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汉代砖石画像中的车马画像这一题材内容,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即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车马作为画像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画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档案的载体为石、砖,档案的记载形式为石刻画像,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生活,体现的是汉代时代精神。将汉画档案文化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世人开发利用,促使汉画档案形成文化生产力,拉动相联产业的发展,在奔向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高梓梅 《兰台世界》2016,(15):149-152
出土的汉代墓葬石刻螺女画像,有的表现为由生物螺向螺神转化,有的表现为与仙界神灵相会。从叙事角度看,螺女转化和与仙人相会的场景已具备了空间的时间流程,选取的是情节快到高潮而未到高潮的"顷刻",因此最令人神往。透过画像,其文化意蕴为农耕社会贫穷单身男子对婚姻、家庭的渴望,以及先民对生命的挚爱。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奇葩——山东汉代画像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汉代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雕刻在墓室、祠堂、门阙等建筑物上的石刻艺术品。作为我国古代为墓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刻融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于一体,主题鲜明,深沉雄大,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5.
刻字于石,传于后世,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传统.与甲骨、青铜器、简犊、帛书等一样,石头自古即成为记录文字的重要载体.实际上,中国刻石的兴盛是汉代以后的事情,汉代的刻石堪称中国石刻的原点,甚至称之为古典也不为过.因此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中国石刻的原点和古典.汉代碑刻包含了两汉时代的碣、碑、墓志、画像石题记、摩崖、石人石兽题字、黄肠石题字、居住建筑类石刻题字等所有的石刻文字,是严谨和规范的学术概念,不包含没有文字的汉代艺术石刻.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以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牛红广 《山西档案》2015,(2):143-145
石刻文献指以石头为介质镌刻书写的,供阅读识别的语言文字资料,也包括石质材料的雕刻、画像等非文字信息。石刻文献的载体类型包括不同形制与功用的石刻原件,也蕴含艺术风格多样的石刻拓片和拓本。石刻文献的文献属性体现为历史文物性和学术资料性。  相似文献   

7.
《汉律披遗》代表汉代律令最高成就,并已问世数十载,同时中国简牍的发现也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程,文章将通过对比出土的秦汉简牍来进一步认识汉朝典章《九章律》的真正含义及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物图像是一种文献资料。我国历代对肖像画十分重视,绘制的方法有写生,揭帛画像和模拟追写,甚至艺术创作,绘制和观赏有不同于西方的传统与审美习惯。流传的图像除画像外,还有线刻的木刻画像和石刻画像、雕塑像、近代照相等。文章对人物图像资料分布的大致情况以及查找的途径作了介绍和揭示。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弼马温一词,对汉代画像石中"马上蜂猴""马上逢猴""马上封猴"等几种形式的画像进行探讨。非官宦人家只求吉祥、无须"封侯",故用凤鸟等形象,而官宦豪强则刻画猕猴以求加官晋爵。"射雀"也是官宦人家利用画像祈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汉代的"射雀"画像所用手法较为省略,绘众多鸟的形象而简省射鸟人,以此隐喻"射爵"的深意。在许多汉代画像石中,"封猴"和"射雀"兼有,表现出官宦人家对仕途顺利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相似文献   

13.
吴萌 《兰台世界》2012,(21):91-92
画像石棺是石质葬具的一类。汉代四川地区画像石棺所刻画的图像基本表达了同一个主题意义:升仙与死后生活蓝图的构想,同时也寄予了祈祝生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张玺 《兰台世界》2016,(8):147-149
在以农业为经济主体的汉代,雨水是决定农业丰歉的最主要因素。汉画像中保留了大量祈雨巫术,主要有舞雩、"虎吃旱魃"、射日、刻画河伯出行、风伯雨师兴风布雨、虹神图像等。这些画像既反映了汉代巫术的炽盛,同时也反映了时人对自然力的无耐和企图利用模拟巫术与大自然抗争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秦汉以降,石刻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文献载体,同时也是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赋赖以保存与流传的一种媒介。但迄今为止,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汉代石刻中,却未发现赋作。辞赋作品出现于石刻中,就目前所知,最早始于隋朝,具体年代是在隋大业年间,刻的是曹植的名作《鹞  相似文献   

16.
早在公元前206至220年的汉朝时期,"百戏"就已经出现了,而在百戏的集体演出里,角抵戏是一种将技艺融入表演中的戏剧艺术。本文就角抵戏的兴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最后指出了汉代末期角抵戏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建立功能齐备的高品质的石刻拓片数据库,必须通过书目控制对石刻文献内容信息作深层次的揭示.释读石刻文献,进而形成准确的释文,是深入分析其内容、提取相关信息的前提.传统金石目录通过题跋和录文两种体例,点面结合地对石刻文献进行考释,其中的录文体例,更是揭示石刻文献内容信息的基础.从金石目录时石刻文献内容的考释中寻求借鉴,文章就释文的方位、行款和阙疑等石刻拓片书目控制中的释文的规范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功能齐备的高品质的石刻拓片数据库,必须通过书目控制时石刻文献内容信息作深层次的揭示.释读石刻文献,进而形成准确的释文,是深入分析其内容、提取相关信息的前提.传统金石目录通过题跋和录文两种体例,点面结合地对石刻文献进行考释,其中的录文体例,更是揭示石刻文献内容信息的基础.从金石目录对石刻文献内容的考释中寻求借鉴,论文就释文的方位、行款和阙疑等石刻拓片书目控制中的释文的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与同时期的埃及石刻、希腊瓶画并列为世界艺术三大瑰宝,堪称世界一绝。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奠定了在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美术学和民俗学研究上的价值地…  相似文献   

20.
孙启治 《图书馆杂志》1999,18(11):39-40
中国学术史有数千年之久,其中经学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看来,经书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科学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所必不可少。中国历代朝廷都重视对经书版本文字的整理工作,这给后人的研究带来很大方便。在木版印刷术发明之前,经书经历了一个靠碑版石刻流传的时期,这种石刻的版本,称为石经。现在知道的最早石经,是汉代熹平年间(一七二-一七八)用隶书刻的《熹平石经》,立于洛阳太学。但据汉代人记载,当时还存在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古文经书。这古文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汉代没有刻石流传,至今已不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