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琴话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相似文献   

2.
美文采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①之,曰:‘思无邪’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④於事而慎⑤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⑥。”子曰:“三军可夺⑦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见贤思齐⑧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⑨,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⑩,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注释:①〔蔽〕概括。②〔思无邪〕“思”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思无邪”是“无不出自真情”的意思。③〔隅〕…  相似文献   

3.
逢蒙学射于羿~①,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②,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③。”曰:“薄乎云尔~④,恶得无罪~⑤?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⑥!'问其仆~⑦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相似文献   

4.
《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其中“武王曰子有乱臣十人”一句,被认为是(《尚书·太誓》中的句子。此处引文,其语境意义是离心离德者必败亡,同心同德者必胜兴;意在说明同心的重要性。孔子的解说与此意义一致。  相似文献   

5.
论“宽”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  相似文献   

6.
“温故”和“知新”是相辅相承,不可或缺的。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这都是说巩固已掌握的旧知识,有助于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黄文杰 《现代语文》2004,(11):27-27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  相似文献   

8.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  相似文献   

9.
师文学琴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成能。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  相似文献   

10.
纪渚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11.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目:“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相似文献   

12.
礼贤下士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提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印”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即”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  相似文献   

1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  相似文献   

15.
王充 《华章》2011,(7):25-25
【选文】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相似文献   

16.
取与舍     
一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语段,直译划线句子。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人之  相似文献   

18.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9.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