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审美理想主义与乡村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聚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2):72-76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创作,必得要糅入“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物质主义的泛滥和社会生活的被破坏,张炜感受到了强烈的恐惧与绝望,而在这种生命不能忍受的苦难中,他又带着无望的爱重新寻找着一种精神的支撑。于是,无限眷恋的故土就成为了他精神救赎的诗意行为,也燃起了他执着守望的希望。同时,也就是在这样绝望与希望的矛盾心态变换过程中,读者从张炜的散文里无不感受到一种率真、质朴的品格和性情,这种真挚深情的爱的情感,也促成了一种精神特质贯穿在其散文创作里,指引着他努力创作和精神呼唤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江华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38-40
张炜是个理想主义者,本文综合了他在创作中的一些文学观念及道德理想,试图从大地守业人、道德捍卫者、心灵的呵护者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他的这种理想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6.
张厚刚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5):27-29
张炜是当代作家中“理想主义”的坚定持守者,他的“理想主义”在其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分别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生态理想主义,而《你在高原》对先前持守的两种理想主义形态有所修补、调整,梳理理想主义形态及其变化轨迹,对于理解张炜的文学世界,理解文学在当下人的精神格局中的存在状态,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8.
王聚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48-52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写作,必得要糅人“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王万顺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268-270
俄狄浦斯情结是作家张炜对精神家园苦苦寻找的一种寄托方式,在张炜的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对“家园”的守护和寻找,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不受侵犯,还要在现实生存中进行挣扎。张炜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人类进行道德关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与话语方式又一次面临危机,再一次陷入到了"失语"的窘境。而始终坚持精英立场的张炜在几部长篇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为数不多的执着寻找精神家园的人物。《家族》与《柏慧》中的"我"始终固守着最后的精神伊甸园,在抗争中坚持的是高蹈的道德理想主义。《能不忆蜀葵》中的淳于阳立在商海中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开始了不知终点的精神朝圣之旅。这些人物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历程,他们的存在也昭示着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依然存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中,赵玫的散文以其女性特有的诗意与情调,显示出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本文从私人化写作与灵魂挣扎、情绪化的独语和诉说、散文创作的诗性追求等角度,对赵玫的散文作出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小河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7,(5):1-1
这世界越来越喧嚣.有些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些人哭得泪雨滂沱,有些人发得金玉满堂,有些人栽得焦头烂额.那么多离奇的剧目日复一日地在身边上演,尘土飞扬的嘈杂时常遮掩了我们的视听. 相似文献
13.
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囚绿记》的主题归结为民族气节的赞歌,这种解读是从政治功利价值出发对文本进行的宏观政治话语阐释,是对文本真实意图的曲解。从文本自身出发,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探究能指链条上的所指,《囚绿记》应该是陆蠡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回忆。 相似文献
14.
上官政洪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7-42
在张炜笔下,性在生机勃勃的野地是 鲅、刘蜜蜡们肆意绽放生命活力的生命之源;在现代城市,性则成了臭气熏天的物欲的一部分,索取与奉献都离不开金钱;在祖先故事中,性又成了需要避尊者讳被剥离的有碍观瞻的不雅之物;在“我”而言性则是被精神、心灵逼退到黑暗角落的隐逸者。他笔下不同故事类型中性与精神,或者说灵与肉总是被置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交换着矗立于张炜搭建的神龛里。在野地,性是处于自在状态下生命激情的自然而美丽的绽放;在城市、在丑陋的现代“文明”社会,性是张炜鞭挞人类堕落灵魂的利器;在祖先故事叙述中,性又成了门当户对的爱情神话中无需言说的他者、多余物。 相似文献
15.
赖芸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5)
本史着重讨论胡发云《老海失踪》这部中篇小说的主题独特性。在当代文坛流行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的主题创作环境中,《老海失踪》选择自然生态这一主题,其文本的结构、情感传达了新时期小说的独语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词典中.背影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背面形象。既然是背面.那背影一定是模糊而抽象的。但在朱自清眼里.即使两年有余未见.最不能忘的却是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给他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全是因为它凝聚着父子之间的深情与真挚的爱。父亲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的背影.是在家境惨淡、失业谋职、痛苦烦恼的情况下仍不辞辛劳送儿子上车时留下的背影. 相似文献
17.
崔东奇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5)
张炜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家,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他的几乎每部长篇中都弥漫着浓厚的流浪色彩,并且几乎都遵循着"漂泊——栖居——再漂泊"的轨迹。文章着重论述了这一流浪轨迹,并对这一轨迹的各个环节的成因详加论述,最后对这种流浪的出路予以简单归总。 相似文献
18.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范川凤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2):31-34
梅洁的散演绎着一个生命的悖论,她受尽了苦难,却以无以伦比的善良对待这个世界,她的散用诗意化的倾诉言说着人间的真情,呼唤出人们心中的善良,理解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蒋明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66-70
瞿秋白的散文在其文学创作中独具一格。他的散文坦露了一个政治家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