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新开设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有着很好的德育作用:它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明辨是非的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认同感有着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学习将促进大学生美德的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李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05-2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对大学生进一步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提出此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安排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在了解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从而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为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觉得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要将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同时还应改革考核模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5.
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面临着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教学目的,加强教学效果等问题。本文根据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求,结合笔者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感受,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力图为上好该课程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应斌 《时代教育》2012,(21):176-1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普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急需解决。在学校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实践教学,阐述了参观实践教学法、多媒体实践教学法和辅助实践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这一任务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是目前从事《纲要》课程教学工作的同志亟须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拟从《纲要》课的课程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来谈几点教学的感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应有的教育功能,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的考核,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分散到整合,促进了考试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评价,可以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也要进行相应教学改革,其具体做法是:教师要强化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平台的作用;要进行该课程相关的研究,形成自身独立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在明确课程归属和性质基础上,努力实现从历史教材体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变,从以陈述历史为主转变为史论结合并以论述历史为主,以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皮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2):79-82
地方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而福建在这方面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可以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纲要”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目标,都是旨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和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文章认为,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本门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和教材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史学情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主要任务不仅是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三个选择”,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两个了解”和“四个选择”的理解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纲要”课教学中尚存在任课教师缺乏对本课程的整体把握、听课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教学方法和理念比较陈旧等问题。在提升“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体会是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正确认识“纲要”课程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教材;二是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三是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完成从“平面教学”到“立体教学”的转换;四是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拓展“纲要”课程学习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叶烨 《丽水学院学报》2010,32(6):112-115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整体优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通过优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等,力求实现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文学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革"前以政治意识形态为指导思想到20世纪80年代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对从前的政治话语进行了颠覆,致力于追踪现当代文学的"现代化"脚步;90年代对80年代的思潮进行了深刻反思,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学界对文学史的理解逐渐趋向多元或者说不确定性。本文以赵树理为个案,勾勒了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历程,对各种文学史观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几十年来文学史观念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肯定走向怀疑,每一次的转变与其说是向真理巅峰的逼近,不如说是对文学史领域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代,中国大学历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历史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面对现实困境,大学历史教育应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体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面向大学生的通识历史教育课程将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成为历史教育振兴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