程是受到社会历史环境、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现代白话文和现代翻译的发展趋势等来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陈映真具有可比性,二者在乡土文学、民族性、启蒙理性、文学大众化等领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同时,陈映真坚守民族志、爱国心。为大众、弱者呐喊、代言的可贵品质,尤其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早期的鲁迅文论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文学”角度划分成一切文学的共同功用:审美益神、兴感怡悦、“不用之用”,和特殊文学的特殊功用:彻悟人生、认识真理、勇猛精进;另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功用”角度划分成文学的直接功用(即“不用之用”),和文学的间接功用:见利致用、经纬世事、救亡图存。两个方面以文学的“不用之用”为纽带形成一种有机的、自成整体的文学功用观。  相似文献   

20.
我观鲁迅     
庄子曾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提笔欲书鲁迅二字,茫然不知从何下笔。了解鲁迅,了解他所生的时代,所著的文章,恐一生也不得穷尽。在此,我只能以今人之目光进行极其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