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读写杂忆     
《中国档案》已经整整陪伴了我30年,不仅因为职业的关系,还因为纯粹的个人感受。30年了,职业离我而去的时日越来越近,内心的感受却愈加真切而深长,也许再过不久,我要重新翻检一下这30年的读写经历,捋一捋过往岁月留给自己的那份记忆。  相似文献   

2.
研究会杂忆     
接到道宁主任的约稿电话,我着实惶恐了一阵子。我们的老社长贾汉同志是研究会上一届会长,平顶山日报社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全国各家地市报成功经验的启迪密切相关,打开记忆闸门,桩桩件件涌上心来,从哪里说起呢?翻阅第七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看到蔡八一先生的回忆文章,蔡文称研究会是地市报人的娘家,比喻贴切,备受启发,顿觉眼前一亮:岂止是娘家?她还是地市报声音的放大器、发展的智囊团、权益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3.
流年杂忆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记忆.记住什么忘掉什么,往往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也许这就是人们记忆的秘密吧.想来,我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4.
我在新华书店工作过十三年.前五年(1946-1950)是在山东新华书店和华东新华书店,后八年(1951-1958)在新华书店总店.在山东工作的情况,已写过一篇<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新华书店>,作为<战争年代的山东新华书店>一书的一部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篇<杂忆>从1951年离开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调到总店工作时写起.  相似文献   

5.
6.
灌园杂忆     
一九五三年的夏天,干旱,酷暑。浙江农村大部分地区旱魃作祟,建立不久的互助组、农业社面临严峻的考验,缺少文化的农民纷纷集会迎神,祈求龙王爷普降甘霖,有些地方甚至发展到殴打干部,聚众闹事。在这个“多事之夏”,作为共青团省委宣传部干事兼团刊编辑,我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干热的农村,采访报道青少年在抗旱中的活动情况。七月底的一天,我结束了在鄞县四明山区的采访,赶回杭州。刚走进宣传部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放着一本从上海寄来的刊  相似文献   

7.
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要求"逐步地在首都和各省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档案馆."  相似文献   

8.
老馆岁月     
<正>~~  相似文献   

9.
沪上杂忆     
新的历史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时我避居沪西,然亦亲见解放军官兵不扰民伤民,席地而卧在民房之前,至为感佩。军纪如此严明,焉能不打胜仗者?六月十四日,我在襄阳南路寄居处致函昔之留法同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周恩来先生,向其祝贺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汇报自一九三八年春汉口一别后的情况,请求给予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参加北平和谈的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先生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后,我亦去信给张,向他问候并告知自己及有关留沪朋友情况,七月十八日,张复信给我,全文如下:清尘兄:六月二十八日来…  相似文献   

10.
到梅园去抗日战争结束后八个月,即一九四六年的五月,国民党政府从“陪都”重庆“还都”南京。从重庆开始的“国共和平谈判”要在南京继续进行。我供职的上海文汇报将我调任驻南京记者,采访这方面的新闻;并且指明,重点在于采访梅园新村。于是,我带着文萃周刊主编黎澍写给中共代表团发言人范长江的介绍信和文汇报采访部主任孟秋江的口信,在五月底或六月初的一天到了南京。南京,虽号称国民党的首都,却荒凉冷落,破败不堪。淤塞了的秦淮河,河水  相似文献   

11.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者传略:张宗祥 徐森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祥 张宗祥(1882-1965)初名思曾,字阆声,别号冷僧.浙江海宁人.晚清举人,隐居不仕.先在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秀水学堂以及嘉兴府中学、杭州府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2.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丰富、层次高等特色在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阅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界以及社会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图书季刊》、《读书月刊》、《大公报·图书副刊》(合办)四种刊物便是其代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建筑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建筑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图书馆的使用方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服务平民教育的理念下,新馆建筑从定位到机制都进行了革新。这些革新为其发展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公共图书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文献作为分布广泛而又非常分散的文献类型,其收集和整理面临着许多困难.如何充分有效地做好这一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心与勇气,更需要识见与策略.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抗战期间收集云南、四川等地的西南文献,就充分地展示了当时的馆领导及全体职员在收集地方文献方面所具有的无畏精神和过人见识,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收藏与整理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因其职司所重,尤致力于文献典藏工作.其不仅注重对古籍文献,包括对珍本秘籍、地方志书、舆图文献、佛经文献、金石拓本及烫样模型等各种文献类型的典藏,也注意对抗战文献以及外文文献的征集与典藏,还接收了大量的捐赠与寄存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国家政局动荡、社会飘零不安的时代语境下,其文献典藏工作成绩斐然,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6.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18-124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成立新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委员会制度.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该馆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权范围包括制定馆务方针、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重要方面.该委员会顺畅而有力地运作了8年,为该馆在20世纪30年代的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直到抗战期间,该委员会仍对该馆重大事务起着决定作用.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在制度和人事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即清华图书部。它在战争年代,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历史合理性,不仅为西南联大图书馆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而且为战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复建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新民会从国立北平图书馆劫掠了三十箱所谓“禁书”.根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对于这批被劫书籍,无论是留守的北平图书馆,还是日据时期的“国立北京图书馆”,都始终宣示主权,为追讨书籍与日伪当局进行了艰难的交涉.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亦积极追索劫余书籍,努力将损失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9.
藏书的聚散是中国藏书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卢木斋是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实业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兴学办馆。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是他独资兴建,以家藏为基础,最能体现收藏特色和藏书价值的图书馆。其藏书不仅保存了众多珍稀版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状况。研究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价值,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同人译作成就斐然,1929年至1937年达到繁荣时期.翻译作品多以图书馆学与海外汉学研究为主,毕业于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同人是图书馆学著作翻译的主体,向达、贺昌群、钱稻孙等同人将欧美和日本关于中西交通史的先进成果译介到中国,为国内学者研究西域史提供借鉴,时事评论、文学作品和科普文章在译作中占有一定比例.民国时期同人的译作呈现出内涵丰富和取向多元的特征,是国家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表5.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