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崴 《兰台世界》2015,(3):23-24
冕宁县档案局中,完整地保存着一部清代时期的司法档案,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从冕宁县档案的基本内容着手,探讨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重点分析了清代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董静洁 《兰台世界》2013,(15):18-19
民事诉讼相关的制度在清朝年间的发展,是民事诉讼制度中国清代的集大成者,与历代的诉讼制度相比较,这一时期的诉讼制度充分地在管辖方面、起诉方面等显示了其法律化与制度化,更是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冬 《历史档案》2020,(1):86-96
清代地方司法中的保释是指案件在审理结束后,部分诉讼参与者被官府管禁,由保人向官府提交保释请求,待承审官批准后解除其管禁状态的司法活动。它是清代一项基本的司法程序,也是官府为了震慑、管理讼民,维持基层司法稳定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司法实践之一。保释程序的相关环节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清代法规对保释有诸多制度性规定;一方面承审官对保释的审批有时并不以也难以将"法律"作为唯一依据。保人利用保释策略企图达到保释目的,而承审官个人的治讼理念与怜悯之心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其审判结果,反映出官民在司法领域但又基于法律之外的一种博弈互动。本文以南部档案中从道光七年(1827)至宣统三年(1911)的193件保状档案为主要资料,结合清代律例、官书,拟对清代司法中的保释及其程序运作中的官民互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4.
刘露 《大观周刊》2012,(43):64-64,74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的评价,最早来源于马克斯·韦伯的法律思想,马克斯·韦伯强调形式的理性法律,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与其相反的法律,即实质的非理性法律。那么中国的法律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本文试以中国清代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对马克斯·韦伯的法律思想进行一定的论辩,从而进一步揭示和阐述中国清代法律制度具有的实体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异族通婚除了政治需要之外,也有助于两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发展,增强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本文通过对清代不同时期的通婚的民族法律制度的论述,说明民族通婚制度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诉讼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到了清代,得到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发展,日益法律化和制度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我们即以清代民事诉讼中疑难案件的处理为例,简要分析清代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奉晓政 《兰台世界》2014,(10):36-37
我国古代的诉讼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到了清代,得到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发展,日益法律化和制度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我们即以清代民事诉讼中疑难案件的处理为例,简要分析清代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严锋 《大观周刊》2012,(33):39-39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美,承栽着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历史使命,是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法律屏障,如何让法律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对于保障法律的统一并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中国习法制度改革选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万珂 《中国广播》2005,(2):31-32
近年我国新闻侵权纠纷层出不穷,媒体在应对新闻侵权诉讼时败诉率偏高,引发了诸多新闻界人士的呼吁,这其中原因与诸多政治法律制度有关。但在我国的新闻侵权法律制度中,抗辩事由单一也是媒体败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么,什么是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我国新闻侵权法律中规定了哪些抗辩事由?为什么说抗辩事由单一是造成媒体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相似文献   

10.
赵彦昌  姜珊 《档案学研究》2022,36(5):142-148
清代档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本史料,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促使法律史研究的“问题”导向更为微观、具体,并引入多元的研究方法。同时,法律史研究中对诉讼文书展开研究也为后续清代司法档案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围绕“档案中的虚构”等问题的讨论也使清代司法档案的价值得到更深层面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清代司法档案的更为全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新疆档案选辑》的出版,为研究清末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撑。新疆建省后,吐鲁番地区政治法律与内地接轨,从档案记载的史料中可以挖掘到当时的维吾尔族民众对于新移植而来的刑事法律体系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他们对司法机关的认知,在诉讼过程中的表现和在诉讼之后的心理感受。通过档案的解读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建省后的刑事司法渊源、刑事法律内容和刑事司法权威当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民众都是比较认同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的民事诉讼案件比较少,重要原因就是诉讼成本高。以黔东南的民国司法档案为中心考察民国时期黔东南民族村寨村民的民事诉讼成本,对当前的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及移植西方现代法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巴县档案、方志等地方文献,考察清代重庆船行埠头设立、弊病、船帮的兴起及船行埠头制度废除后的航运业,分析船行埠头制度变迁所隐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指出地方文献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盛世时期中央机构出版物是考察其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的独特视角,正经正史的刊印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构成了“康乾盛世”的思想文化基石,也是统治者政治意图与文化政策最为集中的体现,直接影响了清代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薛秀娟  钟玉清 《兰台世界》2013,(23):153-154
笔者从法律视角,阐述了清代报灾与勘灾的法律规定、应急性赈灾的法律措施、具体赈灾的法律规制、灾后重建的法律保障、赈灾腐败的法律治理,以及清代赈灾法律制度所具有的历史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扬 《历史档案》2023,(1):107-115
清代人命案件审断过程中诉讼策略的运用、案情事实的构建以及验尸意见的专门知识对司法官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产生影响,是研究清代司法运作实态的重要内容。清代图赖现象不仅以社会风俗的形态存在,民众更是将其作为诉讼策略不断利用,从而实现诉讼意图。道光朝对京控图赖问题的讨论,是因应清中后期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生在江西的一起京控图赖案为例,通过剖析案件的发生背景、纠纷缘起、鉴定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诉讼话语的功能,试图呈现清代人命图赖案件在裁判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是在过去,对于这个政治理论争端,会做出政治判决,但是现在双方到法庭诉讼,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法律解决理论争端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黄霄旭 《出版科学》2012,20(1):61-66
着眼我国网络文学侵权日益猖獗的现状,在对国内网络原创文学领军企业——盛大文学版权纷争的分析考察中,总结出网络文学侵权纠纷在诉讼理由、侵权方式、作品数量、法院判决等方面的特点,认为未来网络文学维权将呈现由单独向集体、由一方向各界、由舆论向诉讼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网络文学版权保护面临的制度法律两方面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淑敏 《档案》2012,(3):23-25
清代史馆制度是官修史书的制度,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清代时皇帝可以发起编纂项目,全面干预编史过程,指定编史人员,并且形成次第御览制度.清代史馆制度成为帝王意志发挥作用的工具,统治者可以在编史过程中自由取舍材料,树立良好形象,抗衡夷夏观念,证明正统身份,配合政治形势推行教化政策.  相似文献   

20.
赵璇 《大观周刊》2013,(6):40-40
在我国,诉讼诈骗现象由来已久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对其的法律规制,理论实务界的主张见仁见智,难以形成主流意见和通说。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了对于虚假诉讼的规制,意味着对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不应当仅局限于刑法个罪的界分,而应当将其置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度中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