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原子>一章图文并茂,思考性强,配有一定篇幅的小字和家庭小实验,便于学生自学.并配置了相应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学习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建立其基本概念,掌握必备的化学用语是本章教学重点,也是后面学习氢、碳、铁、酸、碱、盐、溶液等章节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具.难点是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如何通过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突破的.  相似文献   

2.
钱勇 《化学教学》2002,(9):22-23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 :使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学会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分子定义的建立和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想象的表象。教学媒体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引  入 :在开始今天的研究之前 ,让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两个角度来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媒  体 :物质的世界 (配音剪接材料 )过  渡 :现在 ,…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人类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认识事物的过程。概念是反应客观事物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一定要运用概念来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和建立化学概念,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形成化学概念通过实验和实物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要形成正确的概念,应当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如讲摩尔的概念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由于一摩尔物质的质量与分子量有相同的数值,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一摩尔的物质就是1分子。有的学生对6.02×1023个分子也…  相似文献   

4.
分子运动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中的一个实验。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已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的知识,知道了认识宏观物质的具体方法,而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相似文献   

5.
当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的有关理论知识时,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其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的主题是教会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知道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层次的基础上认知物质与合成物质,明确实验、模型、分类等化学研究方法。化学实验课就是体验科学的过程,通过对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以及溶液配置等实验技能认知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条件控制。同时,对数据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手段。学生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找到化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优势,这种动手动脑的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在研究教学改革的同时,重点在于研究在哪些方面我们能够突破,突破不仅是教学手段的进步,更是教育改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分子》这节课,从内容上分析,它是普通化学教材里的基本理论(即分子论).这个理论对于解决初中化学里的化学本质问题起着很大作用.但分子肉眼看不见,而初中学生刚接触微观现象等化学知识,这就给我们授课者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上好《分子》这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形象教学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采取直观的教具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确信分子是很小的、肉眼所不能看到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在帮助学生形成分子概念的时候,我们是从演示一个由氧化氮转变为二氧化氮的实验入手.这个实验说明无色的用肉眼看不见的氧化氮分子,与氧气分子反应,并能生成具有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分子,这些分子组成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所以我们就能看得见.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学生到田间施用氨水和施用农药时在一定远的距离内仍能闻到其气味  相似文献   

8.
<正>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它对学习效益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新课程理念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有部分同学觉得化学很难学,找不到学习的窍门,这说明了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所以,在我们的化学教学,特别是作为启蒙的初中  相似文献   

9.
结构化学是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结构化学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中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1-4]。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构化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尽可能克服这种现象,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这门实验学科的特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大大加强了,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保证。在中学阶段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开展才能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是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为其特征的。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药物光谱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药物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光谱性质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其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是以分子和原子的光谱学为基础建立起的药品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日趋重要,要求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自主学习与课程结合的研究报道有限,文章将自主学习理念贯穿于药物光谱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探讨了在药物光谱分析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设计目的]用微机和自己制作的三维动画课件《分子和原子》给学生上一堂多媒体教学课,将微观微粒分子的特性和分子的一些变化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原子分子的概念并认识分子的特性.[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能用分子的概念解释一些问题.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能用概念对一些物质作出判断.[教学重点]分子的特性.[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建立和对分子特性的理解.[教学手段]讲授,实验,使用微机和自制软件突破重点.[板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一节分子一.分子[提问置疑-1]…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2、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教学难点 :苯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烷烃、烯烃、炔烃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类烃叫芳香烃 ,苯是这类烃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而且还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分子》的教学重、难点侧重微观知识,没有对应的化学实验和直观的现象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到单调、枯燥.因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开展本课教学前"备学生"的重要内容.我着力研究"未来教室"教学模式的特点,认为它着力创造的是一种以人为本、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新技术教学设备和数字媒体有效整合,师生无时无刻、无所  相似文献   

17.
肖琳 《山东教育》2002,(14):43-43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是观察实验现象,动手的机会很少;在学生实验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但学生实验较少,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使实验能力大大增强,并从中学会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一节中,为了讲述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老师课堂上演示了铅分子…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建立在非常抽象的微观微粒层次上的。那么在化学微观教学过程中,如何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呢?我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变化过程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从图、像、音、影、文字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微观教学。一、增强认知微观物质的效率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把物质由微观变为宏观。例如,初中化学中"分子运动"一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  相似文献   

19.
邓华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7,28(3):7-37
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热现象本质的基础理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高中学生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他们首先提到的问题往往是: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一个分子到底有多大呢?如果老师回答说,普通的分子是非常小的,假如把它看成球形,直径大约是10^-10m.这样回答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既能让学生感知分子的大小,又能使学生体会估测法在物理学中威力和应用.该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在许多文章中已有详细的阐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奇异现象和提出的一些有趣问题,而这些现象和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陆俊 《中学生物学》2010,26(6):39-40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是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膜结构"、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