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洛阳邙山五座东汉帝陵的地望已基本确定,陪葬墓的分布规律逐渐明晰,但仍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主旨在于考察邙山东汉帝陵的营建过程,重点分析明帝选址洛南和安帝复葬邙山的原因,强调成年皇帝的个人意志在陵墓选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均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合法性的政治需要。而幼年皇帝的丧葬事宜,则大多是被安排的"权宜之计"。在上述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下,邙山东汉帝陵的分布逐渐变得没有明显规律可循,并最终形成"祖陵"光武帝原陵居中偏西,其余陵墓在其南、东、北三面环绕祔葬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2.
枣阳市,在历史上是中国十大名君之一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故里,素有古帝乡之称;在改革开放中是全省十强县市之一,人平贡献全省第一,被称为敢于拓荒的黄土岗上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10,(2):43-4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镇压赤眉军。大军在回溪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冯异只与很少几个部下逃问营寨。他开始招回逃散的士兵,重整旗鼓。决战时刻到了,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属今辽宁的政区 公元9—23年是王莽统治时期,国号新,23—25年是刘玄统治时期,国号汉,年号更始。25年刘秀即帝位,都洛阳,通称东汉,又称后汉。220年曹丕代汉称魏帝。  相似文献   

5.
东汉时属今辽宁的政区 公元9-23年是王莽统治时期,国号新,23-25年是刘玄统治时期,国号汉,年号更始.25年刘秀即帝位,都洛阳,通称东汉,又称后汉.220年曹丕代汉称魏帝.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关林大道与兴洛西街交叉口西南部进行配合基本建设施工中,发掘了一座魏晋时期墓葬。该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单耳室土洞墓,方向100°,平面呈靴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侧室四部分组成,共计出土器物57件。其中有东汉时期常见的壶、仓、灶、井、猪圈等模型明器和一组乐舞俑,以及西晋时期的四系罐、碗、盘、尊、耳杯、多子盒等。其中乐舞俑在洛阳地区东汉墓中常见,但在西晋墓中绝无仅有;"位至三公"铜镜和"别部司马"铜印,是西晋时期洛阳地区常见的铜器类型。综合诸多因素,此墓葬具有从东汉晚期向西晋早期过渡的特征,年代应在曹魏正始到西晋泰始之间。洛阳地区现已发掘的晋墓大多为西晋中晚期,西晋早期墓数量较少,此墓的发掘为洛阳地区东汉晚期、曹魏至西晋时期墓葬的发展序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一套写给儿童的历史启蒙读物,以各类人游历穿梭历史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古都中发生的历史故事,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本册以洛阳为背景,以书肆老板、幻术艺人、街头赌徒、寺庙杂役等角色的口吻讲述东汉、北魏、唐朝武则天时期发生在洛阳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06,(3):26
从公元189年洛阳动乱到220年汉魏禅代的三十一年间,中国历史蹒跚在通往三国鼎立的路上.本书的作者以敏锐的史识,将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后洛阳上层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作为叙事起点,通过穿插进行的倒叙,追溯了东汉中期以来外戚、宦官、士人、武人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  相似文献   

9.
正曲阳石雕的产生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横卧东西,状若银龙。满山汉白玉石洁白晶莹,宜精雕细刻。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雕刻工艺,使曲阳成为我国有名的石雕之乡。曲阳是怎么兴起雕刻的?对此有许多说法。有史料记载的是,曲阳雕刻艺术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曲阳县城南有座"狗塔",据说是东汉光武帝刘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兰台世界》2016,(4):111-113
若卢是汉代少府的属官,以其储藏和冶铸兵器的职能而得名,内设有监狱。作为"诏狱"的若卢狱设于宫禁之内,是中都官狱之一,用以拘押犯罪的官员。若卢诏狱在光武帝时被裁撤,后因司法体系的调整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于汉和帝时恢复诏狱性质,归属廷尉管理,成为东汉唯一明确记载被恢复的中都官诏狱,其复置为后来黄门北寺狱的设立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米戎 《出版参考》2016,(11):40-41
书稿中存有的谬误有些能够让人理解,比如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可有些就让人匪夷所思,比如常识性的东西本不该错,可不但错的不贴边儿,写的还煞有介事.一部学者的书稿中就有这种情况,而且岂止有,还居然有五六处之多,着实令人称“奇”.我们不妨见识一番. 1.东汉末年,中经王郎称帝盘踞辽东,刘秀命朱俘为幽州牧……东汉王朝存在近200年,其间经历了12位皇帝.刘秀为开国皇帝,在100多年后还在下圣旨岂不是玩儿了一把时空穿越?不是光武帝死不肯放权,实在是作者搞错了,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  相似文献   

