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采访陈浩安之前。记者上网查了一些相关的新闻。发现近段时期大学生求职陷入传销陷阱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四川学子落入“网络传销“陷阱被困7天6夜“、“兰州10学子陷传销魔窟。1人跳楼逃脱尚有9人被困“……很巧的是。与陈浩安同校的另一位同学也在两个月后因急于求职被骗至广东。比陈不幸的是。他是在被禁12天之后才在警方和学校的帮助之下逃脱。  相似文献   

2.
关注大学生求职陷入传销陷阱并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我曾经采访过一位陷入传销陷阱的大学生小陈,2004年2月,北京大学生小陈在校园网上看到广州君悦电子有限公司(系传销团伙骗局)的招聘信息,他前去应聘落入传销陷阱。听着小陈的述说,我仿佛和他一起经历了那惊心动魄的48小时。所幸的是,最终他安然地逃离了陷阱。此后我写了《警惕!传销公司"借壳上市"骗人》的采访手记,引发了自己对于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的强烈思考。然而四年后的今天,当我再一次面对因为传销而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的小季时,我不得不认为,事情也许真的没有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3.
近日,网上一则《山西女大学生网上求职遇“名企”招聘陷阱》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这种行骗手段似曾相识。曾经身陷传销组织9天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写了一篇名为《因为执着,所以活着》的帖子,讲述了自己惊心动魄的经历,希望能够引起大学生的警醒。而传销组织的行骗手段和这个女大学生的遭遇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4.
声音     
《教育与职业》2007,(1):18-18
“要像防瘟疫一样严防传销活动进入校园。”一针对近日一些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社会各方面要对曾经参与传销的同学给予热情帮助,帮助其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5.
传销是一种具有极强欺骗性的非法活动,研究生陷入传销的事件时有发生。本研究报告了一个解救陷入传销陷阱学生的案例,从社会氛围、传销组织、高校管理和社会认知角度对研究生陷入传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防范意识、提升研究生素质、构筑防护体系三方面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有这样一类题,试题瞄准同学们常犯的错误,设置“陷阱”,使“想当然”的同学掉进“陷阱”,造成失误.那么,应该警惕试题中哪些方面的“陷阱”呢?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乍难非难”的题,就连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面对这样的“陷阱”也会感到迷惑,出错率也不在少数。这里我教同学们几个识破这类“陷阱”的招数。一、注意不要受固定搭配的影响同学们对英语中的某些词组的固定搭配或习惯表达往往记得比较牢固。由于受此影响,很多同学在解题时不免会“见景生情”,从而忽略了其真正意义的表达而掉入“陷阱”。如:1.Iwon'tcomeback August5and7. A.until B.both C.between D.for 告诉你:not...until...是固定搭配,同学们容易误选A,但如果仔…  相似文献   

8.
“陷阱”者,圈套也.陷阱本来是指人们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 上面浮盖伪装的东西,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化学命题者将此迁移到溶液计算中,在许多题目中精心设计了陷阱,诱惑思维不深刻的同学.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参与传销的现象近几年屡屡发生,本文从高职生的特点和传销组织的欺骗手段入手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预防和解救高职生陷入传销陷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陷阱”,圈套也.陷阱本来是指人们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上面浮盖伪装的东西,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化学命题将此迁移到溶液计算中,在许多题目中精心设计了陷阱,诱惑思维不深刻的同学。  相似文献   

11.
今天又到了4月1日“愚人节”,这是个因捉弄别人而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早就听说班里有同学正阴谋实施“温柔三刀”的诡计,但不知会拿谁下手。为防万一,我决定处处小心,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2.
在简便运算中,有些同学不注意认真审题,不考虑运算顺序,对某些形似而实不同的算式错误地进行“简算”,落入计算的“陷阱”。请看以下几例:  相似文献   

13.
那是前两年的事了。一天,一位素无来往的高中同学忽然来找我,一阵寒暄后,同学便打开话匣子,把当时正兴旺着的传销大讲特吹一番,然后手指着放在院中的坐骑铃木— 125神采飞扬地说这就是搞传销的战果之一。   接着他又分析了一下我的有利条件:搞着文学,有一大帮文朋诗友;在中学教书,有不少同事和可利用一下的学生家长;能言善辩,同学们公认的一流说客,接着便用救世主的仁慈和宽厚要接收我做他的下线,共谋传销大业。当时,我也听到不少靠传销挣了大钱的传闻,身边也有几个扎进去的。但我面对同学的百般“引诱”仍不住地摇头。  …  相似文献   

14.
接近年底,正是招聘的旺季,对于即将毕业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面对竞争的激烈.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传销陷阱、试用陷阱、抵押陷阱、薪酬陷阱、合同陷阱……初涉职场,一定要小心谨慎。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所以务必要多长个心眼儿。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0,(1):68-68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亲人、朋友、同学。我们和这些人之间都是你帮我.我帮你。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情谊就是一种亲情,亲情是无偿的,亲情也是无价的,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参与亲情、感受亲情、体验亲情……”  相似文献   

16.
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要有一双温柔手,一双敏锐的慧眼,还有一颗充满着童稚的心。可是没有一个老师会是那么十全十美,我要“剪切”一个具有这些优点的好老师。我先“剪切”一双温柔的手,那是教我一二年级的范老师的。每当同学们学得很好、考试的成绩高的时候,她都会拍拍同学的肩膀,露出会心的微笑。即使有人犯了错误,老师又有点气又有点好笑似的,轻轻地抚摸那个同学的头,看上去十分亲切、慈祥……所以,我要“剪切”范老师那一双温柔的手。我还要“剪切”一对眼睛,那就是刚教我不久的新班主任郑老师的。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做小…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作文的四种能力蒋颖一、利用电教媒体培养观察能力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社会生活,多姿多彩,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却千篇一律、论调雷同、毫无个性。如写妈妈,多是“勤劳的双手”、“温柔的责备”,写教师则必是“关心同学”、“认真备课”,以至于“昏倒在讲台上”...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湖北省公安厅侦破的“欧丽曼”非法传销大案,涉及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大学生。非法传销活动竟然蔓延到了大学校园,不少大学生,甚至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同学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同学走上违法的道路呢?很显然,不法商贩的诱骗是直接诱因,他们打着迅速致富的旗号,诱骗那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当经商风吹进校园的时候,一些同学为了挣钱,盲目参与这类活动,传销自然也成了一些同学的选择。结果是自投罗网,搭钱、搭力、搭感情。传销组织是一个典型的塔式组织,一旦组织的某一环节尤其上游位置…  相似文献   

19.
警院学生的抗传意识对其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顺利走向职场、正确对待物质诱惑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抗传意识问卷对警院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发现不足,增强学校就业、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认清传销的本质,避开传销的陷阱,识破传销骗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陶子 《留学生》2011,(6):15-16
“80后”的胡潇予,阳光开朗,思想活跃。她说,出国留学是自然的.”我们那会儿,很多同学都去留学”;而选择回国是当然的,“我的家庭.亲人和所有温暖的感情,全在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