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社会重典治吏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天中学刊》2000,15(4):31-34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兴盛衰亡,不难发现,官吏队伍的廉政状况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中国历代王朝的 治得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行专制统治,都曾或多或少地建立过一些有关介廉反腐、惩贪治吏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政治激进主义曾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权专制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但革命后的政治激进主义恶性发展,忽视了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建设,使中国政治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人民民主性质的国家政权,渐进式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亮 《历史教学》2006,1(9):14-18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这一问题,近来有些学者提出"宗族自治"、"乡绅自治"等"地方自治"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各要素及其内部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说明这种所谓的"自治"只是表象,其实质是王权专制下国家政权与族权、绅权共同统治的"官治".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这一问题,近来有些学者提出“宗族自治”、“乡绅自治”等“地方自治”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各要素及其内部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说明这种所谓的“自治”只是表象,其实质是王权专制下国家政权与族权、绅权共同统治的“官治”。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从暴力专制统治社会到民主法治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从强控制到弱控制的转化过程.本文试通过对制度权威性的认识和对执行力的分析,将弱控制时代的学校管理的制度执行力认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馆修史制度从私人修史向政府修史的转折点在唐朝,统治者充分认识和评价史学在国家治理、政权巩固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建立中的作用,通过强化监修国史制度和史书编纂中的专制统治意识、健全史馆修史制度、完善史官设置、以政令形式确定史馆史料来源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史学的控制,史馆设置正规化、规范化,有固定的职守、隶属和专门的官员。史馆修史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发展,成为封建政权得力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馆修史制度从私人修史向政府修史的转折点在唐朝,统治者充分认识和评价史学在国家治理、政权巩固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建立中的作用,通过强化监修国史制度和史书编纂中的专制统治意识、健全史馆修史制度、完善史官设置、以政令形式确定史馆史料来源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史学的控制,史馆设置正规化、规范化,有固定的职守、隶属和专门的官员。史馆修史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发展,成为封建政权得力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从排外到暗杀:吴越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越的思想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用暴力推翻满清的封建专制统治。刺杀五大臣则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在于用暴力的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它也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进而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7,(10)
有人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逐步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政权,天皇权利受宪法的限制,不能再说日本天皇实行专制统治。真的是这样吗?"专制"一词是专断独裁的意思,具体是指担任社会公职的个人或社会集团,独揽公共权力,完全凭自己或  相似文献   

12.
冯红 《保定师专学报》2014,(1):20-23,82
侵犯皇权专制统治罪是危害皇帝人身、颠覆政权、破坏统治秩序的严重犯罪,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汉代中涉及侵犯皇权之罪包括:执左道,欺君罔上;诽谤、妖言;狡猾;大逆;失人臣之礼;惑众罪;官吏的失职犯罪。重罚侵犯皇权专制统治罪除了镇压反叛之外,还是统治阶级内部排除异己的政治斗争工具。  相似文献   

13.
“开明专制”是东欧一些国家走向近代化的开端。与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英法等国不同,这类国家没有革命政权的暴力可资凭借,只能凭借旧政权的专制权力来推行改革。它们的“专制”措施,既有反人民、反革命的一面,也有强制封建顽固派转化的一面。革命打先锋,改革收其功。东欧这类国家,为了避免暴力革命,为了与英、法等国抗衡,吸收了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改革的经验,甚至在某些局部走在前列,从而为后进国迅速赶上先进国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84》是一个关于现代专制的天才寓言。它告诉人们:在任何一个集权社会,专制主义最终会以它的暴力摧残和思想清洗战胜"最后一个人"。良知、思考、意志、自由、独立、爱情、忠诚……统统被出卖,人终于成了不存在的"非人"。它对专制极权统治的深刻认识和生动表达将给人类带来永恒的震撼和警示。  相似文献   

15.
【单元导读】1927~1937年的10年,是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围剿“红军”。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整理财政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同时美国在华的经济势力也迅速扩张。外交方面,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君主创造了一系列法术对臣民的专制统治。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向后贯穿继承,甚至也对当今中国社会也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宗法血缘关系、儒家思想、官僚制度、人治政治制度、大一统思想等特征表现最突出。它们都与皇权专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辛亥革命重要的意义在于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实现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个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希望使用最能反映本阶段意志和利益的人才,充当自己的代表,去管理国家机器和行使国家职能。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中国特色政治化的重要体现,中国进入阶段社会起,便实行专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近几千年历史上表现尤为突出和经久不衰,官吏制度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这种制度随着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而演变,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内容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9.
无政府主义又名“那安其主义”,它作为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曾在二十世纪初期传播流行于中国并有着不小的影响,这有其经济的、政治的、国际国内的等方面原因。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是它滋生和流传的土壤,两千多年来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政权,使得广大的小生产者不堪忍受,急于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能是幻想在一个早上实现没有压迫、剥削,没有贫困,“把社会产物通通归到社会公有,然后各尽所  相似文献   

20.
法家是极端专制思想的鼓吹者,也是最早的专制政体创建者的精神导师。在实践中,秦始皇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以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实行全面的专制统治。儒学的理论本质与专制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尽管儒家思想有被专制统治者利用的成分,但中国传统社会专制主义的罪魁祸首却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