12.
近日,市档案馆征集人员从埭头镇白塔里村史福田老先生手中征集到一套1946年编纂的史氏宗谱(埭头世系)26册及2003年新编本(复印件)16册(埭头夏庄世系一世至六十五世)。史氏在溧阳是一大望姓之一,夏庄史贻直曾任清朝宰相。此套家谱详细介绍了自东汉光武帝时期史氏第一世被封溧阳后从陕西迁移至溧阳定居至今2000多年史氏在埭头和夏庄世系所有子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河南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最早之地,被称为中国佛教之源。东汉皇帝汉明帝刘庄,为安顿天竺高僧和翻译经书,特地建造了一座大寺院取名白马寺。白马寺成为管窥各个朝代建筑艺术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4.
论谶纬名义     
谶与纬是各自独立的抑或是一个整体,在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争论。谶纬概念是变动发展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狭义的谶纬是光武帝宣布天下,特指与经义相涉的图谶。广义的谶纬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称呼多样。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角     
“六大古都”一般指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和杭州。 北京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国都,辽时建为陪都,称燕京。金时正式建都,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民国初期亦都于此。 南京在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大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建都于此。 西安,西汉、前秦、隋、唐等代均建都于此。 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均先后定都于此;  相似文献   

16.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东北)人刘昆,他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风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由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会儿就风平火息。《资治通鉴·卷43》记载说:"昆向火叩头,火寻(接着)灭。"一场灾难很快得到化解。后来朝廷又调他为弘农太守。弘农郡(今河南西部灵宝市一带)地处晋豫陕之间,北濒黄河。当地猛虎横行,经常在  相似文献   

17.
"谶"的本义是预言,西汉晚期以后,一般只有假托天意或圣贤之言、事关国家或帝王历运兴衰的预言书才能称作谶书。就东汉图谶而言,河洛谶假托上天和九圣,七经谶假托孔子。谶书与数术占验之书的区别在于其中有大量不经过占候得出的预言,随意性很大,本身往往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河洛谶出于方士之手,本身属于数术之学。而七经谶则是东汉初年校定图谶的成果,目的是牵合河洛谶与经义。"纬"名的兴起则迟至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18.
铁券,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文书。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特权。铁券一词,据笔者所知,最早见于《后汉书·祭遵传》。《祭遵传》中,引了东汉光武帝时博士范升所上奏疏中的一段话,文曰:“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功勋,颂其德美。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可见,我国于汉高祖刘邦时开始有了铁券文书,不过那时不叫铁券。史书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符”,《说文》解释:信也;《史记》注释:诸所合符以为契者也。“丹书、铁券、金匮、石室”,即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纸和印刷木的故乡,中国古代很早就已具有发达的出版事业,同时也产生了书籍交易活动。东汉时京都洛阳书肆便是迄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书店。到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使书籍交易更趋活跃,书店遍布全国各地,经营的书籍品种也已十分丰富,有经书、文集、杂记、历书、字书、阴阳占卜等类。当时书籍交易既可以实物交换,如布  相似文献   

20.
古碑记载,慈云寺,古名慈云大白马寺、释源、祖庭,称上寺(洛阳白马寺为下寺)、北寺(尚文,南寺少林尚武),东汉永平7年由最早进入中原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此建立寺院、设立道场,因而有“少林共祖、白马同乡”之语。唐贞观23年,佛学大师玄奘法师奉敕重修,并在此讲经说法。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