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从表面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理性的,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生活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很多老师说,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怎么会觉得数学苦燥无味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使教育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热情,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逐渐形成,熔知识、趣味、合作、探究为一炉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本文将从新课改的原因、基本理念来谈谈笔者在新课改中怎样将美育教育注入课堂。让学生通过美育教育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课堂中的数学美在小学数学中,数、式、形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自然是多种多样的。1.形态美。小学数学里的几何图形中,如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  相似文献   

4.
当你倘佯在音乐的殿堂,聆听那优美动听的乐曲时,你会体会到音乐带给你的"美"的享受;当你漫步在文学的天地,欣赏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语句,一定能够领悟文学带给你的的"美";而世俗的观点往往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学通篇是符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充满美,但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只有发现才能欣赏和享受。教学时教师应用心挖掘和捕捉,充分展示数学中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美,在于其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数学的奇妙和谐深奥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循循善诱,让学生漫步在数学的王国,充分领略数学的风光美景,  相似文献   

7.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热爱美、享受美。若我们用心地去观察和感悟,将会发现有四种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这些美组成了有意义的人生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会学生掌握有趣的数学,为他们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处处充满着美.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是一个美的王国。数学美不仅反映在学习内容上.也体现在学习成果里,更凝聚在学习过程中。美学家指出:“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情感表现。”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美学规律.调动一切可能手段,让儿童充分享受数学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10.
数学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简捷的美、和谐的美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正确引导学生感知美、追求美。  相似文献   

11.
12.
杨成 《今日教育》2007,(3S):41-41
一、理解数学美和数学教学美 数学美是以数学在内容上、结构上和方法上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美和艺术美。它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该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一种新取向,这也是新课程所推崇的。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学闪现出生活的光彩,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接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舟游 《贵州教育》2009,(21):27-28
“数学文化”即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在我看来,狭义的数学文化犹如小家碧玉,需要仔细雕琢与思量;广义的数学文化犹如大家之风范,沁人心脾。在缺乏数学文化的课堂中,唯有单一的知识传授和干瘪的思维训练,而缺乏一种灵性、一种美感,一种穿越时空溯源历史的灵动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我开始提出简约教学主张。作为教学主张,我们需对一些更深层次、更为本位的问题做出回答,比如,什么是简约?怎样的教学才是简约教学?简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实施?实施的保障条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16.
谈到美,我们往往会想到一朵鲜花、一幅名画、一段音乐等,这些事物直接呈现在感官面前,使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们的美.科学的目的是寻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它也能使人感受到美吗?在历史上曾经有人认为:科学定律把一个充满声、色、香的世界还原为一个只服从机械规律的沉寂的世界,因而科学理论是不美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婷 《江苏教育》2006,(2B):33-34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可避免地.我们现在数学教学中渐渐出现了一种较为极端的做法:为避免“数学味”过浓而日渐产生的“生活味”过浓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杨卓 《甘肃教育》2012,(17):44-45
新课改以来,超越于传统教学的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目标多元、尊重差异、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都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响应,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繁华背后,我们看到不少数学课,特别是公开课追求内容上的大全、形式上的新异,却因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结果教者教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因此,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在体现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简洁,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对课堂教学反思、调整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眭、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