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传教士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传教士所起的作用可从近代来华传教士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传教士的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历史背景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这三方面来作分析。我们应以科学理智的眼光看待传教士这一特殊的群体,对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客观分析作为文化使者的传教士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艳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62-164,176
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具有不同背景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范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都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价值观念,都享有保留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与文化特色并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本文从自然与人之间对立和谐的关系、变通与稳定的价值观、对待众人与对待个人的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民族的效率与时间的价值观不同等问题入手,对东西方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彭俊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1):75-78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交际文化是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文化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很多差异。本文试图从社会习俗、时间观念和价值观三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语用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珅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3):23-26
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汉语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和汉民族思维和认知模式的表现。本文拟从成语的特点,汉语成语的特点和与英语等外语中成语的比较等方面,探讨汉语成语的民族性以及汉语成语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研究对象的重要价值,并针对跨文化交际中成语理解错误所带来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互鉴日益频繁,以职业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以职业教育为媒介推动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自信、促进各国间文化交流、推进世界文化认同。基于此,以职业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应守正创新,拓展“传统+时代”的跨文化交流内容;立足实践,开展“学习+体验”的跨文化交流方式;沟通互鉴,搭建“线上+线下”的跨文化交流平台;健全制度,实施“引导+监督”的跨文化交流保障。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多个角度来论述在跨文化交往中非语言交流所起的突出作用。从非语言行为在日常社会的实际事例来讨论它的实用性,并从理论角度介绍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普遍性,既为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所接受的,而且具有相同理解的国际性来论述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一样在跨文化交往中的所起的作用及其意义。该文也对日益频繁的不同文化交流所遇到的非语言交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非语言交流作用、注重个人仪态和举止,让非语言交流积极地为跨文化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使中西文化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文章主要从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视角,即从媒介功能、促进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交往工具功能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最终要体现在如何体验别人的感受、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英语教育的人文性.“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萨佩尔如是说.在英语教学当中,我们尤其应该关注这语言背后的东西.具体地说,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9.
朱芸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3):50-52
列举了中国学生在跨化交流方面常犯的六方面错误,分析可产生这些错误的四种原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化意识,顺利进行跨化交流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5):63-64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 ,掌握了外语并不等于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添加文化的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新利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11-114
商务英语教师是商务人才的培养者和知识的引导人,其跨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跨文化教育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意识层面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自我意识,重视跨文化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沈菲菲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2-65
通过明确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经对比分析认为:忽视了语言交际功能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突破了交际能力的文化局限;跨文化能力是比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一种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近十年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的论文中出现的三个术语:“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和定义做了简单介绍,并对一部分学者混淆或模糊这三个概念的情况做了说明。三者的区别在于内容的涵盖面不同,强调的向度不同。因此,对三个概念分析之后,该文的结论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文化能力”的两大密不可分又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陈友良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134-137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趋紧密。人们之间的接触、交流也日渐频繁。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成员们,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相互影响,而企在文化领域又是率先有所反映,呈现出隔阂减小、双向影响渐大的趋势。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在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化的双向关系制约着文化空缺,因此,中国式英语亦就应运而生。正确认识中国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文化共同点,也有文化鸿沟,更存在文化冲突。所以,当与来自不同文化的群体交际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解,我们有必要了解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本文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几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谭桔玲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115-116
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不同文化国家交往的必然选择,跨文化交流意识则是交流的重要基础。在简要介绍文化、跨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文化交流意识应该培养的主要方面,并针对当前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跨文化交流意识培养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thics is a vital element to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irstly, i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thics; S...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简单对比中关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潘荣成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6):40-42
分析了译者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以及译者的误译对跨文化交际造成的负面影响,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译者因文化差异、语言特点等原因对源讯息做出误译所造成的,提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