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晓娟 《兰台世界》2012,(30):89-90
家臣管理机构作为贵族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卿大夫势力急剧膨胀的情况下日益充实而完善,春秋家臣管理机构的完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周代王权衰落、卿权强大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臣制度是周代宗法、分封、采邑等重要政治制度的产物,并与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家臣制曾经同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一道在维护和稳定周代贵族统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代早期卿大夫家臣的设置中,同族人担当的情况较多,体现了鲜明的宗法特征。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家臣所秉持的传统忠君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诸多因素促使春秋时期卿大夫之家臣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周代早期卿大夫家臣的设置中,同族人担当的情况较多,体现了鲜明的宗法特征。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家臣所秉持的传统忠君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诸多因素促使春秋时期卿大夫之家臣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侠士是中国武术史上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千年,持续到现代。文章以侠士的兴起与发展为主要的论述重点,分析了侠士与春秋武术的关系博弈,肯定了侠士的兴起对于武术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帛书《春秋事语》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在语言运用上不如《左传》精炼、生动,在史实把握上不如《左传》缜密、细致,在思想倾向上与《左传》也有一种时代的先后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春秋事语》应当是《左传》之前的史学作品,是《左传》广采博取的史料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在春秋赋诗中常常取用诗的整体情节或情感特征以形成喻义,而且诗的总体情绪也为功利意义表达的效果生成起到烘托和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记忆并非都与历史有关,但是,我们所有的记忆都将成为历史。故宫里有多少道门?门就在他的身后。他一转身,看见的却是自己小的时候,第一次进故宫。售票窗口售五角钱一张门票,他和跟他一般大小的孩子们伸出小手递给老师两角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对古时美女西施善舞的事实进行一个探究。首先对西施和她与舞蹈的不解之缘进行概述;其次讲西施利用其善舞的这一利器与吴国所进行的政治斗争;最后叙述西施与善舞有关的"两笑半"故事。  相似文献   

12.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威 《兰台世界》2014,(5):94-95
本文将对古时美女西施善舞的事实进行一个探究。首先对西施和她与舞蹈的不解之缘进行概述;其次讲西施利用其善舞的这一利器与吴国所进行的政治斗争;最后叙述西施与善舞有关的“两笑半”故事。  相似文献   

14.
魏新 《全国新书目》2014,(12):42-42
最早,一年只分两季,春去了就是秋,秋去了春就来。后来才增加了夏和冬,四季交替,历史也有了更多分明的层次,但春秋无可取代。  相似文献   

15.
春秋地考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F0002-F0002
春秋地考不分卷 明季本撰 清初抄本 该书遵“公谷之义例,左氏之事实”以考证春秋地理古今之沿革。纪事起于隐公迄于哀公。季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师从王守仁。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后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  相似文献   

16.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北宋晚期学人萧楚对《春秋》有一定的研读,其著作《春秋辨疑》具有以专题例法解经,意在经世的两大特点,进而阐释儒家仁义之道。  相似文献   

17.
徐琼琼 《大观周刊》2011,(21):64-65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西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在政治法律领域开展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化运动。为了使儒家的指导思想与法家化的法律之间实现统一,董仲舒开创了春秋决狱,即以《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精神来定罪量刑,把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的实践之中。春秋决狱在断狱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不成熟的断狱方式所带来的危害。 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背景的原因,我国古代的春秋决狱原则没有随着整个世界法律的进步而发展,仅仅调整了个案的衡平。而对比西方,英国的衡平法却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成为了成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春秋》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文化经典类别之一。就养生史来说,《春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古代养生观的发源之一。本文将对于《春秋》中的养生观作进一步的探析,对其中的养生之道、养生哲学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先前只听说报纸上有副刊,在宝贵的版面上划出一块园地,让大伙儿谈些茶余酒后的闲话,调剂一下紧绷的心弦。杂志也有副刊,似乎仅见于《文艺春秋》。《文艺春秋》是范泉20世纪40年代主编的,出了四十多期,自1944年10月至1949年4月,是那时期一份重要的文化期刊,旧书店里,全份售  相似文献   

20.
西汉时期,在律法改革过渡期间,董仲舒适时地向汉武帝刘彻提出"春秋决狱"的法律观点。采用"原心定罪",在犯罪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来分析断定犯罪人的基本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