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白发苍苍的顾执中,已是85岁高龄了,居然兴致勃勃地应聘为新华社特约记者。他受聘之后,接连写了几篇通讯,内容生动,趣味盎然。他的第一篇署名新华社特约记者的通讯《知友重逢养老院》,登在1982年6月3日上海文汇报上。新华社特为此加了《编者按》,赞扬他“至今仍然十分热爱新闻事业”的精神。今年,在一个春色宜人的日子,我们去访问了这位新闻界老前辈。顾执中中等身材,戴副近视眼镜,虽病体初愈,但步履仍很稳健。“我正在编一本书。”他说:“我一生历尽坎坷,稿件大多散失,现在搜集到的,已不及十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我负责的副刊开设了一个起名为“枥谈下”的杂文栏,作者都是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人。因为约稿,曾同顾执中老人有过一面之雅。不记得是谁介绍的了,我拿着地址找到了顾老在北京菜市口附近的家中。说实话,对于此行我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我知道,顾老那时已是八十六七的人了。人到了这个年龄,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变化。他思路是否清晰?还能否搦管作文、特别是对时代感应敏锐的杂文?都是未定之天。  相似文献   

3.
顾执中著《战斗的新闻记者》一书已由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记述了顾执中从一九二三年在上海进入新闻界,开始记者生涯的经历;并于一九二八年创办“民治新闻学院”,为我国培养新闻人材作出了贡献。顾执中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写下大量新闻、通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去北京采访,到魏染胡同看了《京报》旧址,缅怀中国新闻史上最出名的记者之一邵飘萍。 胡同的路很窄,路边的民居都是有了年头的老房,每家院门前都能看到保存完好的门墩。街巷里和街巷外,喧嚣的和静褴的,新来的和旧有的,印证着时代的变迁。 在胡同的深处,有一处保存尚好的二层旧楼,60年的风雨侵蚀人事变迁,并没有给它带来过多的沧桑感觉,只有门楼处的两根廊柱,柱基处有些裂痕。门楼上方中央刻着的三个大字“京报馆”,清晰可见,历历如新,这三个字正是《京报》创办人邵飘萍的手书。 邵飘萍(1884~1926)名振…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顾执中先生的90寿诞,又是他从事新闻工作65周年、从事新闻教育工作60周年纪念。作者怀着对顾先生的敬仰之情,探索他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走过的新闻道路,渴望寻求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坎坷的路途上,不畏艰危,不辞辛劳,追求光明,自觉奋斗的精神。一、正确的抉择1898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顾执中出生在浦东南汇县周浦镇一个贫苦家庭中。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木匠。父亲虽然读  相似文献   

6.
钱江晚报创办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中,报社的历任领导和每一个普通记者坚持晚报“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宗旨,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传递百姓心声,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里,我们撷取了一组读者和记者间的故事,它们无不浸透着晚报对读者的真心真情。 (一) “报社的编辑叔叔、阿姨们像亲人一样关心我,多次给我送来通过报社捐赠的钱物,给我买学习用品等,嘱咐我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弟弟,要好好学习。我不善说话,只能使劲点头,不让他们看见我眼角的泪花。”在作文里,周伟红这么写道。这篇作文后来被晚报的编辑叔叔阿姨们编发在他们的“晚潮”副刊上,题目是《说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3,(S6):144-145
<正>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性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大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东北军名将王以哲,赫赫有名的中  相似文献   

8.
东北军第67军,在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支御敌劲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该军抗日战绩,史学界过去很少提及,近几年偶有论述并予以肯定,但略欠翔实。尤为痛惜者,本世纪30年代末,原国民党军政当局,竟以“投敌附逆”等莫须有罪名,诬陷在长城、津浦路、平汉路、上海前线同日伪军血战的67军官兵。时过境迁,一切都已真相大白,然而50年的冤案,迄今仍未得到澄清。有感于此,笔者不揣浅陋,依据原国民党战史档案及其它资料,秉笔详述该军抗日战史,重新评估67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如有舛误,敬希史学界同志和参加过抗日诸役的前辈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9.
三 1983年,民治新专的第二届毕业生、原《大公报》记者、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文彬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田伯萍等向顾执中提出建议,民治新专在重庆复校,他欣然同意,并且担任名誉校长。王文彬任董事长,田伯萍任校长。第一期招生200人。顾执中在这年9月远赴山城,旧地重游,向全体学生讲话,回顾了民治的历史,阐述了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10.
一、东北军炮兵沿革 东北军建立炮兵部队,始于奉军时期.张作霖的第二十七师和冯德麟的第二十八师,是在1912年前后成立的.这以前张作霖是奉天省中前两路巡防营统领,冯德麟是奉天省左路巡防营统领.  相似文献   

11.
1995年4月16日,老报人和新闻教育家顾执中,以98岁的高龄辞别人世。噩耗传来,顾老创办的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的新老校友和新闻工作者们,无不心情沉重,默默哀悼。本来.大家殷切期盼他至少再多活两年,成为“百年人瑞”,然而,天不假年.他遽然魂归西天,徒唤奈何啊。  相似文献   

12.
13.
何执中,字伯通,浙江龙泉上河(今兰巨乡豫章)村人,生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1044年).家贫力学,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土高第.初任海盐知县,有政绩,惠泽百姓,土民记其"十异";后调台州、亳州通判,任上,治政、断狱,颇见才具,深得殿中侍御史蒋之奇的赏识.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召为太学博士,继迁王府教授兼端王侍讲.  相似文献   

14.
合众国际社采访白宫事务记者海伦·托马斯1992年1月1日起担任格里迪龙俱乐部副主任,她是担任这个很有声望的记者俱乐部高级职务的。格里迪龙俱乐部以前是清一色的男士新闻团体,延续时间达90年之久。到1975年才第一次接收女成员。这个俱乐部在有限的积极成员  相似文献   

15.
华山同志因病久治不愈,于1985年9月22日在广州逝世。华山是广西龙州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冀察热辽日报、东北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是战场上活跃的军事记者。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坚持带病上前线采访。军事报道是他作品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征 《湖北档案》2004,(12):28-29
张其军是位非常帅气的老人,高大的身躯,挺直的腰板,满头银丝整齐地梳向脑后,这位出生于1928年、从事新闻摄影50多年的老居然没有一丁点儿老态。或许是长期从事摄影的缘故,他的气质里更多是艺术家的风格。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一双特殊的眼睛,观察并记录下湖北的历史,至今他所拍摄的照片仍然成为国内各大报章争相使用的珍品。  相似文献   

17.
我党我军的军事记者队伍从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日起,即随之形成。在烽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我军不仅有着一大批挥戈执笔、文武双全的男记者,而且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走出了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成就卓著的女记者。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男女军事记者们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命运选择驱使下.于烽火岁月里产生爱情,在战场上举行婚礼,成为夫妻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18.
19.
十月中下旬,中宣部和中国记协等部门举办了新闻界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我担任评委。刚接到通知的时候没太当回事,以为这又不是政府奖的评选,最多也就是个集体活动。但每半天八九位选手出场,每人八分钟的演讲,静下心来从容地聆听和回味好记者们的好故事时,我明白原先的想法错了。好听的故事不见得让你感动,但让你感动的故事一定好听,我把这次经历视为自己的年度记忆。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09,(4):39-40,53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由于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着力斡旋,事件终于和平解决。张学良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令东北军各军、师长.离陕之际万一发生变故.听从杨虎城和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