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颂圣诗,即歌颂皇帝的诗歌,颂扬其德行、恩泽与太平盛世,中晚唐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诗人们又是出于何种心境而作,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据统计,中晚唐颂圣诗有将近900首,诗人们深受时代和境况的制约,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两种心态,真心颂扬和曲意奉承,其中曲意奉承居多,究竟是其中哪一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悯农诗发展到中晚唐,出现了全盛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浅析"从作品的叙事性、诗章结构特点、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时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诗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大丰富使中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星空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咏史诗由"史"向"诗"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历史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的发展过程,到中晚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散文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突出特点是因小见大,意境鲜明,想象奇特,熔诗情理趣及多种笔法于一炉,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曹植诗歌代表了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的巅峰状态,其艺术手法值得我们予以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们认知、理解曹植诗歌艺术手法,是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的课题。本文提出了几个教学路径,以其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汉三颂"产生在中国西部关中盆地、陇西高原、四川盆地之间的"金三角"地带,这一地区是东汉"得陇望蜀"的战略要地,羌人的进逼和地方官员重视交通道路的建设是"汉三颂"产生的背景:"汉三颂"是中国交通史上的不朽文献,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不朽杰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难得佳作,其文化艺术成就受到千百年来中外学者和书法艺术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夸张在汉语修辞手法中别具一格,在言语交际中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夸张应用语词作为艺术构织新意象,它能把现实世界夸大、夸小,改造为艺术的幻象世界,并使之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8.
农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古老题材,因为早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为数不少的有关农事的描写。但《诗经》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关农事的描写在诗歌中却是时断时续,很难形成轩然大波之势。直到中晚唐时期,这种冷清的局面才有所改变,农事诗在中晚唐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新乐府诗歌理论的推动及其诗人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儒家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农事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晚唐农事诗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传统叙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真实性、写作手法的叙事性、乐府体为主的诗歌体式以及朴素自然的语言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四溟诗话》)。自然之景本是无情  相似文献   

11.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技巧方法,古代诗歌同样如此。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而已。”鉴赏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诗歌中,常常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艺术手法,在鉴赏诗歌时,同学们有时容易混淆。辨清这些手法,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马丽 《华章》2007,(11):219
茶为国饮,兴于唐代,常能引起文人的诗兴.而中晚唐的茶诗有着不同于前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以"清"为核心的:清寒、清醒、清癯、清苦的审美特征.大历十才子的茶诗之清肇始其端,士大夫茶诗之清,晚唐僧家茶诗之清,共同表现了这一时代的茶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安东·契诃夫的《一个文官之死》创作于1883年,此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之下,当时的人们整天诚惶诚恐,普遍表现出奴性心理,时常提心吊胆,担心害怕。一个小官吏在剧院里的一个小“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通篇笔飞墨舞、奇譬妙喻层出不穷、字里行间隐隐露出作嘻笑表情的小说。他以幽默的讽刺手腕.极尽冷嘲热讽明揶暗揄.使小说显得深刻、精致而又轻松活脱.同时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一幕幕可笑的场景.被喻为新《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16.
留白指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艺术角度上说,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从应用角度上说,留白更多指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留白"被广泛用于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晚唐时期,在士人中间,声色享乐、冶游狎妓之风盛行。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接的表现就是艳诗创作兴盛起来。狎妓的生活为文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提供了写作艳诗的场景和空间,也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歌妓的生活与情感。而艳诗的写作又赋予了狎妓生活以更多的诗意和风流情调。  相似文献   

18.
从师承渊源来看,鲁迅的旧体诗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中晚唐以来的诗风。尤其是李商隐与李贺,对鲁迅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但鲁迅对于中晚唐的诗风并非亦步亦趋的摹仿,而是在表面上的形似中注入了现代意识,并由于诗人独立品格的深层次介入使得诗歌的社会批判精神得以彰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旧体诗是他以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就的另外一种"杂文"。  相似文献   

19.
中晚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艳诗创作的兴盛,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艳诗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和个性特征。这种艳体诗风是中唐以来诗歌观念的变化在创作上的反映。这种诗歌观念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对齐梁诗态度的转变。同时,它还表现为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以及对诗歌言情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20.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阅读者要能够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及其一般性的表达效果。要提高在这方面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多读,多积累;当有了一定量的素材储存后,艺术手法的鉴赏就不再是难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