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久保哲哉 《传媒》2010,(11):15-16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日本人很喜欢手机、游戏,所以日本一定遍地都是数字期刊,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日本大多数杂志是在店面零售的。日本出版业的发行网络和零售机制高度发达,它覆盖了整个日本。日  相似文献   

2.
郑霞 《大观周刊》2012,(41):74-74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却不像中国茶道一样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以禅宗思想为主的新的审美观念和具有日本民族味的特有的内蕴。本文主要根据日本茶道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来分析了的日本茶道精神里独特的“和”、“敬”、“清”、“寂”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结束了,围绕着谁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问题的争论也随之开始,而且至今尚未结束。有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大致有四种:一是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消灭了日本侵华军队有生力量,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二是苏联学者认为苏军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决定日本命运并加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的9.0级大地震、十余米的海啸和核泄漏是日本有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强震,给日本带来了重创。而中国毗邻日本,这次突发性事件不仅让日本承受着一次毁灭性灾难,也考验着中国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日本福岛核危机引发了中国公众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针对当代日本人、日本问题的思考、批判和解读。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客观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日本的种种阴暗面、不足和问题,涉及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等各个层次。对于日本社会的优长,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本刊所摘此文,即肯定了日本在文化融合方面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部分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但是日本的档案工作在战后曾经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与日本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发展了资本主义,但由于日本是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人力、财力主要用于对外侵略战争,不肯在档案工作方面花费钱财,甚至以紧缩财政开支为理由压缩档案机构,限制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内容产业现状及发展要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海春 《现代传播》2007,(1):112-116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国,是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中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本文主要对日本内容产业的的发展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日本內容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日本发展内容产业所依托的理论,同时从经济总量、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和国际影响力三个角度对其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分析了日本成为世界内容产业第二大国的原因,对其经济、文化、社会等间接因素以及产业布局、操作经验和技术转化能力等直接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能够出现奇迹是与日本的产业政策及理论分不开的。日本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了相应的产业政策, 总体上说, 日本的产业政策理论是成功的, 但是也有失败与教训。日本的雁行论、倾斜式生产方式、边际产业扩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艳 《兰台世界》2012,(22):55-56
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成就,迄今也少有与其比肩者。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献最多,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就占了五分之三。本文将对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堂》、《徒  相似文献   

10.
王晓雲  赵平 《出版广角》2014,(12):80-81
中国的动漫文化可以说是在与日本和美国竞争中成长的,现在的中国动漫市场主要是日本、美国、中国动漫并存竞争的状态。文章分析日本动漫在我国掀起热潮的原因,以及日本动漫在我国传播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对策,即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改革。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缴送管理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出版物缴送制度较完备,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是接受日本国内出版物的法定呈缴机构。本文主要阐述了日本缴送制度的确立、完善过程以及缴送框架的各种要素,并提出对完善我国出版物缴送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明治时期是日本王学的高峰,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流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翻刻、评注、选辑,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版本特征,阳明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辨在国内外形成了两个传刻的倾向与线索,在日本学者对阳明文献的重刻与编辑中也逐渐形成了哲学文献与文学文献的传刻途径,反映出王阳明文献在日本的文献接受与日本本土的文化语境紧密结合。论文关注明治时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翻刻与接收,主要考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整理与编撰,探讨王阳明文献在日本学界与社会的流传版本及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禅宗茶道悟的是“中国禅”,突出直觉智慧,落脚到肯定生命(道)和肯定人生(儒),释、道、儒统一于茶道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茶道流派虽多。本质上仍属禅宗茶道,但悟的是“日本禅”.其思想特征是追求空寂、轻生喜天、以死为关和“物之哀”等。仅就“禅”而言.中国禅传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日本禅.日本禅比中国禅更地道.就“禅宗茶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是提供日本数字图书馆的纵览,即日本数字图书馆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相关研究.由于日本数字图书馆概念表述的不统一性,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日本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几种表述方式,然后按类汇总归纳了日本过去及现在的各种数字图书馆工程,同时列举了当前日本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状况.最后,作者对日本数字图书馆现状作出了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报业大国,世界日报发行量排行的前三名均为日本报纸。对于日本报业繁荣的原因,目前已有不少相关文献进行论述,但却缺乏第一手的实证数据佐证。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实地在日本东京回收了208份问卷,从中得出了对于日本报纸读者行为最直观的了解。日本人读报率高、读报具有很强的惯性,而且忠诚度相当高;但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读报率和读报意愿降低,却是日本报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文也对日本报业的革新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中国报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震、海啸、核危机,在2011年3月11日起日本遭遇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中,日本媒体体现出了一以贯之的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日本唯一的公共放送机构NHK,更是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承担起"公共空间"的社会责任,为日本地震巨灾的信息传播和灾难应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部分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但是日本的档案工作在战后曾经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与日本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发展了资本主义,但由于日本是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人力、财力主要用于对外侵略战争,不肯在档案工作方面花费钱财,甚至以紧缩财政开支为理南压缩档案机构,限制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日本政府战后于1971年建立名为“国立公文书馆”的国家档案馆,主要负责管理除国防(军事)和外交档案以外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8.
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国际中心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平成八年度海外图书馆员的进修学习,期间参观考察了日本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就有关国际图书交换业务,我专程采访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得到了国际协作课中川真知子女士的热情接待,并介绍提供了详实情况。以下尽我所知,作个概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是国家级的,具有议会和中央图书馆的职能,是信息情报基地。其图书资料主要来源于出版商提供的新书样本、选购、国际交换、赠送等几个方面。该馆被指定为日本的国际图书交换中心,对外国际协作窗口。近年来成了日本急速发展的情报化、信息化、社会化网络枢纽。其国际图书交换业务是根据日  相似文献   

19.
3·11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灾害历史的一个节点,除了震级之高刷新纪录,随后而来的大海啸、福岛核电事故给岛国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大众媒体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醒目而且重要的角色。迄今,大地震发生后一年,围绕核电危机和灾区复兴的报道依然是日本主流媒体报道的重点。本文将以3·11东日本大地震、核辐射报道为例,透析日本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特殊表现,并反思其对中国媒体灾害报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琪琪 《大观周刊》2012,(31):8-8,6
日本的公务员制度是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形成的。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日本的公务员制度也不断地变化和完善。日本公务员制度作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面临着与其他国家务员制度共同的挑战,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自身特殊的挑战。在桥本内阁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日本公务员制度改革也被提上了政府改革的议程。2008年通过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基本法》等配套法案,对日本公务员的任用、考核、工资、培训、考试、交流、福利、奖惩和再就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进行了具体设计,对日本传统的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