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获得创造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从哲学基础的层次性、哲学思想的新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李卫民,李毅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理论,必须运用科学方法.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其核心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3.
<正>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他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它之所以被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的体系中,都不难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特色理论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两大特征,即联系和发展的两大观点。把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同时唯物辩证法还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要求用矛盾观点分析事物。邓小平正是运用了发展的观点来观察社会主义,用矛盾观点分析社会主义,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不断发展的,其间经历了提出、重新提出、挫折、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曲折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在新旧世纪转换之际,从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前提出发,探讨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实…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表现在:1.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科学化;2.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探索逐渐科学化;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渐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初探吴静波,李忠庆,柯文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而构筑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石是邓小平颇具特色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同“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本文谈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混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社会的污染,是和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错位分不开的。实践启迪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科学  相似文献   

10.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能局限于在具体的结论上进行阐述,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哲学上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更为自觉地付诸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恢宏的思想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全面而深厚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本文仅就以下三点谈些认识。 一、坚持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正确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它对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的积极探索──介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论纲》焦苛文由吉林省教育委员会主任陈漠开教授任主编,《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张笛梅编审、吉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徐毅鹏研究员与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研究员任副...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遭受自十月革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而暂时进入低谷,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的锲而不舍的探索。他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正视现实国情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并逐步建构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特色理论”大厦,犹如低谷中鸣高歌,其声也铿,其调也昂,振聋发聩,它不仅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曲径中再现坦途,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伟大奇观,而且它还具有深邃的哲学意蕴和重大的哲学价值,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以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本文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吉林省教委主任陈谟开等主编,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周远清作序的专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论纲》,于1994年10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是作者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进行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研究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创立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的锲而不舍的思考,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时代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在总结了我党十四年来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后,指出:“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新高度。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闪耀着辩证思维的科学光芒,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拟从这一理论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上探寻其哲学依据,以便加深领会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