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纸是大众化读物。因此,采写和编发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一般读者的知识水平。不仅要让读者了解这一新闻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还要帮助读者掌握理解这一信息所必需的知识。从记者角度着眼,就是要恰当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通过文内背景,让读者看懂新闻;从编辑角度着眼,就是要在编发新闻时配发必要而简明的相关的资料,通过文外背景,让读者看懂新闻。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一直是都市报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而社会新闻又多是拼抢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各家报纸争相开设新闻热线。对于社会新闻来说,可做的有许许多多,总体来说,必须深入一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服务意识已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确立,如建设服务型社会,创建服务型机关,各行各业的承诺服务等,而“媒体也是服务”的观念,也逐渐得到新闻行业的广泛认同。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新闻媒体必须直面市场竞争和市场选择。任何媒体,如果不能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如果不能设身处地为读者、观众、听者着想,确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中的社会新闻逐步增多,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应有的作用。多写社会新闻,写好社会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新闻收视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6.
董晓芳 《新闻前哨》2022,(17):58-59
<正>消息通常被称作狭义的新闻,就是用最简洁迅速的手段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它发端于近代报纸萌生之时,自16世纪末问世以后,便迅速成为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消息是支撑报纸版面的重要报道体裁。但翻开时下的报纸版面,不难发现消息数量减少,尤其精彩的消息更是缺乏。大块头、长文章充斥版面,即便有消息,也多是材料式、套路化的工作信息,新闻性不强、价值不大、写法老套,难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7.
办公室抽屉里有一本<全国短新闻选>,是我们来报社后发的,这本光明日报社1984年编辑出版的小书,收录的新闻作品当然也是1984年以前的,虽然都是一些旧闻,读起来却常读常新,工作之余拿出来翻上几页,每一次都有所获.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市场经济领域里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如何洞悉其本质,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尺度?现就写好经济新闻报道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莹 《中国广播》2010,(11):81-8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体数量的增多,媒体对信息的独家占有已成奢望。然而,新闻专题作为一种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新闻体裁,正逐步成为传媒界化解“独占”困境的有力手段。广播应注重新闻专题这种节目形式,以实现媒介影响最大化。在凸显新闻专题固有特点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自身的媒介优势,用思想做专题,将广播新闻专题采写得更有高度、更具权威性、更有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以精确的数字、量化了的事实反映有新闻价值、值得注意的客观事物,这种新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目前媒体称其为“数字新闻”。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新闻的优势在于数字本身感观性强,且简明评价新闻的内容,再加上数字新闻的直观、简明,从而越来越被媒体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12.
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和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这种新闻形式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3.
鲍艳红 《新闻窗》2008,(6):46-47
当前,会议报道在媒体的新闻来源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跳出如流水账般的“会议八股”,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新闻单位乃至相关主管领导都需研究的课题。如何在会议里发现新闻线索、确定报道方向、跳出会议写好写活会议新闻,这里笔者谈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中使用好背景材料,对开掘新闻的深度、广度大有益处。本文就解释性背景材料、对比性背景材料在科技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用活背景材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第六届全国好新闻评选前夕,有的同行要我谈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评上全国好新闻。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能评上全国好新闻的均有它的特点,如时效问题,主题思想的选择和提炼问题,文章的表述方法和形式问题,等等,可以列出一串特点来;但是,几届全国好新闻评选的实践告诉我,最根本的一条还是新闻价值问题,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条,才有可能写出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6.
所谓背景,即对人物、事件起到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穿插背景材料,不但有助于阐明事件的真相,而且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新闻价值。近年来,我在新闻采写中,注意挖掘背景材料,巧用背景写新闻,获益匪浅。如何运用好背景材料,写出有份量的新闻稿,我的体会是:深入思考,做到事先谋划,细心挖掘,掌握第一手材料;巧妙穿插,落笔要言简意赅。深入思考,做到事先谋划。新闻事件往往是由各种因素汇集在一起产生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采写一个新闻事件,要将其放到大环境大背景…  相似文献   

17.
徐军国 《新闻前哨》2003,(11):33-33
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它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或表现主题服务。而巧用背景不仅增加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而且还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全面地把握和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 在新闻报道中,巧用背景非常重要。今年2月,有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最近在哈尔滨召开的短新闻研讨会,就短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短新闻采写的基本经验、短新闻与改进文风和作风的关系、短新闻对新闻改革的意义等作了探索。与会者通过探索有了一个共识:时代呼唤短新闻,读者需要短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多写短新闻,写好短新闻。这次研讨会是新华社一些青年记者倡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和黑龙江分社主持的。到会的有国内21个分社和总社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体育部、新华出版社等33人。总编辑南振中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会上,25位同志宣读了论文,并围绕着短新闻问  相似文献   

19.
我提议:我们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谓人人,当然并不是说二十一万万四千万或四万万五千万人,我是说我们做革命工作而又能识字作文的人,一切这样的人都应该学会写新闻,就如同都应该学会开会说话一样。为什么?因为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你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而宣传,这当然是我们人家都有责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