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改革中若干问题与困惑的反思 1.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论争中思索,关注改革中过程性的教学行为,释放教学张力,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有关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论争历来普遍存在,从不多把课程问题纳入学术研究领域而导致的教学论涵盖课程论的传统,到近代以来因为重视教学内容更新而重视研究课程问题导致的课程论涵盖教学论的传统,再到以“课程实施”或“实践的课程”替代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作为存在的事实,真实地预告着有关这一论争的某种前提:即要将教学(论)纳入课程(论)之中。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让教师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聆听到一些名师的精彩课堂。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处于反思的“  相似文献   

3.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一书选取了多位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段及其睿智的教学反思。他们或激情澎湃,或婉约温润,无论是意外收获、错出精彩,还是急中生智、借题发挥,总能给人许多启示。读着这本书,欣赏着名师们在课堂呈现的“惊涛骇浪”中从容不迫地“乘风破浪”,咀嚼着那些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教学反思,让人不由得为他们的机智处理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我有幸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为期四天.每天大概有七、八节观摩课程。所谓“千课万人”,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千课荟萃、万人共享。众多教学名师云集此次活动.其场景用“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来形容毫不为过。在四天的学习中.我充分感受到每位名师的教学魅力.享受着他们或大气、或诗意、或激情、或朴实的教学盛宴。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学实践,我们不得不碰触到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课题。说明文教学在“淡化文体”的呐喊声中备受冷落,散见的相关论述也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我们发现少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6.
小教本科“课程与教学”课程群建设,涉及“论”“法”分立的课程体系,同时设计辅助的双语课程《西方小学教育案例解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理论理解的跨文化视角;在内容改革的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研究实践、透析实践的能力,使“课程与教学”学科群的教学有效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即课程被视作学校教育的目标或内容,而教学则被视作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课程规定学校“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则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20世纪初,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80年代中期,美国学韦迪(Weade)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术语,来概括课程与教学融合的状态,在晚近的课程及教学理论界,“课程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唤。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所呈现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形态即属于“课程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力赋予”、“一系列事件”、“冒险活动”、“生成性目标”及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备通过网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职后教育的化学教学论课程存在“教材陈旧 ,教法落后 ,针对性差”的弊端。根据学员特点 ,构建了“研讨—实践”教学模式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按照“自学研讨 ,小结串讲、专题讲授 ,音像配合 ;个案剖析 ,名师示范 ;技能训练 ,实践体验”等主要程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的成长轨迹:从教学走向思辨,由思辨走向实证,由实证走向建树;在行下之作的劳苦中奔忙,在行上之思的痛苦中煎熬。”最近语文出版社推出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从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筛选出十几位“新生代”名师,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语文人生”“语文理念”“语文实践”,收载他们的“教学语录”。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着力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否则很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俗话说“反思三年成名师”,当教师真正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就能逐渐地增强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元进 《教育文汇》2009,(10):29-3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走在课程改革前沿的“名师”展示了许多让人惊叹的示范课。观摩“名师”的示范课时,老师们除了赞羡之外,更多的是想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也能像“名师”一样出现于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已在现代教育中广为使用。本结合开放教育教学实践,就“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执教却能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与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个老师自身不同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胜利油田开展的“名师送课”活动中,我由一节名师授课的科学教育活动“吹泡泡”,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鹭江大学学报》1994,(1):10-10
常德高专在专业改革中探索提出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全过程分解为“基础教育-见习劳动-专业教育-顶岗劳动-设计答辩”等三个梯次五个阶段。整个模式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有步骤地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保证各类课程的理论教学都能做到“必需够用,恰到好处。”同时又能使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的训练.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需要与实践能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科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然而,叶澜教授曾经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写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了二十年书不进行教学反思,不可能成为名师,执教三年,坚持写教学反思,就能成为名师。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倡导“时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选编、课程实施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课程管理的落实等方面都紧紧抓住了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给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展,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实践等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客观需求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开始产生,而且目前显现的有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对此,广大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了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与反思,对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理论支撑点及现实基础”、“改革的具体内容(即对象)”、“课程的设置及实施”、“课程评价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当然,这其中不乏对此次改革的反对之声。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原先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选编、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改革的风险是失败,不改革的风险是灭亡”,似乎原先的基础教育让学生感到恐怖,压抑着他们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林 《山东教育》2002,(34):21-21,26
教学改革的真谛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于这种思考,我们从2001年8月进行了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同年12月被山东省教科所确立为《探究式教学实验基地》。我们的做法是:以实施“名师锻造工程”为切入点,走科研兴教之路;以实施“学生自我塑造工程”为立足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自我管理能力;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攻点,奏响探究教学的主旋律。一、实施“名师锻造工程”实施探究教学,关键在教师,在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实施“名师锻造工程”,构建目光前…  相似文献   

19.
“名师”,顾名思义是“著名的教师”。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的凝聚力,在学校教育与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领衔、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等支配作用。解读名师成长的人生轨迹,研究名师的成才规律以及作用于他们的共同因素,不论是对名师自身、对立志要成为名师的普通教师,还是对当前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学校常常邀请教育专家、教育报刊主编、特级教师、名师来校作课程改革、教师“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的报告。作为一名分管教学、教科研的业务校长,就往往坐在这些专家、学者、名师的边上主持他们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